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正交实验基础上,研究磁场退火工艺对0.5 mm厚的0.3%Si冷轧无取向硅钢微观组织的影响.分析了磁场强度、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无取向硅钢微观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退火温度是影响无取向硅钢晶粒尺寸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保温时间与磁场强度.磁场强度一定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粒尺寸有长大的趋势,并且晶粒均匀性有所提高.在实验条件下,当施加的磁场强度为1 T、退火温度为800℃、保温时间为60 min时,晶粒尺寸最大.  相似文献   

2.
对冷轧及退火后无取向硅钢织构及磁性能的变化进行研究。借助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测量退火试样的极图,计算取向分布函数(ODF)和织构组分的体积分数,并利用TYU-2000M磁性能测量仪测量试样的磁性能。结果表明,810、840、880℃下退火3min后,试样的再结晶均充分完成,且晶粒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长大;退火后,试样中首先显现{111}〈112)织构组分,且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呈增强趋势;退火温度继续升高时,{111}〈110〉织构组分增强,一次再结晶后材料中出现{111}面织构,导致试样的磁感应强度B50降低,同时由于晶粒的长大使得试样的铁损P15减小。  相似文献   

3.
4.
蚀坑法研究冷轧及退火工艺对无取向硅钢织构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原钢铁公司经酸洗后的热轧低硅板卷为实验材料,采用蚀坑法研究了一定退火工艺及不同冷轧工艺对无取向硅钢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变形量及退火工艺是影响织构形成的重要因素,采用可逆轧制方法(冷轧总变形量控制在70%左右,分8道次完成,并且平均分配各道次压下率)和890 ℃加热,保温4 min,然后水冷,可以获得较高的{100}面系织构组分占有率的无取向硅钢.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常化温度和退火温度对冷轧无取向硅钢的显微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化温度升高,铁损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磁感应强度波动程度小。退火温度升高,铁损逐步降低,磁感应强度同样波动程度小。在常化1000℃-1050℃+退火925℃-1025℃下能获得最佳磁性能,最佳磁性能P1.5/50=2.5W/kg-2.9W/kg、磁感B50=1.74-1.76T。  相似文献   

6.
由铈的质量分数0.004 8%的稀土铝锭均匀化退火、热轧、冷轧制成0.11 mm厚的稀土铝箔.运用Axiovert25型金相显微镜和蚀坑法,对退火后的稀土铝箔组织和织构进行研究.通过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再结晶退火,得到530℃,600 s时稀土铝泊立方织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借助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测量和计算了无取向硅钢再结晶退火后再结晶百分比、晶粒尺寸、取向差分布等参数,分析了再结晶退火温度对无取向硅钢晶粒大小、微观取向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温度(810、840、880℃)下退火3 min后,再结晶均充分完成。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再结晶晶粒尺寸长大。拥有{100}面织构的晶粒比其他取向晶粒具有更好的耐蚀性,侵蚀后晶粒凸出于试样表面。880℃退火后的小尺寸晶粒周围多为小角度晶界,不易迁移,不易被侵蚀。  相似文献   

8.
9.
在MULTIPAS平台上模拟了不同化学成分的IF钢的两种连续退火生产方案。通过X衍射仪和全自动拉伸试验机对样品进行了检测,结合织构分布及力学性能分析了化学成分及退火温度等对IF钢再结晶织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退火温度大于800℃时,退火温度对〈111〉//ND织构强度无显著影响,得到了C、N、Ti元素含量与样品织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成品退火对高纯铝箔立方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纯铝箔主要用于制作高压电容器的阳极材料,电容器的比电容大小与阳极箔材中立方织构的含量密切相关:立方织构含量越高,箔材腐蚀后有效表面积越大,其比电容也相应越大。作者采用晶体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和分析了成品退火工艺制度及冷却速度对不同铁含量高纯铝箔立方织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Fe0.0011%的高纯铝箔在二级退火190℃/3h 520℃/2h条件下立方织构含量较高,R织构比例较小。由于铁的含量及存在状态严重影响了高纯铝箔的立方织构含量,当铁含量较高或过饱和固溶在基体中时,成品退火时主要出现原位再结晶,立方织构较弱,R织构较强。因此,含Fe0.0016%的高纯铝箔成品退火后虽在空岭时立方织构含量较高,但其立方织构含量均低于含Fe0.0011%的高纯铝箔中的立方织构含量。  相似文献   

11.
以一种冷轧Nb-IF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加热速率下退火板的微观组织和织构特征.结果表明:当加热速率由10℃/s增加到150℃/s时,再结晶晶粒平均直径由16.72μm细化到13.8μm;当加热速率高于100℃/s时,平均晶粒直径变化趋于平缓.试验钢完全再结晶晶粒以大角晶界为主,随加热速率变化,其含量在81.3%~86.9%范围内波动,重位点阵(CSL)含量在34.1%~44.5%之间波动.在快速加热退火和普通加热退火条件下,试验钢均可获得强烈的γ织构,强点密度在f(g)=9.01~10.42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退火和冷轧变形对电容铝箔立方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X射线衍射手段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的退火制度和冷轧变形率对高压电容铝箔立方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退火和大的冷轧变形率有利于立方织构含量的增加,且最终退火的温度及加热和冷却速度对铝箔的立方织构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EBSD分析方法,对CSP试验钢冷轧板退火过程中组织转变和再结晶织构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退火过程中,α取向线上的{112}<110>和{110}<110>织构的取向密度基本上没有变化,{100}<110>织构的取向密度是逐渐降低的,而{111}<110>织构有所增强,γ取向线上{111}<011>和{111}<112>织构都是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且最终{111}<011>和{111}<112>两种织构的取向密度趋于相等,分别为5.28和5.24.  相似文献   

14.
15.
以包钢CSP工艺生产的5.0 mm热轧板在实验室分别压下到1.75,1.25和0.75 mm冷硬板为原料,在实验室模拟了包钢罩式退火工艺,观察了不同压下率试样的显微组织.实验表明,通过观察罩式退火过程中试样的组织的变化,确定了再结晶开始温度在540℃左右,再结晶终了温度为700℃左右.并用X射线检测了试样在热轧和成品两个阶段的织构.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大,再结晶进行的速度增:大,成品试样的织构密度增大,织构类型以{111}<110>和{111}<112>织构为主,但两者织构密度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6.
以薄板坯连铸连轧(CSP)工艺供基料的现场两种冷轧压下率的低碳钢板为原料,实验室采用两种不同升温速度的退火工艺模拟了现场罩式退火工艺过程,分析了冷轧压下率和退火升温速度对钢板组织和微区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压下率较大的CSP低碳钢板在退火过程中再结晶开始的较早,其成品晶粒尺寸相对较大;慢速升温有利于再结晶的进行,并可以抑制成品{112}<110>取向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极图分析方法研究了冷轧压下率(80%~90%)对Nb+Ti处理的ELC-BH钢板冷轧和退火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和退火织构的基本特性与冷轧压下率无关,冷轧压下率增大对于退火织构的有利组分与不利组分的强度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晶体取向分布函数(ODF)法研究和分析了在高纯铝中加入微量稀土Y对冷轧形变织构和再结晶立方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纯铝中添加微量Y,可提高铝箔中再结晶立方结构的成分,当w(Y)为0.001 5%时,立方织构很强;但Y添加量的变化不改变冷轧织构类型.作用机理是微量稀土Y与高纯铝中杂质元素可形成FeYAl8、Fe6YAl6、Fe4YAl8、Si1YAl2、Si2YAl2及Cu4YAl8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形成能净化基体,退火时有效消除了杂质元素,特别是Fe对立方晶核形成和长大的阻碍作用,从而可提高再结晶立方织构成分.  相似文献   

19.
微量元素对高纯铝箔立方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1,32(2):176-179
  相似文献   

20.
预回复退火对3104铝合金再结晶织构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火工艺对金属和合金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影响 ,再结晶退火是工业生产中控制和改变冷变形金属与合金组织结构及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应用取向分布函数 (ODF)和透射电镜 (TEM )分析研究了预回复退火对310 4铝合金再结晶织构及显微组织。结果表明 :预回复退火对 310 4铝合金再结晶织构及显微组织有重大影响 ,在低温 (15 0℃ )预回复退火时立方织构取向密度增加 ,但较高温度 (2 2 0℃ )预回复退火时 ,立方织构取向密度则有所减小 ;TEM形貌像表明 ,15 0℃预回复退火后 ,大量形状比较规则的晶粒已经形成 ,但在一些晶粒边界处依然伴有层错出现 ,在极少部分区域大量位错聚集成高密度的位错墙 ,形成了较明显的胞状结构 ,大部分晶内位错密度较低 ,这也说明预回复退火促进再结晶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