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01篇 |
免费 | 1174篇 |
国内免费 | 115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61篇 |
综合类 | 1043篇 |
化学工业 | 3618篇 |
金属工艺 | 5112篇 |
机械仪表 | 1011篇 |
建筑科学 | 172篇 |
矿业工程 | 822篇 |
能源动力 | 186篇 |
轻工业 | 258篇 |
水利工程 | 27篇 |
石油天然气 | 811篇 |
武器工业 | 142篇 |
无线电 | 76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269篇 |
冶金工业 | 3677篇 |
原子能技术 | 125篇 |
自动化技术 | 1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1篇 |
2023年 | 500篇 |
2022年 | 575篇 |
2021年 | 624篇 |
2020年 | 466篇 |
2019年 | 462篇 |
2018年 | 251篇 |
2017年 | 351篇 |
2016年 | 359篇 |
2015年 | 471篇 |
2014年 | 812篇 |
2013年 | 658篇 |
2012年 | 813篇 |
2011年 | 856篇 |
2010年 | 870篇 |
2009年 | 1014篇 |
2008年 | 1015篇 |
2007年 | 848篇 |
2006年 | 800篇 |
2005年 | 820篇 |
2004年 | 720篇 |
2003年 | 757篇 |
2002年 | 704篇 |
2001年 | 671篇 |
2000年 | 567篇 |
1999年 | 528篇 |
1998年 | 478篇 |
1997年 | 521篇 |
1996年 | 537篇 |
1995年 | 487篇 |
1994年 | 407篇 |
1993年 | 372篇 |
1992年 | 338篇 |
1991年 | 327篇 |
1990年 | 319篇 |
1989年 | 324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5篇 |
1965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硫化钴镍/氧化石墨烯(NiCo2S4/GO)复合材料,并采用滴涂法将其修饰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了一种高效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检测黄连素.采用XRD和SEM对所制备的NiCo2S4/GO双金属催化剂进行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CV)考察所修饰电极对黄连素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当外加电压为0.30 V,黄连素的质量浓度在0~200 mg/L时,黄连素的质量浓度(ρ)与响应电流(Ip)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0.481 7 ρ+49.293(R2=0.989 6),检出限为0.20 mg/L.研究了工作电位、扫描速率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的检测结果推断出催化剂NiCo2S4/GO催化氧化黄连素的机理是黄连素分子结构中亚甲基的开环和9号位甲氧基脱甲基化. 相似文献
102.
以湿法冶炼高冰镍过程中产生的高冰镍浸出渣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氧化硫对高冰镍渣加压还原浸出,考察了初始硫酸浓度、液固比、通气方式、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高冰镍渣还原浸出过程铜、铁行为的影响;对还原浸出液采用置换沉淀和冷冻结晶的方法,对还原浸出中铜和铁进行分离回收。结果表明:在初始硫酸浓度100 g/L、液固比6 mL/g、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90℃、二氧化硫分压0.15 MPa的条件下,铁和铜的浸出率分别为99.35%、77.46%,浸出液中铁几乎全部为亚铁离子;在硫酸含量20~30 g/L、温度70℃、铁粉加入量5.7 g/L、反应时间40 min的条件下,对还原浸出液进行置换沉铜,沉铜率达到了99.70%,渣含铜为67.91%。在温度—10℃、保温时间20~30 min、初始硫酸浓度100 g/L的条件下,对沉铜后液进行冷冻结晶制备硫酸亚铁,铁沉淀率达到了72.6%,七水硫酸亚铁纯度达到了92.93%。 相似文献
103.
介绍了铍在铜、铝、镍、钛和合金钢中的作用,包括金属铍、铍铜、铍铝、铍镍、铍钛和含铍钢的研究进展和典型应用,指出了我国在金属铍及含铍合金方面存在的差距和将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5.
李胜利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23(4):33-35
锌基 /( C、Si)复合材料由石墨和硅粉在 60 0~ 70 0℃加入锌基合金熔体获得。结果表明 :C、Si颗粒可加入锌基合金且分布均匀。热力学计算得出 ,C、Si与锌基合金基体不发生界面反应 ,为机械结合。 相似文献
106.
107.
基于柠檬酸体系获得的镍钨合金镀层具有优异防腐性能,在油气管道、采油设备上获得了成功应用。采用电沉积技术在焦磷酸体系中制备了镍钨合金,通过提高电镀液中钨酸钠的浓度,获得了钨含量达44.2%非晶态镍钨合金。3.5%NaCl溶液中利用极化曲线对该合金进行了耐蚀性研究,相对Q235基体,镍钨合金的腐蚀电位正移112 mV,但腐蚀电流有所增加,通过热处理进一步降低腐蚀电位,同时也降低了腐蚀电流,500℃腐蚀电位正移257 mV,腐蚀电流为1.93μA/cm2,只有Q235基体的1/3。热处理对镍钨合金的相结构和硬度产生明显影响,XRD数据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镍钨合金从非晶到晶态转变,显微硬度逐步提高,最高达到1139.9 HV,700℃镍钨合金出现了氧化物的相,硬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8.
对一次汽缸接管封堵堵板泄漏事故进行了分析,通过金属元素化验、金相检验和显微硬度检验等手段对开裂的焊缝接头进行取样检验,推导出焊缝为整圈未焊透结构,焊接工艺执行不到位是焊缝失效开裂的最重要的原因,焊接接头熔合线I型碳化物析出和粗晶区淬硬的马氏体组织对焊接接头造成不利影响,同时机组参与调峰产生交变应力加速了部件的开裂失效。对ZG15Cr2Mo1钢的焊接性使用碳当量法进行了计算,碳当量Ceq为0.85%~1.09%,大于焊接性好的钢种碳当量数值两倍,焊接性较差,需要通过焊前预热,控制层间温度,采用小的线能量来防止裂纹产生。镍基冷焊具备这些特点,但异种钢焊接热膨胀系数不同,不适合用于温差应力过大工况。结合汽缸壁厚大和接管短的结构特点,对焊接工艺进行了重新制定,采用定制中频线圈和红外联合多种加热方式进行焊后热处理,解决了现场热处理难度大的问题。采用圆形堵头和同材质对接焊缝的结构形式重新对接管进行了封堵,成功完成了汽缸泄漏部位的焊接修复。 相似文献
109.
利用溶胶–凝胶旋涂法和后退火工艺在FTO导电玻璃上制备了钨镍共掺杂V2O5薄膜,研究了薄膜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偏压下的光电特性和相变特性。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测试了钨镍共掺杂V2O5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组分,分析了不同钨镍共掺杂浓度对V2O5薄膜相变光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钨和镍的掺杂质量分数分别为3 %和1.5 %时,钨镍共掺杂的V2O5薄膜的相变温度为218.5 ℃,在可见光范围内有较高的透过率,在近红外1310 nm波长处的光学透过率达48.83%,与未掺杂V2O5薄膜的光学透过率相比提高了10.29%,薄膜电阻降低了30.53%,热致回线宽度收窄为15 ℃,说明钨镍共掺杂的V2O5薄膜具有良好的可逆相变光电特性,有望在新型光电器件领域得到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0.
通过酸碱处理活化NiTi合金表面,在模拟体液中仿生生长类骨磷灰石层以改善其生物相容性.采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预钙化对加速磷灰石沉积的影响,并基于双层模型建立了电子等效电路.结果表明:随着在模拟体液中浸泡时间的延长,化学处理的NiTi合金表面类骨磷灰石不断生长,并且添加预钙化试样浸泡3 d,即可在合金表面生长出均匀完整的类骨磷灰石层,而未预钙化试样表面沉积物稀少.对应电子等效电路中,预钙化试样电阻值明显大于未预钙化试样的,显示预钙化促进了活化NiTi合金表面类骨磷灰石的生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