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42篇
  免费   15068篇
  国内免费   10611篇
电工技术   8865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9533篇
化学工业   1844篇
金属工艺   1592篇
机械仪表   5952篇
建筑科学   1320篇
矿业工程   1099篇
能源动力   1535篇
轻工业   944篇
水利工程   1153篇
石油天然气   882篇
武器工业   1487篇
无线电   14635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68篇
冶金工业   844篇
原子能技术   872篇
自动化技术   44895篇
  2024年   744篇
  2023年   1763篇
  2022年   3266篇
  2021年   3448篇
  2020年   3493篇
  2019年   2835篇
  2018年   2739篇
  2017年   3126篇
  2016年   3616篇
  2015年   4258篇
  2014年   5578篇
  2013年   5342篇
  2012年   6543篇
  2011年   6827篇
  2010年   5529篇
  2009年   5703篇
  2008年   5960篇
  2007年   6463篇
  2006年   5094篇
  2005年   4265篇
  2004年   3393篇
  2003年   2694篇
  2002年   2002篇
  2001年   1537篇
  2000年   1278篇
  1999年   1022篇
  1998年   818篇
  1997年   651篇
  1996年   485篇
  1995年   334篇
  1994年   301篇
  1993年   227篇
  1992年   209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166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8篇
  1975年   9篇
  195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提出新型布线算法,集李氏迷宫法与线搜索法的长处为一体,以饱和带法进行动态排序,以线搜索法确定借孔位置,然后用李氏法进行单层布线,获得最佳路径,从而达到线型好,布通率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微机上实现的印制板自动布线方法──多级线探索法及其编程方法。这种方法是基于完备布线算法的概念,通过分析李氏算法和传统线探索法的不足之处而得到的。虽然它也是一种线探索法,但有较传统线探索法更强的探索能力,不需要结合李氏算法而能单独完成布线任务,是一种较理想的算法,通过实验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利用框架理论对信号进行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Hilbert空间中讨论了框架的一些重要的性质,定义了一个框架算子,并讨论了该算子的性质。根据实际问题构造了一框架,使信号在此框架下的投影正好为非均匀采样值。给出了一种框架界的估计方法和重建原信号的迭代算法,最后,用仿真验证了此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DOCSIS标准的增强型基线保密性接口(BPI+)采用56bit DES加密分组数据,采用二密钥三重DES加密通信量加密密钥。这种多重加密技术的应用为HFC网络的数据传输提供了相当于或更好于专线级的网络安全与加密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一种关于DMT系统传输纯数据流业务的最佳的功率分配算法,该算法使用了一种有效的表格查手工艺工和拉格朗日乘法器对分搜索办法,能够较快的收敛到最佳的功率点。同时,易于用硬件和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16.
第三代短波自动链路建立系统特性分析及仿真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第三代短波自动链路建立系统的工作特性及技术特点,并对系统仿真实现的原则及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同时对仿真实现中涉及的链路质量分析(LQA)算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Tracking targets of interest is one of the major research areas in radar surveillance systems. We formulate the problem as incomplete data estimation and apply EM to the MAP estimate. The resulting filter has a recursive structure analogous to the Kalman filter. The advantage is that the measurement‐update deals with multiple measurements in parallel and the parameter‐update estimates the system parameters on the fly. Experiments tracking separate targets in parallel show that tracking maintenance ratio of the proposed system is better than that of NNF and RMS position error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PDAF. Also, the system parameters are correctly obtained even from incorrect initial values.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朱正礼 《信息技术》2006,30(12):163-166
介绍了一个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实现远程屏幕的实时传输,采用LZW压缩算法对图像进行压缩传输,在接受方进行解码并且实现了远程文件创建和删除、显示被控制端的主机信息、发送实时消息等功能。采用鼠标,键盘的模拟方式对计算机进行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optimal fusion estimation algorithm weighted by scalars in the linear minimum variance sense, a distributed optimal fusion Kalman filter weighted by scalars is presented for discrete‐time stochastic singular systems with multiple sensors and correlated noises. A cross‐covariance matrix of filtering errors between any two sensors is derived. When the nois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is unknown, a distributed identification approach is presented based on correlation functions and the weighted average method. Further, a distributed self‐tuning fusion filter is given, which includes two stage fusions where the first‐stage fusion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noise covariance and the second‐stage fusion is used to obtain the fusion state filter. A simulation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He and Grigoryan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2002; 18 :343–355) formulated the design of a double‐sampling (DS) s control chart as an optimization problem and solved it with a genetic algorithm. They concluded that the DS s control charts can be a more economically preferable alternative in detecting small shifts than traditional s control charts. We explain that, since they only considered the average sample size when the process is in control, their conclusion is questionable.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