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磊 《建筑》2022,(13):67-68
自2006年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诞生至今,“遗产日”作为一个传播“主体”支撑了遗产保护传承丰富的国家与城市活力,不但彰显政府作为,更成为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举措,这里有“行”的参与,也有“情”的感染,它使每个人都与遗产“家园”紧密相连。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主题正说明了它的广泛性。今年恰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颁布50周年,如何使“遗产日”活动在体现中国精神的同时更具国际化视野是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为此,笔者有三点联想和浅识。  相似文献   

2.
世界遗产保护的基本状况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根据该《公约》,缔约国均承认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正《管理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资源系列手册(Managing Cultural World Heritage)1.关于世界遗产资源手册系列自从《世界遗产公约》于1972通过,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便不断发展和稳步增长,迫切需要为执行公约的缔约国提供技术指导,定期报告各种专业会议和结果,为特定地方提供集中培训和能力发展,从而为缔约国和世界遗产地的管理者提供更大的支持。因此,一系列的世界遗产资源手册应运而生。编制资源手册的目的是为执行公约的缔约国、文物保护部门、地方政府、世界遗产地的管理机构与当地社区,以及其他在遗产价值认知与保护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资源手册立  相似文献   

4.
在2008年7月摘得“世界自然遗产”的金牌后.三清山的保护和利用受到了海内外广泛关注。《世界遗产公约》对遗产地的要求十分明确:保护、保存.展示和遗传后代。如何在科学发展中破题?三清山坚持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强化保护,获得了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实际上是指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评审标准,武当山古建筑群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1)、(2)、(6)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武当山古建筑群成为全人类共同保护的财富。  相似文献   

6.
一、概况 西塘全镇总面积83.61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近2平方公里,完好的保存着25万平米的明清古建筑群,是目前保存最完整,保存面积最大的古镇,她原汁原味地保留着上千年的人文习俗,7000多原住民依然延续着上千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目前西塘古镇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2003年11月,西塘被建设部确认为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2003年12月,西塘又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03年度世界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0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镇,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  相似文献   

7.
《建筑创作》2007,(8):16-16,18
2007年5月24~28日,在北京举行的此次国际研讨会讨论了文物建筑保护和修复的理念与实践,其中特别就北京的3处世界遗产地案例进行了研讨。此次会议回顾了有关保护理念与原则,包括2000年经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颁布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以下简称《中国准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  相似文献   

8.
王博  宋峰  孙铁 《中国园林》2022,38(6):86-90
随着国际政治环境的改变和多元保护思潮的涌现,世界遗产权威话语体系下客观理性的自然保护观念逐渐被挑战,自然遗产保护展现出文化转向。从遗产话语的视角切入,分析文化转向的动因、机制、过程。通过对相关文本的解读和分析,从自然遗产保护价值观转向、对象内涵转变、操作机制修订3个方面总结自然遗产保护文化转向的全过程,批判性地理解转向中自然遗产话语的建构手段,进而为中国自然遗产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中国风景认知及实践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城乡风景的代际传承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造就了中国本土特有的遗产类型——风景遗产。而当前风景遗产概念的泛化,导致相应保护实践的创新性不足。因而理清风景与风景遗产的概念与内涵,明晰风景遗产的保护对象及其代际传承中的方法、途径,可为中国风景遗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为世界遗产地方转向贡献中国智慧。【方法/过程】以记述时间跨度长、风景类型及数量丰富的古代绍兴为研究对象,以方志作为基本研究材料,基于文本分析、词频分析、案例统计、历史地理空间标注的方法,回溯古代风景实践,并进行文字及空间上的深描。【结果/结论】总结了基于风景“自然人文关联性”的基本内涵特征与形态表征特征,结合风景遗产代际性与代表性特征的风景遗产识别方法,归纳了风景遗产在形成过程中,“名胜”与“形胜”、“人杰”与“地灵”的双向融合;在传承中,以儒家教化价值观为导向;在传播中,以景物的文化阐释和生活的途径来强化自然及人工物质要素和非物质精神的代际传承。风景遗产作为中国极为独特的遗产类型,在当前保护实践中应完善其标准、价值与内涵,积极吸收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记者胡轾)2009年12月4日,中国武夷山世界遗产保护高峰论坛在福建省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开幕,来自世界遗产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领导等160多人,就当前我国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面临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镇江地区以江南运河为主的人工水系变迁过程及其与江南文明互动发展的研究,提出江南地区的运河产业遗产应当包括与大运河主航道密切相关的庞大人工化水网系统。大量相关河道与相关遗产是江南文明核心价值的综合体现,是中国大运河遗产区别于已有世界遗产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无形资产和旅游产业作为中介,借助市场力量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的新思路,摆脱单纯依赖政府进行保护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无形资产和旅游产业作为中介,借助市场力量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的新思路,摆脱单纯依赖政府进行保护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历史景观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在持续上升,保护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展,这为风景园林师提供了许多研究和实践的机会;同时,这一领域也尤其需要风景园林行业的介入,因为它是历史、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的融合.从美国历史景观保护的演变、人类学景观保护、乡土景观保护、景观保护中的遗产和自然系统以及与景观保护与现实经济发展的关联等方面阐述了这一道理,并介绍了乔治亚大学环境设计学院做的相关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5.
国家公园是国家的重要遗产。该文首先从遗产保护的视角比较分析了北美和西欧两种不同的国家公园模式。其次,结合我国当前建设国家公园体制的现实需要,对我国的风景遗产特征,风景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指出在国家公园建设的探索中,我国比较注重研究借鉴美国的国家公园模式,但对西欧模式重视不够。最后,从国家公园体系、目标、管理机制等方面对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提出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冯玲 《福建建筑》2009,(10):37-40
通过对风景资源遗产利用历史的考究,明晰其概念与特性,并提出解除风景资源遗产利用与保护困惑的合理途径,确保其利用无误、保护有效,从而达到风景资源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网站公布的1979—2017年监测数据和历年世界遗产大会对濒危世界自然遗产评估决议,分析了濒危世界自然遗产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总结出濒危世界自然遗产"濒危"原因和"脱危"措施以及中国云南三江并流遗产地的主要威胁因素。最后,分析了云南三江并流遗产地主要威胁因素的产生原因,并通过与濒危世界自然遗产"濒危"原因的对比,提出适合云南三江并流遗产地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为遗产价值的可持续保护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韩锋 《风景园林》2012,(1):154-15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一个具有卓越远见的法律文书。过去近40年来,全球联手合作,致力保护具有超越国界、具有全人类突出普遍价值(OUV)的世界遗产,《公约》取得了重大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毛华松  孙少彬  程语 《园林》2022,(7):4-12+56
虽然中国近年来对城市中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保护重视不断提升,但以目标单体为主的遗产保护手段导致遗产与其原生文化背景、周边环境及遗产集群之间关联脱离,进而影响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的情况普遍存在。在梳理城市风景遗产以及集群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生成机制的城市风景遗产集群保护思路,并以重庆市中心城区长江文化艺术湾区为例,以史料、田野调查为支撑,以GIS空间统筹技术为辅助,识别地段内城市风景遗产资源;解析农耕、民国、建国初期三个关键时期空间关联、事件关联、功能关联的差异机制与相应集群特征;再综合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功能等场地条件,提出基于“遗产—环境”“遗产—遗产”“遗产—城市”三层次的全面要素保护、关联结构重建、融合机制营造的在地性保护措施。探索了基于生成机制的可持续性集群保护体系,丰富了城市风景遗产在地性保护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我们认为,世界遗产定义是有局即的,不看对象,一味地强调遗产登录的原真性标准,把它强调到绝对的高度。不利于中华遗产的全面系统保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保护观。即根据遗产自身保存度的差异,针对处于不同保存状态下的遗产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这样可以避免那些在历史上有重大意义担保存度不好的遗产惨遭厄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