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历程与前景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卫 《城市开发》1997,(7):24-27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历程与前景预测邓卫1994年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仅为1.2亩,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3.7亩的1/3。因此,在我们的一切建设活动中,节约土地、保护农田便成了一项全局性的战略任务,城市开发亦不例外一、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历程从1981...  相似文献   

2.
住宅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民用建筑中最量大面广的建筑类型,它的用地在城市用地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城市住宅的设计与节约用地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有必要在保证居住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居住区的居住建筑面积密度,即每m~2居住用地上的居住面积指标,从而节约城市用地。 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可从单体设计和群体布置两方面来考虑。 下面先讨论一下哪些因素对住宅的用地有较大的影响。如图1所示,每幢住宅的用  相似文献   

3.
区域道路穿越城市的负外部性显著,传统的"修复型"应对方案存在道路建设总量和城市交通成本大幅增加的弊端。本文基于交通流分解和城市功能组团化布局提出了"分流型"交通方案,并通过模型计算证明"分流型"交通方案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分流型交通方案可以实现控制交通总成本和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的双重效益;(2)城市功能的组团化布局是分流型方案得以实施的关键;(3)区域道路在规划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地方城镇的发展诉求。在应对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导致的城市用地破碎问题方面,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园绿地与城市人口、建设用地发展失调,会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将"公园绿地、城市人口、建设用地"纳入统一框架,采用基尼系数和离差系数方法,从全国、四大地区及不同规模城市尺度,分析三者在1996—2016年发展失调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公园绿地与城市人口发展失调缓解,两者增长关联性逐步增加;公园绿地与建设用地协调发展趋势加强,"以地推绿"现象明显;应加强"以人为主,用地为辅"的公园绿地增长模式。2)全国"人–绿–地"失调程度不断缓解,协调发展范围不断扩大;根据三者失调发展状况,可将中国城市分为持续发展、人口集中、土地集中、发展严峻、发展平稳和发展波动六大类型。研究可揭示公园绿地与城市人口、建设用地发展动态关系,为优化人地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微细通道换热器空气侧传热和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在不同迎面风速、百叶窗间距、肋片间距和百叶窗角度下换热器的传热和流动特性,并分析了换热器结构参数对其传热及流动性能的影响。在数值模拟基础上对换热器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采用JF综合性能系数法对各种优化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6.
研究街道峡谷内气流运动规律有助于临街建筑物内和街道中空气品质的预测,有助找出街谷内污染物的扩散运移规律,为更好地进行城市规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文中在总结典型街道结构形状特征的基础上,将街道峡谷抽象为外掠空腔的物理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FD方法)模拟了不同街道高宽比的情况下,其气流运动的特征及其街道内气流涡动的生成与发展过程。分析总结了街道峡谷内涡流强度与街道高宽比、城市上空气流速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与规律,指出了不同气象条件下城市街道高宽比的合理值。  相似文献   

7.
热力作用是影响城市街谷内风热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实际日光照射对街道峡谷内通风特征的影响,本文对日光照射下的城市街道峡谷模型进行了简化,采用CFD模拟与城市冠层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分析了不同高宽比下不同热边界条件设置时的街谷内部气流结构及污染物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热浮力作用会明显增强峡谷内部气流流动,由城市冠层模型计算出的壁面温度作为边界条件比以往研究中定壁温或者定热流的设置方式更能反映实际日光照射下峡谷内的风热环境,尤其是在深街道峡谷(H/W=3)时,由于建筑物的遮挡及太阳辐射的变化导致峡谷底部产生一个稳定的分层,导致峡谷底部污染物积累。此外,本文选取通风量(AER)和有效通风量(PFR)作为衡量峡谷通风性能的评价指标,发现仅用通风量作为评价指标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8.
对《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透视和反思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曹传新 《规划师》2002,18(10):58-61
从《标准》诞生的特定历史背景出发,结合当前城市发展的态势,阐述《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客观的不足和现实的矛盾,提出了现实实践中的许多困惑和问题。  相似文献   

9.
引言 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批复明确了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的目标,要求北京坚持节约为先,切实解决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水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坚持集中紧凑的发展模式,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合理用地。《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强调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并提出了“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约为主,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和方针。为贯彻落实这两个规划,积极推进北京节约型城市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用地观念,将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落实在政府部门决策和各项建设中,科学规划和使用土地,以节约集约用地的实际行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和北京市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于2007年初启动了《北京市城市建设节约用地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相似文献   

10.
顾民 《中国市政工程》2021,(1):21-23,28,84,85
对城市化区域内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共用通道的成因进行分析。同时,对共用通道布置的要求、布置模式及适用性进行研究。这将为集约、高效利用既有通道资源、合理布置通道空间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全国现存耕地到2010年能否守住"18亿亩红线"的热点问题.对城市建设用地供给量与耕地减少总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对造成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主要原因的分析研究,以及从不同角度对处理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进行的阐述和分析,提出城市总体规划应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动态、弹性与刚性相结合的规划编制与管理理念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城市设计领域面临的一个难点是如何将分散的、微观的设计实践整合,实现城市宏观层面的可持续发展。不同学科对城市设计的认识差异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之一。本文从凝聚学科共识出发,提出一个融合风景园林与城市设计有益观点的理论研究框架: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理念沿革,界定土地利用模式可持续性的基本概念;提出土地利用形态紧凑、功能可达,以及形态与功能相协同的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特征,并将此作为凝聚共识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交通污染逐渐成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街谷内的交通污染还会因为室内通风对室内空气质量产生影响。本文介绍了城市街谷内交通空气污染的主要特点和扩散模式,总结了室外交通污染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对现有的实地测量法、理论模式预测法和数值模拟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终对数值模拟法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土地收益增值,南京地铁建设资金的筹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有着显著的社会效应和外部效益.轨道交通建设促进沿线土地增值的机理.已被理论和实践所证明。将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土地增值通过市场和政策的手段更多地成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筹资的有效办法。南京地铁通过运作沿线的土地开发为这一思路提供了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5.
叶宇  殷若晨  胡杨  方家 《风景园林》2021,28(8):58-65
随着城镇化进程步入"下半程",基于绿色可持续理论的气候适应性城市设计日益受到重视,城市形态作为城市设计的核心议题也同步受到关注.但既有研究缺少精准的城市形态数据,同时忽略了人本尺度城市形态特征的效应.在此背景下,以北京市中心区作为研究范围,开展兼具大规模和高精度的研判.一方面利用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基于辐射传...  相似文献   

16.
通过搜索舒适性研究的中外文献,梳理了研究的数量、学科、热点,以城市街道为研究对象,从街道空间对小气候要素的影响、舒适感受评价、街道空间与舒适感受的相互作用3个方面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空间要素是风景园林小气候尺度影响舒适感受的重要因素,热舒适为目前主要的舒适性研究主题。提出风景园林小气候舒适性研究,以城市街道为例,需要建立整合空间要素、小气候要素、人的感受的具有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的舒适性评价体系,为未来城市宜居环境规划建设提供舒适性设计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废弃地景观与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弃地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影响城市形象并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土地类型,如何进行合理的改造以形成可持续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利用徐州市夏桥工业遗址公园的废弃地改造项目进行了废弃地"变废为宝"的探索,对合理进行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该废弃地现状的分析,得出对其进行合理的景观与生态恢复的必要性。依据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的理论、方法与原则,提出场地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公园绿地是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优质公共绿色空间,并受建设用地的支撑与约束,科学认识其与人口、建设用地相互关系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引入"脱钩"理论及模型,将"公园绿地与人口、建设用地"联动,系统分析1996-2016年三者耦合特征及整体复杂关系.研究表明:1)公园绿地建设与人口协调关系严峻,与"以人民为中...  相似文献   

19.
包瑞清 《中国园林》2020,36(10):69-74
就城市尺度级别下的热环境进行评价,为了能够落实影响绿地规划的具体空间区域,并提供可以指导绿地布局的方法,以西安为例,量化植被、建设用地空间分布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确定绿地降温的具体区域;通过卷积计算,以温度变化为0作为界限,细化冷区和热区,提取城市微更新下绿地布局待调整的位置;基于机器学习的回归算法,由绿地、建设用地和水体分布预测作为热环境指示因子的地表温度,从而为规划的合理性提供参考。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评价,以及与已有方法的比较,利用地表温度和地表覆盖变化,量化城市空间分布结构,为绿地规划提供可以落实的具体空间区域。  相似文献   

20.
刘恋  肖遥 《中国园林》2022,38(12):139-144
奉宸苑、圆明园、清漪园等清代皇家园林管理机构通过对其附属土地征收地赋或种植作物来创造收益,并对皇家园林周边景观产生影响。以清代内务府则例所记载的土地管理记录、收支经费流动为依据,提取从属于皇家园林的用地地块信息,从空间分布、管理机构、收支情况总结皇家园林土地的管理经营特征。认为清代皇家园林土地通过精细化的用地管理及收支制度,一方面支撑皇家园林景观的存续,另一方面影响了区域景观特征的形成。进一步证实了清代北京西北郊以湖泊水系连通皇家园林斑块、水稻农田为基底的景观格局,及其与土地经营管理之间相互制衡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