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氯化锌水溶液预处理麦草草片以改善其高得率制浆性能,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氯化锌用量、浸渍时间、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等因素对麦草高得率制浆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原料或浆料微观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氯化锌用量8%、浸渍时间15min、处理温度70℃、处理时间60min的条件下,制得麦草漂白化机浆的性能最佳,和自制麦草漂白化学热磨机械浆相比,经氯化锌水溶液预处理后制得的麦草漂白化机浆的磨浆能耗降低21.8%、细浆得率提高4.6%、白度提高5.7%、抗张指数提高15.3%、耐破指数提高18.6%、松厚度降低2.9%。同时两种漂白化机浆的官能团结构和结晶区结构的差别不明显,预处理后草片和浆料纤维的整体形态均没有明显差别,但经氯化锌水溶液预处理后制得麦草漂白化机浆纤维表面的破损程度略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氢氧化钠-硫脲-尿素水溶液在高温条件下处理麦草纤维,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该体系对麦草纤维酶解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用碱量(氢氧化钠计)10%、最高温度120℃、保温时间45 min(纤维浓度20%)的条件下,该体系对麦草纤维酶解性能的改善效果最佳.在上述条件下,纤维中苯-醇抽提物、灰分、木质素和综纤维素的脱除率...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杨木无催化甘油法制浆的主要因素对成浆状况的影响规律,同时对无催化甘油法制浆的打浆性能和成纸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价,比较了无催化甘油法制浆和盘磨机械浆(RMP)性能的主要差异。结果表明:杨木无催化甘油法制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10℃、反应时间60min和反应液比1:8,在此条件下浆料的粗浆得率为75.9%,细浆得率为71.4%:该方法制得浆料初始打浆度为11°SR,对应的纸张裂断长1.34km,抗张指数13.10N·m/g,耐破指数1.28kpa·m2/g,松厚度2.15cm3/g以及白度12.46%ISO;杨木无催化甘油法制得浆料比杨木RMP更易打浆,成纸的裂断长和抗张强度远高于杨木RMP,但其松厚度略低于杨木RMP。通过实验得出杨木无催化甘油法制浆具有工艺简单、得率高、易打浆及强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氢氧化钠-硫脲-尿素水溶液处理稻草草片以求改善其化机浆制浆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用碱量、浸渍时间和冷冻时间等因素对稻草化机浆制浆性能的影响情况,并利用FT-IR、XRD和SEM等方式表征原料或浆料微观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用碱量6%、浸渍时间15 min和处理时间60 min、处理温度-5℃的条件下,制得稻草漂白化机浆的性能最佳,和自制稻草BCTMP相比,经氢氧化钠-硫脲-尿素水溶液预处理后制得化机浆的磨浆能耗降低18.6%、细浆得率提高3.8%、白度提高4.4%、抗张指数提高12.8%、耐破指数提高15.7%、松厚度降低2.9%,此外对两种漂白化机浆而言,其官能团结构、结晶区结构、预处理后原料纤维的整体形态均没有明显变化,但经氢氧化钠-硫脲-尿素水溶液预处理后稻草单根纤维表面的破损程度略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氢氧化钠-尿素-氧化锌-水体系处理漂白甘蔗渣化学浆成纸以制备湿强纸,通过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和洗涤时间的单因素试验探究最佳工艺流程。结果表明,氢氧化钠质量分数6%、处理温度-10℃、处理时间8 min、洗涤时间10min的条件下,制得成纸的强度性能最好,同时和原纸相比,制得纸张的结晶区结构没有明显变化,但纸张表面形态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同时测定猪肉中3种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克伦特罗)的检测方法。方法制备的样品用含1%乙酸的乙腈提取,正己烷去脂后,采用ZORBAX SB-C_(18)色谱分离,采用乙腈-0.1%甲酸(含5 mmol/L乙酸铵)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模式定量。结果本方法在12 min内完成3种目标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为0.003~0.015μg/kg,定量限为0.01~0.05μg/kg。在0.01~5μg/kg的添加范围内,动物肌肉组织中添加回收率为71.6%~112.6%,相对标准偏差为7.2%~16.9%。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适合同时定量猪肉中3种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残留测定。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氢氧化钠∶尿素∶去离子水=6∶4∶90,质量比)在高温条件下处理桉木枝桠材纤维以求改善其酶解(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纤维二糖酶的混合酶)性能。酶解工艺条件为:纤维绝干质量2 g、酶解浓度5%、底物酶用量(以纤维素酶活计)10 FPU/g、酶解转速150 r/min、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72 h,利用单因素实验探究最佳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在用碱量(以氢氧化钠计)11%、处理温度140℃、保温时间50 min的条件下,该体系对桉木枝桠材纤维酶解性能的改善效果最佳。在最佳条件下,纤维中苯-醇抽出物、木质素和综纤维素的脱除率分别为64.59%、56.45%和15.20%,同时处理后纤维中酶解总糖含量和总糖转化率分别为50.9%和81.18%,与经热水处理后纤维的上述两项指标相比分别提高了约133.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