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8篇
轻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的绿道网络构建方法大多是以绿道的适宜性分析为规划基础,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为更好地满足绿道使用的实际需求,提高绿道的使用率,以义乌市为例,首先基于多源数据选取自然生态、生活需求和绿道特征三方面因素构建绿道网络适宜性指标体系,其次通过成本连通性工具初步构建基于适宜性评价的绿道网络线路,接着引入两步路游憩轨迹数据进行热点检测及人工矫正绿道网络线路,同时将轨迹数据识别出的停留点进行网络分析,最终得到更具科学性的省级、市级、社区级三级绿道网络分级布局和驿站规划,满足了居民游憩和通勤需求。研究旨在通过多源数据量化分析构建城市绿道网络,以期对相关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杭州以西湖胜。从晋开始,围绕着西湖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园林,而郭庄作为现存最完善的一座,以其古朴隽永的风格成为了杭州私家园林的典型。通过分析郭庄现存宅园的山水建筑,去探寻古代女子的园林生活,感受那些曾经隐于后宅的女子们的生活痕迹,以期获知现代公园中女性使用者的潜在需求。  相似文献   
3.
自2001年高校扩大招生以来,高校的学生也逐年增加,这就给高校的学籍管理带来了更加信繁杂的管理。这就为学校学籍管理系统提出了更加高的性能要求。所以,结合现有的技术,开发一款性能稳定、数据安全、高效的学籍管理系统就显的格外重要,本文结合我校的实际学籍管理工作,对学籍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基于10多年来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荒野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的回顾与整理,指出荒野保护包括对荒野地的保护和对不同用地荒野性的保护两个层面。依据荒野的起源可以分为:(1)城市扩张中直接面临对未开发荒野的转化;(2)城市转型中面对棕地(工业用地的退出与转型);(3)废弃地(农田与乡村土地的弃置)的野化;(4)城市收缩中面临人工管理的退出、自然过程的进入等。提出应用野外调研、监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评估的方法,构建景观生态评估决策支持系统,在不同规划目标体系下,对荒野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规划。虽然中国城乡发展中对生物多样性、荒野保护的认识与制度建设还远远不够,但在城市治理与生产实践中已展开各类实践探索,各个层面决策者保护荒野与生物多样性的主观意愿不断增强,使得基于现场调查与生态评估的景观决策支持系统在荒野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中具有了极大的理论与应用价值。从允许开展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生物多样性效益后研究,到开展对规划建设前的预研究,到主动进行保护为主的城市发展规划,到生态农业中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主动保护的探索,10年间,荒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因全社会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渐渐深入而越发科学。随着《生物多样性公...  相似文献   
5.
风景名胜区在数千年的演进过程中,高度融合了中国大地多样且深厚的传统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从省域层面探析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景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风景名胜区的整体价值认知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完整性保护。以浙江省57个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对其人文景源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呈现到浙江省域空间,总结出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景源和特、一、二级3级人文景源数量的占比特征,以及不同人文景源占比的风景名胜区在浙江省域空间的分布规律,提出风景名胜区人文景源占比与该区域的地形地貌、平原湖泊、政治文化中心、山水游赏活动、宗教活动、军事要隘等因素存在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浙江省美丽乡村精品线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得出美丽乡村精品线既是一条融居住生活、农业生产、休闲旅游、生态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风景带,也是一条链接沿线各类要素、促进区域联动发展的产业带。以义乌市\"多彩华溪\"美丽乡村精品线为例,从人居环境、农业产业、休闲旅游3个系统,规划和实施2个层面总结精品线实践经验,为美丽乡村精品线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道教洞天福地作为中国名山风景的经典类型之一,在宗教山岳景观中占据独特地位。浙东天台山水神秀,历代高道以入山隐修为主要目的,形成了道教在区域山林的景观文化基础。从天台山\"神仙之乡\"的文化背景出发,从\"想象与实践\"的视角切入,梳理了天台山洞天福地的景观流变:分析其\"不死之福庭\"地域性景观的形成经历了\"赤城→桐柏\"的信仰转移过程;以天台山为坐标,洞天福地格局打破了区域\"层级\"分布特征,而呈现大范围\"州郡\"空间格局。作为\"联结点\"的天台山,洞天世界沟通了宇宙、山、人3个基本场域,由此衍生出\"洞宫\"式和\"周回\"式山岳空间营建典范。旨在挖掘洞天福地中典型案例的价值,为中国洞天福地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可  江晓薇  陈楚文 《城市建筑》2021,(5):164-166,175
文章讨论了乡土文化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意义,认为景观语言是要在对文化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形成认知框架与系统,再进行转译.并以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美丽乡村精品线为例,详细讨论了精品线“窑乡桃韵”主题在构筑物上的景观语言转译与建构.在构筑物中植入乡土文化,通过传承乡土文化,保留或重建建筑样式或文化符号;从更广阔的时空或领域中引用诗...  相似文献   
9.
陈楚文  李萍  范义荣 《中国园林》2009,25(10):95-98
基于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内外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体系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以拥有丰富风景名胜资源的浙江省为案例,通过对风景名胜区资源的分析和评价,明确了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和原则,提出了"一核、四心、六带、十八重点"的空间布局,选择和明确了68处世界遗产级、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确立了浙江省风景名胜区体系的空间布局,以及等级结构、规模结构、类型结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临安市美丽乡村精品线规划设计方案的介绍,阐述了"串点成线·以点带面"在本次规划设计中的具体体现,以此构建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最终促进美丽乡村系统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