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2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18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织物组织结构与复合纱线线密度对织物凉爽性能的影响,将线密度为7.4和9.8 tex涤纶分别与线密度为7.8 tex锦纶反向加捻、并线后作为纬纱,以8.3 tex涤纶/竹浆纤维50/50混纺纱作经纱,设计平纹、二上一下斜纹和透孔组织织物.测试织物的瞬间接触凉感、热湿舒适性能及织物干、湿态升温曲线,并采用凉爽温度指数对织物的综合凉爽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6种设计织物的瞬间接触凉感均高于标准,且平纹织物最好,纬纱粗细对瞬间接触凉感影响不显著;透孔织物透气性最好,且在人体出汗的状态下具有较好的导湿散热性能.平纹织物凉爽温度指数最高,最大凉爽温度为2.8℃,综合凉爽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
探究碳酸钠溶液弱碱预处理对牛角瓜纤维表面形态、化学组成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反应浓度、温度、时间的单因素实验,分析对纤维力学性能及失重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碳酸钠溶液处理后牛角瓜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非纤维素类物质降低,纤维素化学组成没有明显改变,强力有所下降,伸长率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提高,纤维重量损失少量。牛角瓜纤维温和的弱碱预处理在工业上有着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3.
解析法评价旋转气流对喷气涡流纱的加捻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喷嘴内部流场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解析法研究旋转气流对喷气涡流纱加捻的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旋转气流对喷气涡流纱的加捻强度是喷孔数目、喷孔倾角、喷孔直径、喷嘴直径、空心锭外径、喷孔出口速度(即喷嘴气压)、空心锭入口与喷嘴入口间距、尾端自由端纤维倒伏空心锭上部的高度、纱线直径等的函数。喷孔出口速度增加,旋转气流加捻强度增强;加捻喷嘴直径减小,旋转气流加捻强度增大;空心锭入口与喷嘴入口间距增加,旋转气流加捻强度减小;空心锭外径增加,旋转气流加捻强度增加。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解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测试与对比了用相同规格的喷气涡流纱和环锭纱织制的彩棉针织物的服用性能,结果表明,喷气涡流纱彩棉针织物的表面光洁,抗弯刚度大,手感挺括,还具有较好的耐磨性、抗起毛起球性和透气性,但断裂强度、悬垂性略低。  相似文献   
5.
喷气涡流纺纱线细节产生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数值计算对喷气涡流纺喷嘴内部流场衰减规律进行探讨。讨论加捻腔中纤维的受力情况及涡流作用下的运动状况;建立倒伏在空心锭上的纤维自由端绕空心锭旋转的临界角速度与进入纱尾的纤维头端长度、纤维半径等参数间的函数关系,以临界角速度作为衡量纤维头端是否被抽拔的依据,解释喷气涡流纺落纤、成纱细节产生的原因。临界角速度随进入纱尾纤维头端长度的增加而增大;纤维半径越大,临界角速度越小,在同一喷嘴气压下,半径大的纤维纺纱时落纤、成纱细节较多;增加喷嘴气压对成纱强力有利,超过某临界值落纤、成纱细节增加,对成纱质量不利;增加喷嘴内部负压,适当减小前罗拉与空心锭的距离可减少落纤、细节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探讨纯棉精梳1.9 tex纱生产工艺及技术要点。分析阐释了纯棉精梳1.9 tex纱生产技术难点以及在纺纱技术手段、工艺参数配置、纺纱专件选择等方面采取的各项措施。指出:纯棉精梳1.9 tex纱的生产难度很大,必须采用载体纺纱、双精梳、紧密纺等新的纺纱技术方法,正确选择纺纱工艺流程,合理配置速度、定量、卷装尺寸、隔距、张力牵伸、捻系数等工艺参数,优选罗拉、胶辊、导纱钩等专件器材,严格控制温湿度并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成功纺制出1.9 tex特细号纱,并在质量上满足了高密弹力面料用纱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Solospun纱线捻幅与强力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Solospun纱线与传统纺纱线在捻幅中的不同分布状态 ,运用强力与捻幅之间的计算关系 ,采用纱线结构模型 ,论证了Solospun纱线强力高于传统纺纱线强力 ,然后对这一理论分析的结论进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8.
复合涤纶芳香纤维的设计原理及其产品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复合芳香纤维的设计原理进行了论述,对其性能及纺纱特点进行了测试分析,对纺纱工艺进行了针对性设计,结合市场需求开发出新型纯纺与混纺型的复合涤纶芳香产品。  相似文献   
9.
钻孔皮圈集聚纺纱系统三维流场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钻孔皮圈集聚纺纱系统气流对须条的集聚效果,采用3D CFD技术建立了钻孔皮圈集聚纺纱系统集聚区域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应用软件Fluent 6.3对集聚区域内流场进行并行计算,表征了集聚区域流场的流动情况,解析集聚区域内流场的静压分布及速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流速度沿不同的轴向分量对须条的集聚作用不同;集聚区静压与流速沿Z轴向的分布规律相似;该系统集聚机制以气流集聚为主,椭圆孔与圆孔处的静压与速度分布规律存在差异,椭圆孔比圆孔具有更佳的集聚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选择8种不同的羊毛与普通涤纶、37.5涤纶混纺针织物试样,测试试样的密度、面密度、未充满系数和厚度等基本参数,以及回潮率、透气率、芯吸高度、瞬间接触凉感(Q-max)及恒定加热条件下的干、湿态升温性能等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分析和评价了针织物的基本参数对其热湿舒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普通涤纶相比,采用37.5涤纶有助于提高织物的回潮率、芯吸高度和Q-max;透气率随针织物未充满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当织物的纤维组成成分基本一致,组织结构相同时,针织物的面密度越大,透气性越差;含37.5涤纶的纬平针织物的瞬间接触凉感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