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昺乾(以下简称王):城市化的进程之快,让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宏观性的表述来描绘一座城。口号式的标语成为单一的声音。桂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自然景观,绝不仅是景区秀美的一个片段可以诠释的。城市为生活的可能提供了多种向度,那么桂林这座城能为桂林人提供什么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王昺乾(以下简称王):城市化的进程之快,让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宏观性的表述来描绘一座城。口号式的标语成为单一的声音。桂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自然景观,绝不仅是景区秀美的一个片段可以诠释的。城市为生活的可能提供了多种向度,那么桂林这座城能  相似文献   

3.
<正>最开始,想讲述一段故事:Toddy Selby是一名美国纽约的知名摄影师。从2008年的名不见经传发展至今,他的每一次拍摄都让我欣喜跟随。当年,他拍摄的家都是平凡人的普通生活,有烹饪者、爱鞋癖的女生、刚生养BB的夫妇等等,家中东西多,但色彩绚烂,多少能从中窥得几许欧美生活的国际范,颇让人感到生动、有趣。当年他拍摄的多幅作品都刊登在本刊上。随着他的名声大噪,他最为出名的家系列中又纳入了更多赫赫有名的名字:菲利普·斯达克、Karl Lagerfeld等,足以让人咋舌不已。  相似文献   

4.
在《筑·居·思》中,海德格尔将建筑的本质理解为栖居,而栖居就是“终有一死者”与“天”、“地”、“神”的统一,建筑就是保护这种统一,让“天地人神四方”保存在其本质之中。海德格尔指出了建筑技艺的手段异化乃至人存在的“无根”状况,这一异化嵌在对“存在的意义”的遗忘史之中。然而,海氏建筑之思的起点与主题是“终有一死者之诗意栖居”,这就意味着,作为起点的“终有一死者”锁闭了开放的交往向度。甚至,其“诗意栖居”与和“他人”的共在是相互冲突的。如果说,筑造标志着人存在的方式,那么,如果它在指向诗意栖居的同时,遗忘了建筑活动发生于其中的城市—历史背景,这作为“大地”的历史背景就在对意义的追寻中被遗忘,从而,对建筑意义的追求依然从根底上就断裂了。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3)
中西设建通达思想与存在之"巴比伦塔"的内核为"道"与"逻各斯",二者最大差别是思维与表达不同,核心为对外物的依赖与否。中哲重"象",缺乏定义、体系,但却融汇现实,更易在阐释中"填空"得以新陈代谢。西哲主逻辑,但概念与存在定有距离,定义因自身无法更新会遮蔽存在的真面,故"通天塔"目标咫尺却无法触及。"道"和"逻各斯"的联系与区别,使得中西对生存至境的设想同而又异。"诗意地栖居"与"逍遥游"都指向自由和谐、敞亮存在。"道"作用的"逍遥游"因不藉外物而达本真,可身心自由抵生存至境。"逻各斯"统摄的"诗意地栖居"需以语言为家还原存在,依靠物而易为物所拘。  相似文献   

6.
终于,在江苏高淳县凤山石臼湖边低调舒展的“诗人住宅”,让诗人叶辉离他信念里的“快活的房子”近了一步。 诗人住宅距离南京市区约一小时车程,建造在一座废弃的国家粮库临湖一侧。如同游走在高淳街头时的叶辉,若不是谈笑间的文人气质,似乎难以分辨他是诗人或市井百姓。诗人住宅也像他的主人一样沉静内敛。远远地打量诗人住宅,就地取材的红砖,保守的对外开窗,安静的体量,营造出中规中矩的姿态,建筑实体似乎不及名字来得有啵头。然而,倘使知道这些“无意”都是建筑师张雷的有意为之.那么是否又会有不一样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张燕  王涛 《华中建筑》2011,29(9):91-94
在一个融合乡村自然和都市文化特征的新都市主义居住中心,为营造新一代的城市住宅和重现天、地、人、神四重整体的诗意栖居,设计者通过对追求“天地人合一”的易经文化中伏羲八卦图的数理借鉴以及对中国传统民居“四合院”与邻里关系的继承,力图在当地深厚的文化基础上,建立起适合于本地域的新都市主义居住形态与富有诗意地栖居方式.  相似文献   

8.
金敏丽  江晓薇  程秋怡 《园林》2022,(4):108-115
义乌市美丽乡村“画里南江”山水休闲精品线是将“诗意栖居”的人居环境观融入乡村线性景观中的实践探索。以南江流域的乡村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调研沿岸现状,发现生态、生产、生活、人文等方面的问题,以“诗意栖居”的人居思想为理论基础,追溯南江历史文化,提炼传统人居环境的构成要素,从生态、生产、生活、人文4个层面营建主题场景,提出乡村线性景观的“诗意栖居”营建策略和方法,最终对沿线山水生态修复保育、乡村生活场景优化营造、特色产业带动发展、人文古韵传承彰显,以及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无疑为当今社会使用最频繁、最能体现出人类本身价值的话语之一。对此,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狭义上说,“以人为本”体现出人类本身主体地位的提升及人类社会对人本身的关怀和尊重,是社会进一步走向文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洪鸿  韬光 《建筑》2010,(21):14-17
据记者调查,目前,在具有一级以上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仅占全国建筑企业总量的0.25%。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清洁生产的形势下,建筑业为何面临如此尴尬局面?而提升建筑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出路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毛华松  漆媛媛 《风景园林》2020,27(11):23-28
回归历史语境的区域风景营建机制研究,有利于突破囿限于风景物质空间的静态研究现状,还原历史风景与区域山水、政治经济等的复杂关联。以城址未变、保存良好及有史料延续的严州古城为例,基于营建主体认知的历史园林分类,并结合类型空间分布、建设主体和重建频率等,分析、归纳了3个区域风景营建特征:1)依托优势山水资源的风景空间分布;2)基于风景营建主体的多元类型实践;3)人文与自然双重影响下的关键风景点。系统阐释了影响区域风景生成的自然、政治、社会因素,对理解和传承中国区域风景营造的历史经验,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结合实地考察和对老城区居民的访谈调查,并结合实地测绘和拍摄的资料,从建筑学的角度,在平面、立面、结构、装饰与构造上分析总结出昆明老城区传统民居的特点,以及形成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当理性工具不可避免地成为风景园林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趋势时,风景园林师的核心价值依旧体现在其不能被信息处理机器所取代的,诗意且充满意义的设计决策之中。如果将景观视为一种经历,那么它就可以被理解为黏附着参与者主观体验和时间属性的事件(event),而非单纯的事物(object)。以上述关键词为依据,将作为事件的景观在时间维度上细分为短时段的(瞬时的)、长时段的(行走中的)、混合的(蒙太奇式的),借助于案例所营造情境的现象学分析,认为通过对场地特质的敏锐把握,对行走过程的关注与行进节奏的精心编排,以及将场地的空间形式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重信息相照应,有助于形成富有诗性和意义的、精神性的景观场所。  相似文献   

14.
王越  林箐 《风景园林》2019,26(1):96-100
在快速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古城保护与历史文脉传承成为研究的热点。为研究古代城邑景观体系的营建智慧,本文从风景园林视角出发,以古青州为例,通过地方志的整理、舆图改绘及ArcGIS软件辅助研究的方法,从古青州城历史沿革研究入手,将景观体系构成要素分为自然山水、人工体系及意象空间3类,并从度地、营城、理水、塑景、成境5个方面分别探讨古青州城景观体系的营建理法,得出多因影响下的城池择址,山—水—城一体的城池营建,以防洪和满足城邑生产生活为目的的水系梳理,以园林、风景名胜为依托的景观塑造以及以"八景"为核心的意境营造5个方面营建智慧。系统地梳理了古青州城景观体系的构成与特征,以期为中国其他古城历史文脉及地域特征的传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天洁  张玉琦 《风景园林》2019,26(1):101-105
聚焦关注较少的西南地区,以昆明为案例,通过档案文献研究及实地考察,梳理昆明近代公园建设发展历程,分析其混杂传统与现代性的营建特点,并追溯理论来源。昆明近代公园在城市由边缘到枢纽的近代化过程中兴起,并在抗战时期构建起初步的公园绿地系统。昆明近代公园的建设传承了传统的寺观园林,充分利用天然山水,保留田园真趣,具体表现在公园选址、营建布局和重视园艺方面。同时,公园建设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如借鉴了日本对于"田园城市"理念的理解、劝业博览会的做法及德国分区规划等思想,其中先进人物和市政刊物起到了重要的引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古镇特有的空间布局及构成与其局部环境小气候有着直接的关联。为探究古镇环境小气候与空间特征之关系,以嵩口为例,选取包含嵩口的滨水景观、宗祠庭院、古镇街巷、古厝民居等代表性景观的2条主要游览路径,对路径上不同空间特征景观节点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小气候要素进行数据测量与搜集,计算其人体舒适度指数,并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探索古镇环境小气候影响的环境物理规律。结果表明:环镇大樟溪对局部环境具有明显降温、增湿作用,溪步道通风情况优于坡面及人工驳岸;建筑遮阴、街巷尺度、朝向、植被与材质运用是影响街巷小气候的空间要素;而空间开敞程度和植被造成的太阳辐射差异对庭院及小广场的小气候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潘悦  贾绿媛  林箐 《中国园林》2022,38(3):14-19
自然山水是城市生长的基底,能够塑造城市独特的景观格局,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为研究山水环境如何与丽江大研古城营建互相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调研,以古城发展演变为线索,探讨山水环境影响下的大研古城选址、格局发展演变与内部人居环境建设情况.总结古城在景观营造和公共空间营造方面的智慧特征,针对古城人文景观逐渐淡化和缺失...  相似文献   

18.
白水营是漳州东部一个没落的历史城镇.古镇开发面临着如何在承传存续中寻求创新发展的难题.基于韧性城镇生命体系理论,从白水营古镇当前特色产业链断裂、地域文化传承、生态环境告危和传统街巷空间肌理破碎等现状识别出发,探索出一套由形态、文态、业态合成的内生推力和由生态与政策制度势态构成的外在拉力共同合成的古镇复兴的动力机制.最后...  相似文献   

19.
从"改土设流"、"改土归流"看丽江大研古城的生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明清时期"改土设流"、"改土归流"的政策为锲入点,从古城形成的原因,古城生长动力和文化、宗教的演变三个方面探讨丽江古城生长的动力源泉、转变的契机和结果.并通过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大研古城在政治、经济上与中央统治集团的不同关系而导致的城市生长特色,明确丽江大研古城的演变与发展过程是一个多因素渗入,互动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0.
巴渝古镇大多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独特风貌的地方社会生活,反映出典型的山地聚居文化的方方面面。目前,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侧重于建筑形态多,而从区域性角度研究其构成的内在因素少,探讨区域经济体系影响其发生、发展、繁荣以及衰落的原因的研究工作也少。通过交通、资源、古镇分布等方面的调查和文献引证,探讨巴渝古镇区域市场的构成及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