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12篇
  免费   1862篇
  国内免费   696篇
电工技术   468篇
综合类   991篇
化学工业   4994篇
金属工艺   3545篇
机械仪表   530篇
建筑科学   330篇
矿业工程   1632篇
能源动力   280篇
轻工业   499篇
水利工程   32篇
石油天然气   273篇
武器工业   137篇
无线电   104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39篇
冶金工业   3169篇
原子能技术   92篇
自动化技术   119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407篇
  2021年   541篇
  2020年   581篇
  2019年   399篇
  2018年   448篇
  2017年   577篇
  2016年   579篇
  2015年   659篇
  2014年   868篇
  2013年   1004篇
  2012年   1178篇
  2011年   1272篇
  2010年   983篇
  2009年   989篇
  2008年   818篇
  2007年   1158篇
  2006年   1148篇
  2005年   979篇
  2004年   902篇
  2003年   754篇
  2002年   679篇
  2001年   561篇
  2000年   502篇
  1999年   377篇
  1998年   321篇
  1997年   237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余存烨 《清洗世界》2005,21(7):33-37
石化换热器许多设备都由碳钢制作,需要涂镀渗防腐,为保证防腐层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表面预处理。概述了机械与化学表面预处理及相关的防腐工艺。  相似文献   
72.
化学还原法制备导电涂料用片状超细铜粉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CuSO4·5H2 O为原料 ,抗坏血酸为还原剂 ,NH3 ·H2 O为络合剂 ,将络合剂在反应温度加到CuSO4·5H2 O溶液中 ,再加入还原剂 ,制备了粒径分布为 1~ 10 μm的片状铜粉。探索与分析NH3 ·H2 O的用量、反应温度和CuSO4浓度对铜粉形貌及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络合剂的使用是制备片状超细铜粉的关键 ,其与Cu2 + 形成络合物 ,减少溶液中游离Cu2 + 的浓度 ,控制铜的生成速度 ,并影响铜的成核和生长 ,最终形成片状铜粉。  相似文献   
73.
四官能环氧树脂的合成以及在覆铜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官能环氧树脂[1,1,2,2-四(对羟基苯基)乙烷四缩水甘油醚]的合成与改性及在覆铜板中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并对其屏蔽紫外线与产生荧光的机理作用作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74.
回顾了对无氰碱铜研究历史中的经验教训。在大量试验基础上,提出了一种706无氰碱铜工艺。对配位剂的恰当选择、组合及工艺条件控制,能将临界活化电流密度降得很小,使钢铁件上能在宽JK范围内直接预镀铜而取得良好结合力。用开发的“冲击镀加间隙镀两级跳自动电源”,更有利于提高结合力及提高抗阴阳离子杂质影响能力。加入适量硝酸钾能降低液温并提高允许JK,有利于无氰加厚镀铜及复杂管件装饰镀。  相似文献   
75.
硫酸铜灭藻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硫酸铜灭藻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确定出硫酸铜灭藻的最佳工况条件.方法以叶绿素a法作为检测方法,通过烧杯试验,确定处理含藻水的最佳硫酸铜投加量、接触反应时间、pH等参数.结果硫酸铜最佳投加量为1.5 mg/L;硫酸铜适宜的接触反应时间为8~12 h;pH值6.6左右时,硫酸铜藻类去除率较高,pH值>9时,藻类去除率显著降低.结论 pH值对硫酸铜灭藻效果的影响较大;温度对硫酸铜灭藻有一定的影响;水中还原物质浓度对硫酸铜灭藻影响较小;藻类浓度不同对硫酸铜灭藻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连续电镀锌镍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高氯化铵弱酸型镀液体系连续电镀锌镍合金工艺,研究了m(Ni^2 )/[m(Ni^2 ) m(Zn^2 )]、氯化铵浓度,电流密度、温度、PH值对镀层镍含量的影响,推导出连续镀的镀速计算公式,采用此工艺可获得外观良好、镍含量在13%-15%的锌镍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77.
Hybrid ion exchange electrodialysis processes allow the removal of metal ions from dilute waste liquids and the recovery of more concentrated solutions. The work reported here was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two steps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 namely, adsorption of metal ions onto the packed bed of resin and electromigration (i.e., the transport of these ions in the complex system under the applied electrical field). The case of copper sulfate was investigated. Dowex resins with a cross-linking degree of 2 and 8% were used. The flux of copper through the resin bed and the current efficiency for ion transfer to the cathode compartment were determined as a function of potential gradient and copper ionic fraction in the be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Cu2+ in the overall system were deduc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78.
化学镀Ni-P合金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以硫酸镍作为主盐、次磷酸钠为还原剂的酸性化学镀镍磷合金工艺,并通过实验详细分析了主盐和还原剂、络合剂、催化剂、温度、pH值、前处理、亚磷酸钠等因素对化学镀镍磷合金工艺的影响,找出了最适合的镀浴配比和组成以及最佳的操作务件。  相似文献   
79.
光亮镀镍液的pH值控制得稳定否,对于镀层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在电镀生产过程中,对镀镍液的pH值进行自动控制的一个计算机系统,该系统在广州五羊自行车厂电镀车间投入使用后,镀件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80.
The anodic behaviour of copper was investigated in ethanol solution containing LiClO4, LiCl electrolyte and water. The type of electrolyte and the water content influences the mechanism of the anodic process and the formation of anodic products. In LiClO4 electrolyte the dissolution of copper is related to the oxidation of Cu(I) to Cu(II). In solutions of LiCl the etching of copper begins with the creation of soluble complexes of Cu(I) with chloride ions and solvent molecules. At potentials above 0.4 V the formation of alkoxides was observed in both solutions, characterized by a yellow tint. On the other hand, above 0.8 V (i.e. above the equilibrium potential of alcohol oxidation) copper dissolution is accompani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blue colloidal suspension of Cu (II) copper salt. Anodic etching of copper in solutions containing 3% H2O at potentials higher than 0.4 V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colloidal suspension of copper oxide nanoparti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