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553篇 |
免费 | 6113篇 |
国内免费 | 153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544篇 |
综合类 | 3917篇 |
化学工业 | 9373篇 |
金属工艺 | 5491篇 |
机械仪表 | 2543篇 |
建筑科学 | 5739篇 |
矿业工程 | 880篇 |
能源动力 | 8663篇 |
轻工业 | 2629篇 |
水利工程 | 437篇 |
石油天然气 | 2239篇 |
武器工业 | 332篇 |
无线电 | 127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762篇 |
冶金工业 | 3327篇 |
原子能技术 | 1105篇 |
自动化技术 | 94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9篇 |
2024年 | 863篇 |
2023年 | 845篇 |
2022年 | 1506篇 |
2021年 | 1649篇 |
2020年 | 1687篇 |
2019年 | 1377篇 |
2018年 | 1214篇 |
2017年 | 1401篇 |
2016年 | 1737篇 |
2015年 | 1675篇 |
2014年 | 2948篇 |
2013年 | 3021篇 |
2012年 | 3460篇 |
2011年 | 3624篇 |
2010年 | 2677篇 |
2009年 | 2790篇 |
2008年 | 2167篇 |
2007年 | 3065篇 |
2006年 | 2778篇 |
2005年 | 2444篇 |
2004年 | 2136篇 |
2003年 | 1908篇 |
2002年 | 1821篇 |
2001年 | 1456篇 |
2000年 | 1230篇 |
1999年 | 1004篇 |
1998年 | 809篇 |
1997年 | 733篇 |
1996年 | 592篇 |
1995年 | 498篇 |
1994年 | 405篇 |
1993年 | 330篇 |
1992年 | 288篇 |
1991年 | 182篇 |
1990年 | 151篇 |
1989年 | 160篇 |
1988年 | 99篇 |
1987年 | 76篇 |
1986年 | 62篇 |
1985年 | 43篇 |
1984年 | 69篇 |
1983年 | 53篇 |
1982年 | 54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5篇 |
1977年 | 3篇 |
1959年 | 29篇 |
1951年 | 2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陈启高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1993,15(4)
长江流域广大地区有夏闷热而冬阴冷的气候特征,过去以夏日通风隔热而冬日保温防寒的传统措施有一定效果,但不很显著,原因是尚未抓着主要矛盾,以此来改善环境未能收到理想功效。本文论证,以降低湿度以改善室内热环境这一新途径。这可能是湿热地区最为有效和最经济和节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效的防水设计是大型盾构隧道明挖段的重点。以珠海三通道南线工程为背景,分析混凝土等效龄期水化热的温度作用,建立三维模型,应用扩展有限单元法(XFEM)对比分析在考虑热力耦合条件下的新型反应性丁基橡胶钢板止水带和传统钢板止水带对于裂缝扩展的影响,评估不同防水体系的工作状态。结果表明:新型反应性丁基橡胶钢板止水带对于裂缝扩展的控制效果优于传统钢板止水带,考虑温度变化的作用后,结构裂缝开展宽度有明显增大,但随着结构受力逐渐趋于平衡,裂缝扩展也趋于稳定。此外,针对不同截面部分损失率下的裂缝扩展情况进行分析,裂缝开展的宽度均随着截面部分损失率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在考虑防水效果的基础上,需控制因埋设防水部材而造成的截面部分损失率。 相似文献
14.
地源热泵技术是当今世界较先进的空调技术,作为被政府和社会认可的可再生能源,在我国已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空调蓄冷技术由于能够转移电力高峰用电量,平衡电网峰谷差,缓解供电压力,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单一使用这两种技术的项目较多,二者复合运行的系统较少,通过对某办公楼地源热泵+冰蓄冷复合系统的现场测试,从技术和优化运行角度分析影响系统能效的关键因素,并对设备配置及管理人员对系统节能运行产生的影响进行论述,使项目具有更加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新风负荷对常规能源的消耗,同时,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品质,提出了一种太阳能集热系统与带热回收的新风系统相结合的方案。以西宁市为例,分析计算了该太阳能新风系统在不同集热器安装倾角、不同太阳能保证率下的集热器采光面积。结果表明在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倾角为90°、对新风负荷的太阳能保证率为80%时每户住宅所需的集热器采光面积为4.7 m2,同时系统一年可节约能耗4 022.13 MJ,换算成电量约1 117.26 k W·h,表明该太阳能新风系统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中的应用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共晶盐蓄冷空调系统的相变温度在0℃以上,可采用常规冷水机组蓄冷,机组性能系数高,可对现有空调系统进行改造。Na_2SO_4·10H_2O因为其来源广、价格低廉、相变潜热高、熔点低等优点,是理想的空调蓄冷用共晶盐材料主材。但其有过冷度较高、易分层、材料易老化、性能易发生衰减等缺点,从而未能广泛运用于空调蓄冷。从相变潜热、相变温度控制、减小过冷度、防相分离四个方面介绍了Na_2SO_4·10H_2O相变蓄冷材料的研究进展,为该蓄冷材料的实际运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ovides powerful evidence empirically demonstrating for the first tim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heating test. The test is widely used throughout Europe to measure the total heat transfer through the fabric of buildings and to calculate the heat-transfer coefficient (HTC; units W/K). A reliable test is essential to address the ‘performance gap’, where in-use energy performance is consistently, and often substantially, poorer than predicted. The co-heating test could meet this need, but its reliability requires confirmation. Seven teams independently conducted co-heating tests on the same detached house near Watford, UK. Despite differences in the weather and in the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approaches, the teams’ final reported HTC measurements were within ±10% of the mean. With further standardization it is likely to be possible to improve upon this reproducibility. Furthermore, uncertainty analysis based upon a 95% confidence interval resulted in an estimated uncertainty in HTC measurements of ±8%. This research addresses persistent doubts abou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heating test. Avenues to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test are discussed. This work helps to enable the test’s wider adoption as a component of the regulatory process and thus improvements to standards of house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8.
19.
根据热水使用的场所及规模,合理地选择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产品及配套设备,以及与相关专业、专业厂家的密切配合,保证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设计以及太阳能热水系统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