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忧郁审美情结与中国园林病态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劲 《中国园林》2003,19(12):60-62
在中国传统的审美哲理中,存在着特殊的忧郁审美情结。在这种审美取向下营造的文人山水园林,也表现出特殊的审美取向,即对材料非常态或日病态的运用,以及特定场景下对“丑、瘦、枯、荒、病、残、寂”的咏唱,映现出以愁为美、以悲为美的诗心。文章认为,只有深刻理解民族文化造园的哲理观念和审美情趣,才能透过表象 认识中国园林中的病态美,从而实现清新理智的超越和提升。  相似文献   

2.
袁粤 《山西建筑》2006,32(14):349-350
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审美中文学介入的差异性及意境两种特征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美过程中文学介入的三个阶段,体现了文学在中国古典园林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园林意境的审美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洪 《中国园林》1999,15(4):61-62
本文从造园、欣赏两个方面,运用心理学,美学等基本原理,阐述园林意境的审美机制,为设计得创造园林意境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为欣赏者体验园林意境指明欣赏途径。  相似文献   

4.
孔垂婧 《山西建筑》2015,(6):197-198
概述了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形成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对哲学审美、自然山水审美、书画曲艺审美等主要的文化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研究了古典园林审美对现代审美产生的影响,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席明波 《山西建筑》2006,32(8):344-345
从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质、积淀、拓扑同构三方面论述了其审美特征,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表观形式,展现了其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的优势,突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4)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散发的园林美让后人流连忘返。园林审美考察课程的设立对园林课程体系的设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理论学习角度而言,园林美学课程可以使学生对园林审美进行初步的理论学习;从审美考察角度而言,园林美学课程显然不能满足教师对学生园林审美实践的要求。文章对园林审美考察教学方法、如何进行审美考察等进行深入分析,目的是使学生在园林审美考察教学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解决旅游式的园林审美考察所带来的问题,以更好地完成园林考察审美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陈意微  袁晓梅 《风景园林》2017,24(10):110-116
蔷薇是中国传统园林应用中历史悠久的重要造景植物。通过考察历代诗词、园记、园图、园论等史料,探析中国传统园林蔷薇类群发展及其配置手法演进、审美趣味变迁,并指出蔷薇从早期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野蔷薇,发展到具有重要观赏价值的类群;配置手法从简单走向丰富多样,并且日益同其他景观要素有机融合;审美趣味从早期对蔷薇色、香、姿的笼统描述及艳情意趣,发展到对蔷薇格韵的高下品评,以及对不同配置手法的雅俗鉴赏。蔷薇造景历史反映了传统园林植物栽培从实用到观赏,并逐渐提炼出形式多样的艺术化配置手法的基本演进历程及植物品评标准的复杂变迁。  相似文献   

8.
杨海燕 《山西建筑》2011,37(25):196-197
通过对比西方人和中国人的审美观,探究了传统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审美倾向,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绘画与古典园林的审美精神,从而引导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9.
白晨曦 《华中建筑》2004,22(B07):B0134-B0134,135
该文分析了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园林在总体布局、要素配置、时空意境等方面的影响,说明了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浓缩。  相似文献   

10.
园林活动是中国园林文化空间整 体性的主要一环,影响甚至决定着园林空 间布局和意境凝练,因此研究活动与空间 的耦合关联,对理解中国园林内在形成机 制、丰富古典园林营建理论具有积极意义。 宋代是中国古代绘画史的蓬发期,大量宋 画直观地反映了园林空间和园林活动共存 场景,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以宋 画为研究素材,引入图文互证的研究方法, 梳理出文会雅集、园内栖居、山水游赏、时 节活动4种园林活动类型,从活动参与的主 体入手,分析相应活动空间所具有的最突 出的园林要素,及其所营造的整体空间范 围、空间性质,总结出园林活动与园林空间 的关系,从而为当代历史景观的文化内涵 保护以及园林活动与空间氛围的营造提供 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园林的艺术特征及场所特征进行了介绍,论述了不同年龄、阶层、性别人群对园林审美的需求,并结合实例,从审美的角度对东湖的设计作了分析,阐述了园林美的创造手法,为营造富有特色美感的生态园林城市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简论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蜜  刘喜强 《浙江建筑》1999,(6):1-2,25
1 概述 园林,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苑、园亭、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英美各国则称之为Garden,Park,Landscape Garden。它们的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2 园林的内容及形式 古今中外的园林,尽管内容极其丰富多彩,风格也各自不同,但都包含着四种基本要素:土地、水体、植物、建筑。因此,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便相应地成为造园  相似文献   

13.
马军 《园林》1999,(5):18-19
水体是园林中重要的构景要素之一,素与山景并称为山水。“水因山而转,山因水而活”,有山有水才能构成完整的中国园林。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石令人古,水令人远”,由此可以说水是中国园林的灵魂。园林中的水可以分为静水和动水两类:  相似文献   

14.
崔璐璐 《四川建筑》2012,32(4):24-25,28
汉代形成了中国大一统的社会形态,其深厚雄大的文化积累,成为园林广泛深入发展的前提。作为中国园林特征的山水因素,在两汉得以突出体现,无论皇家宫苑、诸侯园林还是富商私宅都以山水资源的占有为基础,直接为后世园林的成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声音是中国古典园林听觉艺术的载体 , 听觉艺术之所以有如此憾人魅力在于各种声韵的完美融合。本文从声景的概念入手 , 研究分析"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对声景的影响,从而揭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声景美的构成形式。  相似文献   

16.
从审美心理角度谈园林美的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眼于园林审美主体,运用心理学理论,提出了在园林审美中,审美主体需要通过外在“刺激”,而且是“中等程度的刺激”,即相对审美主体而言,审美信息达到可理解量与新疑量之间的平衡点,才能真正获得园林美感。因此,在园林美的创造中,应以满足审美需求为原则,做到园林创作审美与欣赏审美的统一。继而本文通过对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学习这两个问题的探讨,阐明了在设计中如何创造园林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魏筠  柳肃 《建筑与环境》2007,1(6):59-61
同属东方的中日古典园林,二者皆以自然山水为骨架,在发展的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最终所呈现的风格却是迥异的。本文想要探究的是,佛教传入的文化起点对于中日古典园林审美取向差异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宋爽  陈奥星 《城市建筑》2023,(5):147-150+160
中国园林具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和文化价值,但在西方现代主义的冲击下,当前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发生巨变,我国现代园林景观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须对中国园林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进行重新思考。文章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特征的梳理,认为脱胎于山水诗画的山水审美与山水文化是中国园林区别于其他园林艺术的根本所在,并提出了中国园林山水营造的四种境界追求,然后总结了当前中国园林的传承与表达方式,最后提出了当代中国园林思想传承与形式创新的具体内容,以期创造既符合当代审美与功能需求,又具有高雅诗画情趣与精神意境的现代中国园林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9.
周良传 《华中建筑》1992,10(4):33-35
在研究中国园林的论文中,对“模山范水”一词的理解代表了对园林研究的两种不同态度及由此引入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向的分野,传统的“再现”观忽视了“表现”观这一审美事实,“表现”而非“摹仿”的态度才是中国园林对自然的态度。中国园林由“再现”到“表现”的转折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而从再现到表现的过程也是从写实到符号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修园造园,欣欣向荣,形成热潮。被日本同行誉为“现代中国园林界之第一人”陈从周教授欣慰之余,精辟指出:“当前继承不足,革新太快。……园林建设脱离理论的指导,仅仅停留在实践的设计与建造上,等于切断了民族传统这个源头,难以推陈出新。”笔者亦有同感。园林的事业与理论要拓宽视野,广开言路。不论专职、业余、专业、“傍业”,甚至一般读者均可参与,活跃论坛,深入探讨园林之奥秘,开拓园林理论的广度与深度。大凡现代学科的研讨,先从其分类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