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26篇
  免费   3897篇
  国内免费   2480篇
电工技术   280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285篇
化学工业   3894篇
金属工艺   2049篇
机械仪表   2207篇
建筑科学   2337篇
矿业工程   1453篇
能源动力   796篇
轻工业   3482篇
水利工程   1012篇
石油天然气   1407篇
武器工业   599篇
无线电   34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84篇
冶金工业   1341篇
原子能技术   518篇
自动化技术   4710篇
  2024年   246篇
  2023年   692篇
  2022年   1509篇
  2021年   1903篇
  2020年   1461篇
  2019年   1011篇
  2018年   1061篇
  2017年   1146篇
  2016年   970篇
  2015年   1521篇
  2014年   1878篇
  2013年   2175篇
  2012年   2660篇
  2011年   2648篇
  2010年   2445篇
  2009年   2292篇
  2008年   2404篇
  2007年   2184篇
  2006年   1900篇
  2005年   1555篇
  2004年   1123篇
  2003年   746篇
  2002年   690篇
  2001年   626篇
  2000年   462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9年   10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无机压电材料是一种分子铁电体,具有柔性、结构灵活、易成膜、全液相合成及环保节能等优点,可满足新一代薄膜器件及可穿戴设备的需求。该文以三甲基卤代甲基铵(TMXM, X=F, Cl, Br)为有机部分,MnCl2为无机部分,通过溶液蒸发法制备了具有钙钛矿分子结构的有机-无机压电材料三甲基氯三氯化锰(TMCM-MnCl3),并对其分子结构组成、压电、热学、声学及铁电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MCM-MnCl3的压电常数为106 pC/N,居里温度为130 ℃,声阻抗值约为16.5 MRayl,低于压电陶瓷PZT-4(大于33 MRayl),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煤炭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能源支持,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模式对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确保社会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我国东部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所面临的共性难题,并以徐州贾汪区转型探索经历为例,总结城市转型的"徐州贾汪区模式",主要包括放大正向外部效应、长期坚持矿地融合、大力建设矿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三条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城市转型发展的共性问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系统性难题,必须引入系统性思维。我国东部矿区普遍人口密集,农业发达、沉陷积水是最主要的共性特征,煤炭开采产生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基本相同,转型发展模式值得互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鉴定中国白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研究关键酶的特征与作用机制有利于提高白酒的优质品率。方法:本研究用形态学和生理学、16S rRNA、gyr B基因和antiSMASH分析的方法对酒曲中的一株微生物进行了验证;对该菌株的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分子建模的方法获得了羧酸酯酶的3D模型,用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了该菌株的羧酸酯酶的机理。结果:该菌株为产羧酸酯酶的革兰氏阴性菌Pb1(MW580690);该菌株呈现典型的S型生长曲线,产物曲线为S型,羧酸酯酶活化最优pH范围为5.0~9.0。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he21A为该酶具有催化活性的主要氨基酸,水解三丁酸甘油酯为丁酸和甘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三丁酸甘油酯经过构象变化被转移到催化中心后,进一步被加工;酶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的相互作用表面有利于配体向下转移,进而从疏水性通道释放产物到的酶表面。结论:产羧酸酯酶的菌株为贝莱斯芽胞杆菌,并为羧酸酯酶水解三丁酸甘油酯类物质的底物识别、转移和催化机理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站柜式空调耗电量大的问题,创造性地使用基站分布式冷却的方式,达到精确送风,节能高效的目的.在应用实践中检验了分布式冷却系统实际节能量和应用效果,总结出分布式冷却系统应用场景和范围,为更大范围推广应用DCS分布式冷却系统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7.
不同折流板结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传热性能的比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flow and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s of heat exchangers having six helical baffles of different baffle shapes and assembly configurations, i.e., two trisection baffle schemes, two quadrant baffle schemes, and two continuous helical baffle schemes. The temperature contour or the pressure contour and velocity contour plots with superimposed velocity vectors on meridian, transverse and unfolded concentric hexagonal slices are presented to obtain a full angular view. For the six helix baffled heat exchangers, the different patterns of the single vortex secondary flow and the shortcut leakage flow were depicted as wel as the heat transfer propertie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scheme among the six configurations is a circumferential overlap trisection helix baffled heat exchanger with a baffle incline angle of 20° (20°TCO) scheme with an anti-shortcut baffle structure, which exhibits the second highest pressure dropΔpo, the highest overa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K, shel-sid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ho and shel-side average comprehensive index ho/Δpo.  相似文献   
8.
9.
针对平面并联机构无奇异位置工作空间求解困难、过程繁琐、计算量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CAD求解平面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的三维螺旋扫描方法。将[n]自由度平面并联机构分解成[n]条支链进行独立分析,得到每条支链下末端执行器的可达区域,再将所有支链可达区域取交集即为平面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应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平面并联机构模型,进行几何特征处理,通过自动求解器求解,将求解过程图形化,快速得到同轴布局5R机构和平面3-RPR并联机构的无奇异位置工作空间。通过同轴布局5R机构的运动学实验,验证了该求解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 extinguis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K‐powder fire extinguishing agent has been studied experimentally, to explore the reason of the great extinguishing efficiency exhibited by the new K‐powder fire extinguishing agent on Class B fire (liquid fuel fire).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extinguishing effectiveness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 addition, a sharp discontinuity appeared around the limiting size, about 40 μm. The powder with the particle size below 40 μm exhibited highly effective extinguishing with the minimum effective extinguishing concentration Cxr = 23 g·m?3, while the powder with the particle size above 40 μm exhibited little fire extinguishing efficiency. Compared with other fire extinguishing agents produced by different substances, the new K‐powder fire extinguishing has the bigger limiting size. That means, in the sam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the new K‐powder fire extinguishing agent contains more highly effective powder than others contain, and is more effec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