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蒋鑫  林箐 《中国园林》2022,38(9):34-39
作为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类型和人居环境支撑系统,运河不仅满足了漕粮物资的运输需求,沿线区域还形成了以运河水利为支撑的传统风景体系。聚焦于具有代表性的淮扬运河沿线区域,首先梳理阐述淮扬运河水利营建的环境基础与历史演变过程,然后解析运河水利作为支撑系统的整体运行机制与结构单元,最后分别从城郊水利景观、城池园林景观、邑境文化景观3个层面深入探讨运河水利对于淮扬运河沿线区域传统风景体系的渗透影响和表现特征。旨在整体系统地解读运河水利支撑影响下的淮扬运河沿线区域传统风景体系的营建逻辑,以期从新的视角为运河景观的复写和运河遗产的转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流域多元的自然环境特征与独特的水利营建背景孕育了多样且极具地域性特色的水利流域景观。通过对槎滩陂灌区传统景观体系进行研究,提出其是在水利系统、自然系统、人居聚落系统、水利管理系统及农田系统相互支撑、共同影响最终作用而成的动态复合景观体系,并整理归纳出其各子系统的发展脉络及空间分布模式,进而分析并总结该流域尺度范围内的传统灌区景观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发展规律。最终得出五系统相互影响、协同发展的景观体系构成特征,为槎滩陂灌区景观体系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中国乡村景观特征体系研究 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景观是乡村生态环境及文化的重要承载单元之一,基于乡村景观特征体系开展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在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对乡村景观特征体系的研究是乡村景观研究及规划的基础,以CNKI数据库为基础,梳理了中国乡村景观研究相关文献。首先归纳了乡村景观研究进展,结合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绘制知识图谱,分析2000—2020年中国乡村景观特征体系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系统介绍了现有的景观特征体系理论和应用研究;总结归纳中国乡村景观特征体系的发展趋势及方向为:1)基于应用目标指引建立合理的中国乡村景观特征指标体系;2)乡村景观特征分类及价值评价协同研究;3)乡村景观特征体系应用信息化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5.
曹子旭  马明 《中国园林》2023,39(3):72-77
立足于“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聚焦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以文化地理学“景观-基因”理论为基础,基于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具有人工营建与草原环境相协调的核心价值,提出了“时间-空间-文化”三维耦合的景观基因识别、提取方法,解译出“逐水草居、农牧结合、聚散有致、内生植入、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共融开放、热情豪迈”八大景观基因。从景观空间格局、景观过程、景观感知3个维度总结出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景观空间格局的地域系统性、景观过程的历史演化性、景观感知的民族融合性。拓展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类型辨析和传承保护的理论视野,为内蒙古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6.
传统聚落的营建蕴含着古人建立良好人居环境的智慧,杭嘉湖地区传统聚落作为中国水乡聚落的典型代表,类型丰富、体系完善,其景观特征是经人工梳理自然水系、堆挖土地而形成的,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文章从风景园林学角度出发,借鉴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梳理杭嘉湖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要素,并分析二者对当地聚落形成发展的影响。将区域内的聚落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自然环境与土地利用方式,划分出嘉湖区聚落景观空间的4种典型模式:湖溇圩田型聚落、湖荡圩田型聚落、水网平田型聚落和三角洲平田型聚落,从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解析聚落景观特征的形成机制。以期为我国水网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成因与特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传统聚落景观保护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7.
林轶南 《风景园林》2012,(1):104-108
在回顾英国景观特征评估体系产生和演化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景观特征等概念,研究了景观特征评估体系在英国法定自然美景区中的应用,并将其特点归纳为价值中立和尺度分级、多样化的景观特征提取、单独分离的决策过程3个方面;同时将LCA景观特征评估体系与我国风景名胜区中广泛应用的风景资源评价体系进行了比较,结合我国风景名胜区发展的现状,提出我国可以在景观遗产价值的评估、景观遗产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再认识、公众参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3个方面借鉴景观特征评估体系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汪伦  张斌 《风景园林》2018,25(5):87-92
发端于英国的LCA和HLC这2套体系日益成为景观特征评估的重要方法和工具。从发展历程、方法步骤及其在不同尺度上的实践与应用等方面比较分析,发现LCA体系在跨国区域、国家尺度上的景观特征类型识别与区划具有明显优势,评估结果能包容更多的景观特征,但公众参与评估的深度和对景观历史维度的关注存在局限;HLC专注于历史景观的特征识别,在地方行政和场地尺度上对景观演变和历史景观特征类型识别优于LCA体系,但评估结果不及后者全面,二者存在互补性。合理借鉴和融合2套体系,进行景观特征类型识别和区划,将有助于指导中国国土景观、乡村景观的合理管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潘莹  白芮  施瑛 《中国园林》2021,37(11):33
地形地貌条件是决定人类对地表景观开发的关键因 素,以土地开发时序为主要脉络是探究聚落形成机制的关键。 基于涠洲岛地形地貌,通过多次田野调查、文献查阅、历史卫 星地图收集等研究方法,以土地开发为时间轴线,总结归纳 出受涠洲岛地形地貌影响下的聚落景观特征:1)土地开发历 程围绕该岛各个地貌单元展开,聚落选址与各地貌单元关系紧 密;2)南、北聚落分布高程与坡度值的不同,导致人口承载 力存在差异,在移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呈现聚落斑块北大南 小、聚落密度北低南高的景观差异;3)具有抵御风灾的多层 级防灾景观特征;4)海岛资源限制下,利用特有的石材建造 民居景观。通过涠洲岛这一小型热带海岛聚落景观的研究,试 图挖掘小型海岛的开发历史,在中国建设以岛屿为“海洋第二 经济带”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段诗乐  林箐 《中国园林》2022,38(1):38-43
古代银川具有城郊一体的区域风景系统.通过文献考证与空间复原,解析银川传统区域风景系统的构成与特征.以山水格局与灌溉水网为基底,历西夏、明、清的经营,银川形成了包含山水风景、灌区风景及城内风景3个层次在内的区域风景系统.远郊集宫、陵、寺、塔、渡为一体,近郊汇聚了湖塘、园林、桥梁和渠庙之景,城内侧重防御、楼塔与园林的营建;...  相似文献   

12.
嘉陵江是长江水系中第二大支流,空间上连接南北 丝绸之路,是巴蜀地区重要的文化廊道。在典型山地曲流环境 中,其沿线古城蕴含了丰富的山水营建智慧。从自然环境、文 化环境、行政建制三方面梳理了嘉陵江沿线古城的形成基础, 并以上、中、下游8个古城为例,通过历史文献系统梳理及结合 GIS平台的历史地图空间转译,提炼其“山-水-城”景观特征。 具体为“宏观格局把控”方面“巴蜀要冲,控扼形胜”的城市 选址、“襟江带河,群山四望”的山水格局、“江山聚结,生 气聚集”的风水脉络;“中微观空间结构塑造”方面“迎山接 水,不拘一格”的城市空间结构、“依形江山,因地制宜”的 城市功能营建;以及“沿江山集群,南北人文关联”的“跨尺 度风景审美经营”等在地特征,以期为巴蜀文化遗产保护与传 承、西南山地宜居城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区域城镇风景特征与自然基底、历史进程、产业、人文等密切相关,梳理传统城镇风景要素及其空间分布、组织特征,对当代语境下的地域性城镇风景体系重构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川江流域城镇地处峡江地带,属典型的山地城镇,加之受悠久的演进历程和地域多元文化影响,其城镇风景极具历史及地方性特征。通过对方志、文集、诗歌等文字记载和相关图画资料进行量化统计、图文对照分析,梳理川江流域传统城镇风景要素数量、类型及位置分布;同时借助HGIS技术对城镇古代舆图、城图等进行地理信息的空间表达。归纳宏观视域下风景分布与山水构架的耦合关系,以及城镇及周边视域下城镇与风景互为补充和参照的融合关系。为构建多元的城镇风景要素、强化地方山水格局、促进城镇与风景协同发展等提供研究方法探究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叶可陌  李雄 《风景园林》2020,27(7):114-120
丽水瓯江流域8座古城的风景营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域特征。从风景园林视角出发,梳理地区古城选址与原初山水环境的关系,并依据"平原望山""盆地据山""丘陵嵌山""河谷依山"4种山水基底类型分析经人工干预优化的区域水系统的差异性,从而进一步从城山一体的城市空间、因山而为的风景集群、四围寻胜的风景序列和眺望揽胜的风景标识4方面解析各城风景营建的特征。以此对地区古城山水风景系统的构建特征进行整体性的探讨,对指引当代浙、闽山地地区的城市山水人居环境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鲁中山区乡村景观个性特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景观是景观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在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规划实践势在必行,乡村景观特质成为乡村健康持续发展的加速器。为此,以鲁中山区西营镇的5个自然乡村为调查研究对象,以乡村景观的分类为依据,运用德尔菲法结合专家意见和论证构建了由总目标层、要素指标层和功能指标层组成的乡村景观个性特质评价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分析探讨调研区域内5个乡村景观的个性特质,并总结提炼个性特质评价的规律,为乡村景观个性特质确定提供方法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具有山、水、田、城一体的国土景观,维护并 发展其景观多样性是多学科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选取“山 水斗城”温州为研究对象,借助国土景观的研究方法,在简析 区域传统人居环境营建历程的基础上,从自然山水、水利建 设、农业生产与城乡营建4个方面进行了区域景观系统的分层 解析,归纳了包含总体格局与城邑景观2个尺度的传统人居环 境景观体系,完成了大规模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前温州传统人居 环境及其景观体系的多层级、多尺度系统性研究。针对当下温 州城乡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总结出区域传统人居智慧中保护为 先、择要修复、解译调适、古今相承四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围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拟定的非遗特质大纲,阐述了八景文化的传承、特征和重大价值,分析了八景文化的存续情况、实物场所和保护状况,从政府、科教、行业3个层面提出了“中国八景文化”保护与传承设想。认为八景是由景物实体、方志中的诗图文等构成的庞大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知识体系;其思想本源是“道法自然”的宇宙观和“天圆地方”的时空观,经儒道“天人合一”融通而成,并具有高度公共性、地域代表性、时空均衡性、吉时祥瑞性和持续再创性五大特征;其传承群体是由封建帝王、地方官儒、全民百姓共构而成。提出八景是华夏文明在城市风景规划与建设领域从理论、方法和实践全方位给人类文明带来的独特贡献,是极具冲击世界非遗潜质的大遗产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8.
辛晶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6):165-168,172
岭南传统园林建筑的色彩特征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对现代岭南园林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其色彩表现及其产生的文化根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