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控制病毒在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播,根据传染病学理论建立了改进的病毒传播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不仅在网络中加入死亡节点,还增加了病毒节点在传播过程中的通信半径以及移动和停留两种状态。之后针对该模型建立微分方程组,并进行平衡点存在性和稳定性分析,得出病毒传播的控制和消亡条件,进而分析了节点通信半径、移动速度、密度、易感节点免疫率、感染节点病毒查杀率和节点死亡率等对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病毒传播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调整该模型中的参数可以有效地遏制病毒在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病毒传播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关于WSN中病毒传播的研究大多基于同质网络进行,很少考虑网络结构的异质性对病毒传播的影响。为了探究网络结构的异质性对WSN病毒传播效果的影响,分别从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平均场理论建立了静态同质和异质WSN上的SIR病毒传播模型,计算得到了两种网络的传播阈值,结果显示,在网络规模足够大时,异质WSN的传播阈值等于0,而同质WSN的传播阈值大于0,且异质WSN的稳态感染比例要大于同质WSN,说明异质WSN更有利于病毒的传播。其次,对同质WSN 和异质WSN中的病毒传播过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仿真结果还显示,网络的异质性越高,越有利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4.
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病毒传播模型直接给定感染概率和恢复概率,没有对其取值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博弈论的角度对WSN中病毒传播的微观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WSN的攻防博弈模型,求出了博弈模型的混合纳什均衡解,并根据博弈双方的混合纳什均衡策略确定节点的感染概率和治愈概率,从而建立了WSN的病毒传播模型。此外,还进一步使用元胞自动机的方法对WSN的病毒传播过程进行模拟,理论分析及计算机模拟揭示了病毒传播结果与博弈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对制定抑制病毒传播的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的网络病毒传播模型不适应自组织网络的问题,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自组织网络的背景,提出一种复杂环境下的自组织网络病毒传播模型.该模型引入描述节点通信窗口开放情况参数以模拟休眠机制;引入描述网络链路好坏的参数以模拟环境影响因素;针对传感器节点资源有限等特征,提出一种抑制病毒传播的方案;使用在网络节点中注入补丁包的方...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低功耗射频唤醒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睡眠/唤醒机制来实现低功耗时,不可避免地引起网络响应时延的问题.在波束供电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低功耗射频唤醒机制,给出了低功耗射频唤醒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硬件结构和详细设计.节点通过从电磁波中获取能量来及时地唤醒自己,以达到提高实时性的目的.性能分析表明低功耗射频唤醒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比采用传统睡眠/唤醒机制的节点具有更高的实时性和更低的功耗.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室内无线传播模型具有多径传播效应的特性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室内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方法。方法使用阴影模型模拟室内无线传播模型的多径传播效应,结合常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芯片的性能参数预测出无线信号在室内的实际传输距离,并在NS2中以该无线信道模型为基础,以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为标准,建立了一个改进的室内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模型。仿真模型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数据包投递率及网络剩余能量的比率上与实际室内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相似。证明建立的模型能为室内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际布网和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传感器网络分簇机制中, 工作效率与网络覆盖密切相关. 任意时刻激活最小数目工作节点能够有效节省网络能量. 然而, 由于传感器网络的高密度部署, 使得该问题成为一个NP-完全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精锐非支配遗传算法以选择网络最优覆盖集. 对比于传统的二进制监测模型, 本文在算法实施过程中采用了概率监测模型. 在保证网络全覆盖的前提下, 令一部分节点进入休眠状态达到节能的目的. 并提出循环重组算子和删除因子以优化算法性能. 大量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满足一定覆盖条件下,使用最少传感器节点完成对区域的覆盖与连通已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核心问题之一。为此,提出了一种规则区域最优覆盖与连通算法,该算法利用双重正方形将目标节点规划到内正方形区域内,通过传感器节点与目标节点求出关联模型,对于整个覆盖区域则利用概率期望值求出满足覆盖条件的最少传感器节点数,同时给出了外正方形区域边缘节点的连通概率模型及推理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理论值与模拟结果之间的误差小于5%,验证了该算法是有效的,降低了网络资源的配置,可以更好地评估网络覆盖和连通性能。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在物物通信和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物联网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物联网中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与lnternet的互联融合模型.结合此模型,研究了其可信控制关键技术,包括可信路由技术、信任控制技术,以促进物联网在中国的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的软件、硬件设计要点。基于CC1010的RF接口实现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基于SIM100E的GPRS接口实现了与互联网之间的TCP/IP连接,无线传感器网关实现了与外部网络的可靠连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