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章广梅 《电讯技术》2022,62(5):686-694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使用感知技术,可以从海量网络数据中提取所需特征信息,以便实现网络的智能管理。传统感知技术往往与感知对象密切相关,依赖使用者的经验与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未来无线通信网络结构将会日益庞杂异构,海量数据、快速变化的业务使得传统信息感知技术无法有效实现感知需求,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兴起后也逐渐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因具有高效、灵活等优势,所以利用AI技术在无线网络中实现感知需求成为可能。综述了无线通信中的AI感知技术的概念、机制、关键技术,对比分析了不同算法的性能,并探讨了AI感知技术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3.
基于智能感知网的上下文感知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适计算环境下人们获取智能化信息服务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传感器网络和智能代理技术的上下文感知应用模型,实现了相应的媒体播放原型系统。系统由控制终端、媒体播放终端及超声波传感器组成,支持有线/无线传输方式。采用超声波测距方法和代理技术,媒体播放管理以Eclipse为开发平台,实现目标监测、定位及自适应媒体播放。该系统性能可靠,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羽莹  孙礼 《通信技术》2010,43(11):126-128,133
移动学习足了信息化时代人们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需求,是泛在学习的重要组成。然而用户个体的差异性、学习环境的复杂性、终端设备的局限性等因素阻碍了移动学习的个性化发展。在对比了现有移动学习实现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上下文感知的移动学习系统,利用泛在计算中的上下文感知技术应对复杂的学习环境,提升人与移动设备之间的交互,实现系统的个性化及智能化。  相似文献   

5.
6.
泛在网络环境中,组合服务选择不仅需要考虑服务上下文还需要考虑用户上下文,而描述上下文属性的数据类型可能有实数、区间数、三角模糊数和直觉模糊集。为解决这种基于复杂上下文的组合服务选择难题,本文提出一个复杂上下文感知的组合服务选择框架,能够感知服务上下文和用户上下文。该框架基于智能主体设计,其中用户端框架完成用户上下文管理,服务端框架完成服务上下文管理和组合服务选择。通过相关工作的比较,验证了该框架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普适计算引入到智能校园系统的设计这一思想已日趋成熟,而上下文感知功能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已经成为普适计算实现的必要条件,本文就普适计算对智能校园建设进行了全方面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针对移动计算环境下的协同标绘问题,构建了基于上下文感知的移动协同标绘模型MCPM-CA。从移动协同的特征出发,采用上下文感知技术来捕获移动协同标绘中的多种上下文信息,并对其进行上下文语义描述。然后,通过上下文上的推理得出标绘状态的变迁规则。最后给出MCPM-CA模型的应用实例。目前。该模型已应用于移动协同服务支撑平台,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行、有效,有力了支撑了移动协同标绘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面向上下文的编程模型IPM(Isotope Programming Model)并介绍了IPM的实施.IPM对已有的面向对象模型进行扩展,引入了新的语言元素,将上下文感知应用的编程对程序员简化,使其只关心程序的逻辑,而不用关心上下文数据的变化.将IPM与现有的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进行对比,体现了IPM在上下文感知应用开发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智能化网络的研究早在5G时代就已经展开,面向6G,网络将迎来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更严苛的性能要求,需要更加智能化的方式管理、维护网络的运转。首先介绍了6G网络的形态和新的应用场景,并从6G智能化标准进展方面分析了当前的研究进展,接着剖析了6G网络智能化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有关支撑技术,然后提出了6G网络智能化架构,并结合室内定位场景说明网络智能化的应用流程,最后展望了网络智能化的演进需要边缘数据中心支撑。  相似文献   

12.
高铁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5G时代为高铁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移动通信网络非常重要。首先分析了进入5G时代后高铁建设面临的诸多技术挑战,并在此基础上从5G高铁组网关键技术、设备选型、传输资源需求分析等角度进行技术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根据5G网络建设需求提出多场景网络建设方案。基于以上技术分析,结合各地实际网络的建设需求、建设场景,现网条件和投资额度等因素,可因地制宜、精准高效地制定5G高铁无线网络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3.
具有移动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点的无线网络快速发展与普及,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因为无线网络自身的特点,面临着严峻的安全问题挑战.本文重点研究无线网络中最常见的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通过分析无线网络的安全威胁,探讨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防范技术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富强  周华  宋晓伟 《电信科学》2020,36(10):134-139
5G面向大众用户和垂直行业可以提供公网模式和专网模式。从业务连续性需求和行业用户需求出发,研究了面向行业用户不同的场景和需求下的5G无线专网的3种部署模式,探讨了5G无线专网实现的关键技术无线网络切片的标准化现状、产业化能力、支撑5G无线专网的程度,分析了目前5G无线专网所能实现的场景和应用,最后对未来超低时延需求的5G无线专网技术实现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2019年是5G商用的元年,5G深入各个垂直行业的应用同人工智能(AI)的典型应用高度重叠。5G网络自身的智能化是5G+AI赋能各行各业应用的基础,同时也是提升网络效率,降低运营运维成本的关键。5G+AI赋能产业的场景和规模正在加速发展,这些不断拓展的新业务需求也对5G网络和AI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阐述了5G网络自身智能化及5G+AI赋能产业所取得的进展,以及面临的核心技术问题,呼吁产学研突破现有的研发共享合作模式,加速解决核心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16.
吕威 《信息技术》2012,(8):58-60
随着中国电信行业的不断发展,电信企业竞争由质量相当的网络资源转移到差异化的服务竞争,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维系客户关系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3G无线通信网络的用户维系服务系统架构,并基于此架构,提出了用户维系服务系统的主要功能设计思路,为电信运营商在新的3G业务模式下有效开展用户服务维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1 Introduction Future ubiquitous convergent network is a user-centric harmony communication network. It integrates various heterogeneous networks (i.e. mobile/fixed network, Internet, and some emerging networks) and new technologies [1]. The object of ubi…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目前5G网络常见垂直行业应用,以及各垂直行业应用对网络能力的要求.基于满足不同行业需求,本文从实际落地出发,研究了面向垂直行业应用的5G无线网频率选择方案、频率协同方案、帧结构方案和切片方案.本文的研究内容对通信运营商在面向垂直行业的5G无线网建设方案选择上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梅鲁海 《电讯技术》2012,52(8):1354-1358
为促进无线视频监控领域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立足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简单可靠用户数据报协议(SRUDP)的3G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新型设计方案.系统可以对H.264视频流进行分层模式的高效编码、压缩纠错和实时传输控制,并重新封装用户数据报协议(UDP)、SRUDP和IP报头.系统采用滑动窗口机制和重传机制来进行消息的收发同步和流量控制,可以实现任意用户终端对任意监控点的有效监控.系统视频QoS的控制方式运用迭代算法,发送端可以根据反馈信息通过编码器进行自适应调整速率,并参考SRUDP缓存进行参数修改,实现鲁棒控制.仿真实验表明,在3G网络环境下,基于SRUDP的视频应用在降低视频时延和包丢失率、减少网络拥塞、提高传输速率和改善视频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The wireless wearable network and wireless body-centric network can assistant to the user anywhere at anytime communicating with wireless components seamlessly. In this paper, the wireless wearable network and wireless body-centric network have been discussed, and the frequency band and human body effect has been estimated. The bluetooth and UWB technology can be used to construct the narrow band and the broad band wireless wearable network and wireless body-centric network separately. Further, the narrow band wireless wearable network and wireless body-centric network based on bluetooth technology has been constructed by integrated planar inverted-F antenna and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 character has been studied by measurement.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the possibility of producing a prototype radio system that can be integrated with the wearable computers by suitable wireless technologie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facilitate a reliable and continuous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system un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