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成都市中心城区(11+2)作为研究区域,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对研究区域内的培训机构进行采集,并引入香农—威纳指数对研究区域中的培训机构的丰富度和均匀度进行度量分析,结合住宅小区数据对各类培训机构的便利指数进行分析,构建出了成都市培训机构的综合评价体系,最后利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研究区域内培训机构的空间形态进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2.
居住区空间模式的识别有助于城市信息模型构建及空间类型化研究.研究通过开源数据处理及特征分析将哈尔滨市辖区985个居住区空间模式分类识别为开放及封闭型居住区,并通过抽样检验计算识别准确率;哈尔滨市辖区以封闭型居住区为主进行开发,封闭型及开放型居住区在建设状态和内部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胡江南  王芳  赵烨 《城市建筑》2023,(1):111-114
餐饮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对于西安作为旅游城市的空间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20年西安中心城区餐饮行业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利用核密度分析、局域GetisOrd G*i指数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西安市中心城区餐饮业的空间分布格局、餐饮活动热点区域及其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餐饮业空间分布不均衡,形成“一核多点,连片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各类型餐饮设施分布特征与总体分布特征类似,但设施间略显差异;“老城区”与新城区之间餐饮中心差异明显;餐饮设施的空间分布受交通、人口、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最深。  相似文献   

4.
基于聚集指数测度的上海市流动人口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以"聚集指数"来描述流动人口聚集程度的方法:利用上海市五普数据对流动人口空间聚集特征进行分析, 揭示了上海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为"环状"与"放射状"相叠合:而社会空间分布特征是流动人口集聚空间与城市户籍居民中的劳动者阶层、初中以下人群、25-44岁年龄群体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即流动人口进入城市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社会阶层、教育程度、年龄结构等社会因子的分异程度.  相似文献   

5.
何溢 《城市建筑》2022,(1):113-115
商业运营模式和消费服务方式的改变以及新冠疫情对餐饮行业的冲击,促使餐饮业在空间上呈现新的分布特征,研究其发展规律对于城市餐饮业的选址、优化乃至城市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选取武汉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其餐饮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汉口区域呈现团块状分布,武昌区域呈现点轴分布,汉阳区域呈现点状分布...  相似文献   

6.
张媛  位欣  刘晨阳  吴思 《华中建筑》2023,(8):138-142
文化城市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以文化为核心要素的城市发展驱动模式对城市空间组织产生了深刻影响。该文聚焦文化博览区——这一城市文化空间的特定核心功能区类型,辨析文化博览区与文化空间、文化集群、文化区等相关内涵差异,以文化博览空间特征与聚集机制为研究切入点,选取国内外城市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空间构成模式层面进行分类研究,探索城市核心文化要素支撑、城市更新影响、政策管理模式驱动下的文化博览空间聚集模式与机制,为我国文化城市建设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7.
商业网点规划更多是从空间结构方面去考虑,而现实中的城市餐饮业自发形成的时空结构、业态组合却与规划方案难以契合。为了调和这一矛盾,本文通过实例研究,提出城市餐饮业的九种基础集聚模式,并对其集聚动力进行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城市餐饮业的空间结构、业态组合提出规划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流动人口空间聚集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与分析武汉市流动人口的空间聚集特征,提出解决人口涌入大城市所产生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摘要 大数据为研究城市功能及其使用情况提供了便利的数据源。基于大众点评餐饮数据,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及工具 分析前门、东四、南锣鼓巷街区的餐饮业及不同菜系类型、人均价格、评价等社会经济属性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上 述三个案例对不同尺度可达性依赖的差异性。此外,通过对比三个案例合并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描述了餐饮业受城 市和局域两个尺度空间形态的综合影响,并发现局域层级空间形态的影响更加显著,从侧面说明了数据时代街道空间 步行可达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在获取互联网大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核密度、相关分析对桂林市域餐饮业空间格局进行辨识,并从住宿、道路交通、旅游景点、购物、娱乐、旅游人群六个方面研究其餐饮业空间格局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桂林市餐饮业整体呈现一主一副多中心的空间格局。从价格和口碑来看,主城区服务能力较好,阳朔县较差,其他各县均需提升。购物设施对餐饮业空间集聚影响较小,其余要素均与餐饮设施空间集聚具有显著相关的关系,在不同尺度空间范围内其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4):100-101
文章针对空间大数据的处理框架SpatialHadoop作了系统性的研究。鉴于其在空间大数据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无法实现图属关联以及大多数空间分析空间分析不支持的问题对其做了一定程度上的扩展,首先为SpatialHadoop的默认数据类型添加了唯一的标识,并以此为基础关联了空间对象的属性信息。其次还增加了SpatialHadoop对其他类型数据的解析功能,最后扩展了空间操作对属性信息的支持。扩展后的SpatialHadoop将基本支持现有空间数据所常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李家志  涂欣  李海涛  孙亮 《规划师》2012,28(7):100-104
长江中上游地区虽受下游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动力驱动,呈现快速城镇化趋势,但却不具备下游地区快速城镇化的用地空间、产业基础和背景条件,显然无法复制其城镇化模式。宜昌市是典型的长江中上游山地城市,其2005年版和20 11年版城市总体规划均在探索适宜的城镇化路径,包括"离土近乡"的城镇化策略,差异化的城镇化目标,区域有别、城乡有别的服务设施均等化,并根据城镇化路径提出了适宜的空间聚集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盛强  胡彦学  宋阳 《风景园林》2019,26(6):23-28
以国子监、雍和宫所在街区为例,实地调研记录夏季北京胡同中居民一天的社会聚集情况,并应用空间句法软件对两个街区聚集空间分布规律进行量化对比研究,同时将绿化因素纳入指标体系来综合量化社会聚集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聚集空间分布受到街区形态的影响,且通达性较好的胡同空间往往同时具有较高的绿化率和宽度,对社会聚集的发生有明显的支持作用。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街区案例的对比,测试各影响因素的稳定性,进一步揭示了空间句法描述的街区形态因素对其他各因素综合发生影响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1)
本文主要对GeoSpark空间大数据计算的实现进行了优化,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5.
武静  李婧雯  马悦 《园林》2019,(7):20-24
本文通过多源数据对武汉市滨湖景观空间集群特征与其潜力值进行研究。以武汉市滨湖景观空间八类POI设施点分布现状为基础,将人的行为轨迹点聚集程度与POI设施点聚集程度进行比较分析,揭示武汉市滨湖空间潜力值等级。结果表明,武汉市滨湖景观空间具有良好的潜在价值,但硬件设施未能满足用户需求,大多滨湖空间聚集度与其实际潜力价值不匹配,武汉市滨湖空间价值有待进一步规划。本研究结果将为未来武汉市滨湖空间规划提供数据基础与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背景,以成都市宽窄巷子的改造作为实例,分析了街区改造的背景、现状以及街区空间建构的场所特性与构成要素,试图探讨在城市化进程中得以保留的历史街区如何通过物的空间建构,达到场所文脉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罗铮蒸  张樱子 《工业建筑》2021,51(10):53-61
空间活力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兴趣点(POI)数据,依托ArcGIS平台,从数学空间、现象数据两角度,利用层次分析、变异系数、最邻近系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成都市主城区的活力空间分局进行研究,总结城市活力空间的分局特征,并探讨影响因素.得出:1)成都主城区兴趣点设施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向心性;2...  相似文献   

18.
公共空间安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 的基础和重要前提。人群聚集下拥挤踩踏事 故的频发,凸显了公共空间安全危机的时代 背景。风险评估是预测人群聚集风险点和空 间盲区的有效手段,也是指导公共空间安全 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理 论,以整合度、连接度和可理解度等句法参量 为评估因子,建立公共空间人群聚集风险的 可视化定量评估模型,并运用于重庆动物园 案例中,实现对人群聚集风险点和空间盲区 的预测。结果表明:第一,整合度高、连接度 高的空间是人群聚集的风险区域;第二,空间 可理解度低将增加人群聚集风险。在此基础 上,提出优化路网结构、规划展区布局、完善 设施系统的空间干预策略,为构建安全的城 市公共空间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穆劳桥的设计解析,逐步阐明穆劳桥如何通过结构与空间的整合实现结构在技术理性之外的拓展,以及如何通过对场所的聚集建立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联,实现海德格尔所描述的桥与天地的共同筑造。  相似文献   

20.
聚集提升类村庄作为我国乡村的主要类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这类型的村庄往往都发展得比较成熟,对其规划建设的思路在于就地更新。文章基于“三生空间”的理论研究,从空间格局、产业前景、居住环境三个方面梳理对乡村更新规划的启示。结合上高县泗溪镇洋港村乡村更新规划实践,通过对其“三生空间”现状特征的分析,发现农旅供给不足、公共空间衰败、水系形态破坏的问题,确定产业规划发展、空间功能重构、整体风貌整治、乡土文化延续、农业生态保护的“三生”空间协同发展路径,为当下洋港村乡村更新建设指明方向,亦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聚集提升类村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