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440篇
  免费   54287篇
  国内免费   38395篇
电工技术   43146篇
综合类   50600篇
化学工业   54366篇
金属工艺   32744篇
机械仪表   32036篇
建筑科学   34425篇
矿业工程   20626篇
能源动力   11747篇
轻工业   53383篇
水利工程   16608篇
石油天然气   16270篇
武器工业   7124篇
无线电   4667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6797篇
冶金工业   19673篇
原子能技术   7361篇
自动化技术   66539篇
  2024年   3118篇
  2023年   7753篇
  2022年   18304篇
  2021年   23132篇
  2020年   16847篇
  2019年   11518篇
  2018年   12130篇
  2017年   14361篇
  2016年   12994篇
  2015年   20869篇
  2014年   26244篇
  2013年   30745篇
  2012年   38574篇
  2011年   40346篇
  2010年   38368篇
  2009年   36690篇
  2008年   37995篇
  2007年   36958篇
  2006年   31328篇
  2005年   25250篇
  2004年   18185篇
  2003年   11840篇
  2002年   11017篇
  2001年   10002篇
  2000年   8022篇
  1999年   2852篇
  1998年   783篇
  1997年   613篇
  1996年   451篇
  1995年   387篇
  1994年   283篇
  1993年   280篇
  1992年   204篇
  1991年   197篇
  1990年   193篇
  1989年   178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98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56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92篇
  1980年   130篇
  1979年   70篇
  1977年   40篇
  1976年   75篇
  1959年   84篇
  1951年   8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he accuracies of ultrasonography (US)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for determining tumor invasion of the chest wall in lung cancer were compared in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20 patients. US findings were evaluated preoperatively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criteria: disruption of pleura, extension through the chest wall, and fixation of tumor during breathing. CT findings were evaluated with the following criteria: obtuse angle of the mass to the pleural surface, more than 3 cm contact with the pleural surface, and visible pleural thickening associated with the mass. Chest wall invasion was judged as positive when at least two of the three findings were present with either technique. Nineteen of the 120 patients had chest wall invasion by tumor. The sensitivity of US was 100%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98%. The sensitivity of CT was 68%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66%. The accuracy of US and CT were 98% and 67%,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02.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油水井井下套管的损坏将越来越严重,套管故障井将越来越多,为了恢复套损井生产,将套管损坏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在配套波纹管补贴,水动力补贴,爆炸补贴等专门修套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又配套了操作方便简单,适用套管损坏类型广的自动力套管补贴加固技术,使各种套管变形,套管断错(错开没有位移或位移量不大时)、套管破裂,误射孔井段封堵,已射开水层封堵等修井作业的难度进一步降低,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修复井综合开发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3.
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问题的复杂性 ,本文深入分析了抗震加固结构的受力特征 ,探讨了卸荷对加固构件承载力的影响 ,并针对抗震加固后的“隐含危险转移”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 ,提出了抗震加固的基本原则 ,可供结构抗震加固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4.
预处理工艺对硬质合金与金刚石膜间粘结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种经不同预处理的硬质合金YG8基底上,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微波功率2kW,压强4.0kPa和6.5kPa,CH4和H2流量分别为1.6cm/s和100.0cm/s的条件下生长金刚石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检测了金刚石薄膜是否存在,用拉曼光谱分析了薄膜的质量,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薄膜的洛氏硬度压痕,标定并比较了不同预处理工艺膜与基底的结合力。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于粘结力的影响不大,最主要的因素是钴含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105.
异丙苯在Cu-HMS分子筛上的催化氧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含Cu的中孔分子筛(Cu-HMS)为催化剂,研究异丙苯的催化氧化。研究发现,Cu-HMS催化剂的加入使异丙苯氧化的诱导期显著缩短。在75℃下,以Cu-HMS为催化剂,O2为氧化剂的纯异丙苯氧化反应,苯乙酮为主要副产物,反应的选择性和转化率都很高。当催化剂用量为1 5×10-4mol/ml时,反应8h后,异丙苯转化率为32 7%,目的产物的累积浓度(质量分数)为37 7%,选择性为99%;反应12h后,异丙苯转化率为42 4%,目的产物的累积浓度为46 3%,选择性为95 6%。  相似文献   
106.
研究了半固态ZnAl27合金及其二次加热组织。结果表明,半固态ZnAl27合金基本无宏观偏析,其组织为细小均匀的近球形非枝晶,综合力学性能远远高于常规铸造合金;二次加热后,α相进一步球化,边缘变得光滑圆整,可以满足半固态触变成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由二过碘酸合银(Ⅲ)钾(简称Ag(Ⅲ))与可溶性淀粉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于碱性介质中引发淀粉的接枝共聚合反应,得到高接枝效率的接枝共聚物,测定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pH值和反应温度对接枝参数的影响,并探讨了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108.
本文研究了HPMBP与伯胺N_(1923)的二甲苯溶液,从盐酸介质中协同萃取希土(Ⅲ)的机理。用斜率法、恒摩尔法确定了协萃配合物的组成为:RNH_3Ln(PMBP)_4。求得关于Pr(Ⅲ)协萃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协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分别为:logK_(12)=-1.95;logβ_(12)=3.94。实验发现,协萃系数(R)随希土元素的原子序数(Z)递变而呈现“双峰效应”。还研究了协萃配合物的IR,NMR谱。  相似文献   
109.
腐殖酸对烤烟根系生长和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腐殖酸和基肥混施进行了烤烟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腐殖酸能有效刺激根系的生理活性 ,提高根系抗坏血酸氧化酶、多酚氧化酶等呼吸酶的活性 ,增强根系的活力 ,并能有效促进烤烟根系生长 ,根干重、体积和长度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10.
This paper delineates a broader intellectual agenda in Liang Sicheng's seminal writings on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in the 1930s and 1940s, by linking them to the historiographical writings of his father Liang Qichao, an insightful and hugely influential figure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This broadening of understanding of Liang Sicheng's work is vital not only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his architectural writings themselves, but also to grasping some of the most far-reaching intellectual concerns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o which Liang Sicheng's contributions are most cruc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