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3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60篇
电工技术   26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525篇
化学工业   115篇
金属工艺   34篇
机械仪表   18篇
建筑科学   2022篇
矿业工程   74篇
能源动力   17篇
轻工业   103篇
水利工程   117篇
石油天然气   80篇
无线电   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97篇
冶金工业   25篇
原子能技术   14篇
自动化技术   12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以古建筑保护的方向为出发点,对整旧如旧与整旧如新两种古建筑的修缮保护观点进行了论述,指出整旧如新的做法在古建筑的保护中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但整旧如旧如果处理不当同样会对古建筑产生保护性伤害,在古建筑保护修缮过程中应针对不同问题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2.
中国古城选址与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借鉴(上)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吴庆洲 《城市规划》2000,24(9):31-36
探讨了中国古城选址的有关实践、思想学说 ,总结其保护城市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历史经验 ,以作当今的借鉴。希望通过借鉴古人的历史经验 ,学习国外有关理论 ,逐步创建和完善中国的城市科学理论体系 ,以指导中国现代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实践。  相似文献   
23.
胡志晓 《江苏建筑》2011,(6):34-35,44
基于全站仪的应用,提出了古塔倾斜观测的方法,介绍了观测步骤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4.
对于大都市边缘地带的城乡辨识一直是学术界的关注议题,除了城市化水平或者建成环境以外,基于城市空间的意象感知的分析方法是识别边缘地区城市化程度的重要补充,为此,研究以语义差别法(SD)法为分析工具,通过对佛山市西樵镇的实证调查,分析了受访者对广佛边缘地区的城市感知,即西樵镇呈现出较高密度的社会经济活动、相对朴实的建成环境两大特征并存的空间感知表征,研究还通过建成环境分析对感知结果作了检验,在总结以SD法分析边缘地区城市感知的优劣后进一步提出了后续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25.
该文采用需求、脉络、形式三大可变体规划设计思想,详细分析八都镇的需求要素和脉络要素,确定规划"居住为主,商住结合"的功能定位和"一心两轴两翼"的空间布局。规划提出在延续原有街巷肌理的前提下重整道路系统,重点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并对城镇开放空间系统作出安排,采用单元指标控制和后续设计引导手段进行规划实施管理,督促规划后阶段三要素的统一。  相似文献   
26.
汤思琦  彭浪  毛华松 《中国园林》2022,38(10):139-144
作为“琴棋书画”之首,古琴与其相关的抚琴、听琴等活动,是中国古代山水与园林中的重要活动,塑造了以古琴为主题的园林空间与园林意境。基于古琴活动的图文史料和园林实存,通过图文互证的方法,归纳了古琴活动文化意象从神性到诗性的变迁历程,以及此历程推动下的活动方式雅化和活动场所范式化。最后从古琴声音审美的“和”“静”“清”“远”4个方面,总结了园林古琴声景空间组织的典型方式。探索了古琴活动文化内涵和空间场所的耦合关系,对理解中国园林的内在形成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7.
马瑞 《包装工程》2024,45(4):345-354
目的 河南古建筑彩画艺术是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古建筑彩画艺术在家居产品设计中的转译应用研究,是对古建彩画艺术在日常生活语境下活化传承的路径探索,也是对家居产品设计手法的拓展,有助于营造中国式家居风格氛围,引领人们认识与弘扬中国传统住宅家居文化。方法 搜集河南古建筑彩画相关资料并整理分类,总结和提炼其代表性符号元素,解析符号元素中的文化因子,并对文化因子在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进行讨论,即廓清古建筑彩画艺术中的“结构”因子、“形”因子、“色彩”因子和“语义”因子,运用碱基运算法,对各类因子进行再结合,构建完整的家居产品设计新模式。结论 通过对河南古建筑彩画艺术元素与符号特征的再设计,将河南古建筑彩画艺术与家居产品设计结合,使其符合当代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属性,提升其文化附加值,为家居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路径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28.
目的 通过文创产品带动中国古代典籍文化的传承,将古籍文化推介给群众,助力古籍的保护和传播,探究将怀旧理论应用于中国古代典籍文创产品中的情感化设计策略。方法 基于中国古籍的发展现状和其文创产品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重点针对怀旧需求的层次和其对文创产品的触发机制进行分析,总结出怀旧需求融入文创产品的层次,包括感官植入层、触点再现层、情感修复层,并融合古籍的怀旧需求诱发因素,从质色味的延续、古籍情境重现、精神家园回归进行设计策略的探索。结论 将怀旧理论引入中国古代典籍文创产品中,更容易掌握使用者的核心关注点和情感需求,给古籍文化以更现代化的诠释,提升大众对中华优秀古籍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古籍文化的创新型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29.
Ancient lakes are known speciation hotspots. One of the most speciose groups in the ancient Lake Baikal are gammaroid amphipods (Crustacea: Amphipoda: Gammaroidea). There are over 350 morphological species and subspecies of amphipods in Baikal, but the extent of cryptic variation is still unclear.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pecies in the littoral zone of the lake, Eulimnogammarus verrucosus (Gerstfeldt, 1858), was recently found to comprise at least three (pseudo)cryptic species based on molecular data. Here, we further explored these species by analyzing their mitogenome-based phylogeny, genome sizes with flow cytometry, and their reproductive compatibility. We found divergent times of millions of years and different genome sizes in the three species (6.1, 6.9 and 8 pg), further confirming their genetic separation. Experimental crossing of the western and southern species, which are morphologically indistinguishable and have adjacent ranges, showed their separation with a post-zygotic reproductive barrier, as hybrid embryos stopped developing roughly at the onset of gastrulation. Thus, the previously applied barcoding approach effectively indicated the separate biological species within E. verrucosus. These results provide new data for investigating genome evolution and highlight the need for precise tracking of the sample origin in any studies in this morphospecies.  相似文献   
30.
干福熹 《硅酸盐学报》2013,41(4):458-466
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玻璃的产生与发展和参与中、外文化和技术的交流。列举了出土于新疆拜城克孜尔的中国境内最早的玻璃珠是属于吸收古代西方制造玻璃的方法和玻璃的成分配方在当地制造的,时间在西周末和春秋初(1000~800B.C.)。中国最早的镶嵌(蜻蜓眼)玻璃珠是出土于河南淅川徐家岭和湖北随县擂鼓墩墓地,年代属战国初期(~500 B.C.)。从最近的分析研究表明,属于从西方引进的,它促进了200年后中国古代自制的镶嵌玻璃的产生。讨论了中国古代玉石和颜料的来源与中外交往的关系。分析了古代绿松石、软玉和作颜料的金青石的中国和国外的产地和来源以及历史上使用的情况,认为中国的古代绿松石有可能来自波斯(古代伊朗),时间在西周以前(>1500B.C.);而青金石来自阿富汗,时间在春秋战国之际(800~200 B.C.)。指出中国中原在夏、商之间玉器的玉料突然以透闪石型软玉为主,认为玉料来自新疆和田。根据考古资料,提出在公元前1 500~500年间古代玻璃器以及玉石材料从西向东和从北到南的转移线路图,这也是以古代草原之路为基础,从西亚和中亚进入中国内地。讨论了原史时期欧亚间的游牧部落的来往和技术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