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85篇
  免费   5658篇
  国内免费   3682篇
电工技术   4700篇
综合类   4995篇
化学工业   5519篇
金属工艺   2980篇
机械仪表   3087篇
建筑科学   3326篇
矿业工程   2052篇
能源动力   1384篇
轻工业   4834篇
水利工程   1795篇
石油天然气   1377篇
武器工业   761篇
无线电   470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014篇
冶金工业   1847篇
原子能技术   842篇
自动化技术   6404篇
  2024年   291篇
  2023年   742篇
  2022年   1786篇
  2021年   2211篇
  2020年   1689篇
  2019年   1124篇
  2018年   1190篇
  2017年   1457篇
  2016年   1217篇
  2015年   1984篇
  2014年   2539篇
  2013年   2960篇
  2012年   3764篇
  2011年   3861篇
  2010年   3649篇
  2009年   3721篇
  2008年   3782篇
  2007年   3708篇
  2006年   3231篇
  2005年   2649篇
  2004年   1922篇
  2003年   1202篇
  2002年   1170篇
  2001年   1091篇
  2000年   906篇
  1999年   305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12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7篇
  1959年   10篇
  195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研究织物组织结构与复合纱线线密度对织物凉爽性能的影响,将线密度为7.4和9.8 tex涤纶分别与线密度为7.8 tex锦纶反向加捻、并线后作为纬纱,以8.3 tex涤纶/竹浆纤维50/50混纺纱作经纱,设计平纹、二上一下斜纹和透孔组织织物.测试织物的瞬间接触凉感、热湿舒适性能及织物干、湿态升温曲线,并采用凉爽温度指数对织物的综合凉爽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6种设计织物的瞬间接触凉感均高于标准,且平纹织物最好,纬纱粗细对瞬间接触凉感影响不显著;透孔织物透气性最好,且在人体出汗的状态下具有较好的导湿散热性能.平纹织物凉爽温度指数最高,最大凉爽温度为2.8℃,综合凉爽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
死亡风险预测指根据病人临床体征监测数据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死亡风险。对于ICU病患,通过死亡风险预测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病人做出临床诊断,以及合理安排有限的医疗资源。基于临床使用的MEWS和Glasgow昏迷评分量表,针对ICU病人临床监测的17项生理参数,提出一种基于多通道的ICU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引入多通道概念应用于BiLSTM模型,用于突出每个生理参数对死亡风险预测的作用。采用Attention机制用于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实验数据来自MIMIC [Ⅲ]数据库,从中提取3?080位脑血管疾病患者的16?260条记录用于此次研究,除了六组超参数实验之外,将所提模型与LSTM、Multichannel-BiLSTM、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四种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准确率Accuracy、灵敏度Sensitive、特异性Specificity、AUC-ROC和AUC-PRC作为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性能优于其他模型,AUC值达到94.3%。  相似文献   
4.
因果分析是技术创新过程中一种确定问题产生根源的方法,针对当前产品研发人员主要依靠个人经验和知识进行因果分析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推送的因果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因果分析过程中的知识需求及知识的表述方式.其次,提出了需求驱动的知识推送流程,并确定知识推送过程中知识匹配的方法.然后,基于知识推送方法和因果分析过程的研究,提出基于知识推送的因果分析流程.最后,以除雾器叶片堵塞为例,在知识主动推送服务的基础上完成因果分析,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程鹏军 《铜业工程》2020,(6):54-56,74
介绍了备料车间布袋除尘项目的基本情况。对项目的背景、设计,以及技术创新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通过项目技术参数、效益、市场竞争力的比较分析,评估了项目应用情况。对项目投产前后的运行成本进行了分析,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7.
8.
The development of a miniature triaxial apparatus is presented. In conjunction with an X-ray micro-tomography (termed as X-ray μCT hereafter) facility and advanced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this apparatus can be used for in situ investigation of the micro-scal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granular soils under shear. The apparatus allows for triaxial testing of a miniature dry sample with a size of 8mm×16mm (diameter × height). In situ triaxial testing of a 0.4–0.8 mm Leighton Buzzard sand (LBS) under a constant confining pressure of 500 kPa is presented. The evolutions of local porosities (i.e., the porosities of regions associated with individual particles), particle kinematics (i.e., particle translation and particle rotation) of the sample during the shear are quantitatively studied using image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Meanwhile, a novel method is presented to quantify the volumetric strain distribution of the sampl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local porosities and particle tracking. It is found that the sample, with nearly homogenous initial local porosities, starts to exhibit obvious inhomogeneity of local porosities and localization of particle kinematics and volumetric strain around the peak of deviatoric stress. In the post-peak shear stage, large local porosities and volumetric dilation mainly occur in a localized band. The developed triaxial apparatus, in its combined use of X-ray μCT imaging techniques, is a powerful tool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scal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granular soils.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证监会发布的针对信永中和及两名签字注册会计师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为切入点,结合深圳证券交易所、天眼查、巨潮资讯等网站公布的相关信息,从信永中和的具体审计过程,分析登云股份IPO审计失败的原因,原因主要在于基于业务需要未充分了解公司及其经营环境,贸然接受委托,缺乏应有的执业审慎,缺少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复核制度流于形式丧失了发现错误的最后机会。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反射面成型的复杂影响因素,提出平面桁架构建的定日镜面形支撑结构优化技术路线. 利用模拟仿真、数值计算和优化算法等方法,解析20 m2定日镜面形定义技术路线的4个组成环节:面形规格及宽高比、上弦杆的截面矩、平面桁架组间距的最优值、机加工中工艺控制要点的量化. 试制小型定日镜进行实验,分析光斑形状和能流密度分布特性,并与理想球面形光斑比较,两者的拟合优度大于0.98. 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射镜宽高比取1.2,上弦杆截面矩取40 000 mm4,桁架组间距取950 mm,上弦杆和斜杆的开孔公差小于0.9 mm时,反射面形的质量提升. 研究从原理和实践上证明了该优化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