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为了理解古典园林不同用地模式声景观的特征和内涵,从《园冶》相地篇入手,将《园冶》6种分类按照地理环境要素重新划分成“山林别墅”与“城市山林”两大主要体系,分别以“山林地”模式与“城市地”模式作为体系代表,并选择明末江南名园寄畅园、拙政园作为典型案例,从诗文、图画、园林三方面分析明末不同用地模式声景观特征和营造特点,总结得出:一,“山林地”模式多使用“借声”的方式系统地取自然声为胜。而“城市地”模式常借助多重理法分散地协调人工声和自然声;二,“月下听泉”“听风”“听雨”等经典范式的运用和视听等多感官维度融合的理法已经在明末成熟,与诗画等历史人文因素共同影响园林听赏文化的发展;三,声景存在加固人和自然的情感联结和移情的功效。相关结论旨在为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在实践层面借古开今,为现代园林声景营造提供思路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园冶>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造园名著.1981年陈植先生的<同冶注释>使<园冶>能够广泛流传,但由于其专业性,多少令人半懂不懂.笔者认为图释是读懂<园冶>的最佳方式,现选择7页已完成的<园冶图释>精粹掇山篇公示,敬请学界评议指教.  相似文献   

3.
阴帅可  杜雁 《建筑师》2013,(5):96-100
作为兴造的首要环节,"相地"篇在《园冶》全书中至为重要。文章从中国传统层次性的空间秩序认知出发,通过宅园与别墅园的区分,解读该篇六种用地的分类;并进一步在传统关联性思维背景下,分析计成对"地有异宜"和"人有异宜"的考量以及意境的营造与体验,尝试分析文本本身对"相地合宜"的表达与阐释,深入挖掘该篇蕴藏的设计内涵。  相似文献   

4.
聚焦清代岭南园林声景营造,以张维屏“听松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张南山全集》《番禺县续志》等史料,首先概括听松园声景营造的关键条件,其次梳理听松园的主要声景资源,最后从“屏俗”及“收嘉”两个层面分析声景营造技巧,从中探索以水松“风起涛生”为典型听赏主题的清代岭南园林声景营造意匠。  相似文献   

5.
贾珺 《中国园林》2015,(2):106-109
明代计成的造园理论名著《园冶》中包含大量的历史典故,语句深奥,难以全盘索解。其中《兴造论》中有陆云精艺一句,存在疑义,各家注释未臻完善。通过仔细审读原文3处相关记载,针对《〈园冶〉陆云精艺句疑义试析》一文所论证的陆云精艺应为陵云精艺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此处的陆云实为人名而非建筑之名,并对陆云代表作《登台赋》的写作背景和具体内容进行相应的解读,以供参证。  相似文献   

6.
吴肇钊  陈艳  吴迪 《风景园林》2011,(6):98-100
《园冶》为世界最早记述造园的不朽著作,具有学术理论、实际运用、国际交流的重大价值,但不少内容令人似懂非懂,对造园实践的指导作用难以发挥。用江南园林实景的手绘图画来图释造园是读懂《园冶》的最佳方法之一;而谈艺术创作的"园说""借景"二篇则用传统山水画释义,总计例图超千幅;结尾增加的"海外交流篇",附219幅传统园林设计的...  相似文献   

7.
植物景观空间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声景品质直接影响游客的游憩满意程度。对福州市5个城市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和公众问卷调查,探究不同类型植物景观空间在游客声景感知方面的差异及影响总体声景感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植物景观空间声源优势度感知差异最明显,尤其是交通声,但是声源和谐度感知差异不明显。植物景观空间的总体声景感知在愉悦度与宁静度2个维度均有显著差异。影响各类空间总体声景感知的主要声源感知特征不同,与声景愉悦度和宁静度关系最为密切。半开敞空间的植物色彩和密闭空间的郁闭度分别与声景丰富度和愉悦度有密切关系。密闭空间中声景宁静度营造需考虑不同教育背景的游客的需求。研究结论可为提升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声景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知应时间是藉以与自然节律同步,创造“天人合一”理想境域的必要途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梳理《园冶》中的气象、物候、风物等时间性要素;借助当代气象、物候资料,结合古代医学、民俗、文学类文献对其进行甄别,验证其科学性;凝练古代造园活动和园居生活中的遵时智慧,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自我、景致与行动:《园冶》借景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仕达  孙田 《中国园林》2009,25(11):1-3
关注了17世纪的造园名著<园冶>,并以末章"借景"为焦点.作者要旨有二首先,细读借景篇,提出一个关于"借景"概念的新认识;其次,阐明"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的意义.论述涉及2方面的想法:其一,以往论者多以<园冶>典故为装饰,非关概念性的理解,本文摒弃此种观点,从而取得论述的基本动机;其二,以比较哲学家吴光明的著作为本,进而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鸟声景与人工声景实例,探究了它们的空间营造手法,以满足声景的3个基本要素为标准,筛选出5个鸟声景点和7个人工声景点。发现中国古典园林常设树林、水面以营造鸟声,设高台以营造人工声;设开敞空间欣赏鸟声、钟声,设封闭空间以欣赏戏曲声;多用自然材料围合鸟声景,用人工材料围合人工声景;常设亭以欣赏鸟声,设馆以欣赏人工声。  相似文献   

11.
《园冶》是一部很难读懂的最古老、最优秀的中国古典园林传统著作。最近出版了一本名为《〈园冶〉文化论》的新书,作者张薇博士具有历史学家、旅游和园林专家的背景,以其广博的学识对《园冶》名著从哲学、文学、艺术、生态学、人居环境、文化风俗等多方面进行了精辟的研析,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好书。  相似文献   

12.
翁玫 《中国园林》2007,23(12):46-51
景观设计从19世纪发展至今,一直是以视觉艺术为出发点的设计,而我们对景观的感知是五感的综合体验。听觉是仅次于视觉感知外界环境的感官,因此从听觉角度入手,通过对听觉景观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的探讨和案例的分析,以期听觉景观设计能为景观设计注入新的活力,为设计师建立"整体景观"的设计理念。旨在抛砖引玉地启发对景观的五感设计,为人们创造更美好和谐的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13.
论声景类型及其规划设计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声景的起源和特点,得出了一般性的景观空间的声级在40分贝到75分贝之间分布的结论,指出景观中的声音元素主要包括自然声景元素和人工声景元素两类,其均能产生令人愉悦的作用。提出借声、补声、反衬、掩声以及声音的综合利用等声景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考察计成及同时期相关观念中,造园理水的重要 性。辨析“理水”及《园冶》语境下“掇山”概念后,梳 理相关论述,明确《园冶》理水内容并不完全涵括于《掇 山》。在计成的实践构思中,山、水具有贯穿造园流程的环 境背景、设计前提及造园要素3层意义。反映在《园冶》文 本中,理山、理水的内容与造园流程和要素的论述结合分布 于全书,而《掇山》主要论述要素化的山、水,形成独特的 山、水论述框架。为《园冶》理论研究及园林创作实践的 山、水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声景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燚  包志毅 《华中建筑》2007,25(7):150-152
在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中通常只注重视觉要素,很少考虑声音环境.该文通过对声景学概念的理解,对声环境中的声音要素进行了阐述,并把声景观的概念引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为园林的建设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拓宽了园林景观设计的视角,丰富了园林景观的内容.在对西湖周围的园林声音景观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声景观设计要素和设计层次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探讨了园林声景设计方法,为园林整体环境的构筑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蔡军 《建筑师》2019,(1):61-65
《园冶》屋宇中记载了15种建筑类型、4类建筑构架、8幅构架图式、3个屋架细部及3幅地图式。本文通过对《园冶》中记载的建筑平面形制、构架样式及构件细部进行解读,结合实地调研及匠师访谈,并与《营造法式》《工程做法则例》《营造法原》《鲁班营造正式》等建筑史料进行比较,阐释《园冶》中屋宇的构架样式及其特点,试图通过这一研究,弥补目前学界对《园冶》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究江南地区传统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的源流与变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吴晓彤  郑曦 《风景园林》2016,(10):30-37
关注场地的建构一直是风景园林的核心。历史上重要的风景园林设计实践和理念基本都是基于对场地的严谨认知和探索,并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时间检验。本文以斯塔滕岛为研究场地,从时间的维度探讨与斯塔滕岛结下不解之缘的3位风景园林师的故事,剖析他们基于斯塔滕岛的风景园林实践与理论体系形成之路。追述场地自身随时代发展的改变,以及不同时代风景园林师与场地的互动所触发风景园林的源起和变革,并进一步探讨这些思想变革对风景园林行业和建成环境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