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篇 |
综合类 | 34篇 |
化学工业 | 10篇 |
金属工艺 | 3篇 |
机械仪表 | 7篇 |
建筑科学 | 25篇 |
矿业工程 | 13篇 |
能源动力 | 3篇 |
轻工业 | 8篇 |
水利工程 | 10篇 |
石油天然气 | 6篇 |
无线电 | 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9篇 |
冶金工业 | 5篇 |
自动化技术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3.
强风不仅是大跨度桥梁设计的控制性因素,同时也会影响到桥上车辆运行的安全,车辆气动特性是研究车辆行驶安全性的前提。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平台,模拟计算了汽车工业研究协会(MIRA)小车和重型卡车典型车辆在横风作用下的气动特性,分析研究了典型车辆分别位于桥面上不同车道位置时车辆气动力系数随风偏角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模拟计算了重型卡车与小车之间的挡风效应,研究了车辆间相对位置对车辆挡风效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不同车型以及不同的桥梁车道位置对车辆气动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重型卡车对MIRA小车有明显的挡风效应,MIRA小车气动力随着车辆间相对位置变化显著,重型卡车气动力也有一定改变。 相似文献
34.
为研究稳定板对桥面安装带式输送机的边主梁斜拉桥涡振(vortex inducedvibration, VIV)性能影响的机理,通过节段模型测压试验获取边主梁表面压力时程,综合对比分析不同稳定板工况下断面脉动压力系数均值、标准差、功率谱、局部与总体气动力的相关性,并揭示下稳定板对边主梁桥的抑振机理。研究发现:该类型主梁竖弯涡激共振发生的原因为上表面前部分离与再附区域强烈的压力脉动,下表面前部气动力与总体气动力的强相关性及后部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强烈的压力脉动;梁底布置一道稳定板能显著降低断面压力脉动,布置两道稳定板断面压力脉动进一步降低,从而大幅抑制涡振;梁底布置三道稳定板促进了气流在下游风嘴处的再附,断面压力脉动被大幅削弱,局部气动力与总体气动力相关性被显著破坏,从而有效抑制涡振。 相似文献
35.
36.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传统的矿山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响应时间较长,严重的影响了信息管理的效率,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基于VBA开发环境对系统进行改进。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进行开发,硬件部分使用扫描设备采集矿山设备的基本信息,而软件开发主要使用数据库实现四个管理功能模块。经过对该信息管理系统的测试,发现传统管理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0.18秒,而开发的信息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0.069秒,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响应速度,进而提升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37.
38.
河南省前坪水库工程坝高90.30 m,坝型为粘土心墙砂砾石坝,右坝肩边坡高陡,平均坡度在70°以上,局部反倾,基岩大多裸露,植被稀少,开挖高度近百米,施工测量人员无法到达高陡的岩体表面,使用传统截面方法的原始地形测量,测量精度和测量员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证。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测量右岸高陡斜率,并与传统断面法、步阶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高边坡测量计量方法计算结果准确、高效、安全,可作为右岸边坡的计量依据和参考,也为国内外类似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高陡岸坡的测量计量方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9.
为改变我国毛竹产业高消耗、低效率、粗放型经营的现状,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对毛竹产业进行了产业链设计.产业链以毛竹资源的深加工为主线,构建了从毛竹林培育、鲜笋加工到毛竹全株利用的产业体系,形成了多层次的产品结构;设计了一条生产竹叶黄酮的清洁工艺,对竹炭生产中产生的余热进行了合理的利用,并对各生产流程中的部分环节进行了工艺的选择;通过笋竹两用林、笋制品厂、竹叶黄酮厂、竹材人造板厂、竹炭厂、手工厂和饲料厂之间物质交换、能量和水的高效利用,基本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闭路循环.所设计的产业链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是一种毛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40.
以电镀理论为依据,采用化学和电化学方法设计开发了JZN_11高性能环保碱性镀锌添加剂工艺。该工艺的主要创新和研究成果体现在赫尔槽试验0.1 A电流时哈氏片全光亮,6 A电流时仅有0.5 cm左右的烧焦,电流密度相差20倍时厚度比小于1.6,操作温度可达52℃,镀层镜面光亮细致,结合力好,分散能力高于82%,深镀能力好,阴极电流效率在65%~90%,单剂添加,操作简单,性价比高,符合了电镀清洁生产要求,可在生产中应用。另外,通过电镀试验比较了该工艺与传统DPE型及美国某进口品牌组合添加剂的电镀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