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6.
聚氨酯半硬质泡沫(SPUF)性能优异,应用广泛,但它属于易燃材料,且燃烧时极易产生烟毒,进而会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文中选用可膨胀石墨(EG)以及硅烷偶联剂KH791改性EG对全水发泡聚氨酯半硬泡进行阻燃,利用热重分析和残炭形貌对聚氨酯泡沫的热降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对比了EG改性前后对全水发泡聚氨酯半硬泡阻燃性能、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泡孔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EG的质量分数为20%时制得的可膨胀石墨阻燃聚氨酯泡沫氧指数可达29.4%,达到了UL94HB防火测试中HF-1级水平测试的要求;KH791改性EG后,阻燃效果略微降低,但是改性EG对于泡沫的泡孔形貌影响较小,能够提高全水发泡聚氨酯半硬泡的密度和压缩强度。 相似文献
7.
以气辅成型制品结构设计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的研究方法,分别对矩形和半圆形气道的气辅成型制品进行了设计研究,达到了减小气指缺陷程度的设计目的.在数值模拟实验中,采用Catia软件进行三维实体造型,采用Moldflow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流动分析;在物理模拟实验中,设计了160 mm×140 mm2的平板件,选取不同尺寸的十字交叉型气道,研究气道形状对气指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圆形气道气辅成型制品的气道半径与制件板厚的比值存在一个最佳值范围;正方形气道的气指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将黄麻纤维和聚丙烯纤维(PP)通过梳理、铺网和针刺的方式形成黄麻/PP复合材料毡,采用表面撒粉工艺,将阻燃剂β-环糊精(β-CD)、β-CD与聚磷酸铵(APP)复配热压后在黄麻/PP复合材料表面形成阻燃层,采用FTIR、极限氧指数测试仪、水平燃烧测试仪、锥形量热测试仪、热重分析测试仪、SEM及万能试验机等检测黄麻/PP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力学性能、成炭性能及样品表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β-CD与APP复配后在黄麻/PP复合材料表面热压成膜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当β-CD-APP复配阻燃剂质量分数为20wt%、β-CD与APP的质量比为1∶2时,黄麻/PP复合材料水平燃烧58 s后自熄,极限氧指数(LOI)值达到26.6%,根据日本JISD 1201—77标准,属于第三难燃等级材料,此时热释放速率和有效燃烧热值最小,700℃时的残炭量增加了11.68%。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在黄麻/PP复合材料表面增加阻燃层后,弯曲强度增加而拉伸强度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9.
姚卫国;韦晓杰;窦艳丽;管东波;石林;郭博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7,27(3):539-546
研究电铸镍层的微观结构和表面氧化膜的形成、硫酸酸蚀去除氧化膜的过程及其对非连续电铸后镍层结合致密度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电铸镍层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利用能谱仪(EDS)和高精度电子天平研究镍层表面氧元素含量,采用扫描电镜观测二次电铸后镍层间结合致密度。结果表明:电铸镍层具有明显的(100)晶面择优取向,120 min后,镍层表面基本氧化完全;氧化膜随着硫酸酸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损失,10%质量分数的硫酸酸蚀60 min可以除去氧化完全的镍层表面的氧化膜,非连续电铸所得双层镍层之间结合致密。 相似文献
10.
对卡车翼子板滚塑成型原料、工艺条件、制件和模具设计进行了研究.采用热氧老化法确定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最佳共混配比;通过研究加工热稳定性和制件的抗冲击强度两项指标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对制品结构及成型模具进行了优化设计,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LLDPE/HDPE=70:30可作为滚塑成型原料;最佳成型时间15 min,最佳成型温度290℃;制件壁厚为6 mm,近距平行壁距离为3倍壁厚,圆角处内表面半径为6.5 mm,外表面半径为3.2 mm,加强筋采用高度较小的多条平式加强筋;模具为铸铝合金材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