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990篇
  免费   6797篇
  国内免费   3825篇
电工技术   14517篇
技术理论   9篇
综合类   7724篇
化学工业   14938篇
金属工艺   3907篇
机械仪表   6393篇
建筑科学   12747篇
矿业工程   7459篇
能源动力   3153篇
轻工业   7058篇
水利工程   3935篇
石油天然气   5298篇
武器工业   941篇
无线电   1529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934篇
冶金工业   4725篇
原子能技术   862篇
自动化技术   11717篇
  2024年   792篇
  2023年   2773篇
  2022年   3471篇
  2021年   3686篇
  2020年   3229篇
  2019年   3510篇
  2018年   1649篇
  2017年   2533篇
  2016年   3124篇
  2015年   4255篇
  2014年   8815篇
  2013年   6637篇
  2012年   7789篇
  2011年   8437篇
  2010年   7364篇
  2009年   6625篇
  2008年   7062篇
  2007年   5624篇
  2006年   5462篇
  2005年   5736篇
  2004年   4570篇
  2003年   4156篇
  2002年   3349篇
  2001年   2745篇
  2000年   2373篇
  1999年   1813篇
  1998年   1513篇
  1997年   1306篇
  1996年   1183篇
  1995年   1088篇
  1994年   1026篇
  1993年   742篇
  1992年   677篇
  1991年   655篇
  1990年   621篇
  1989年   678篇
  1988年   138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重构土壤材料配比的土壤改良和苜蓿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部露天矿区土地生态修复中表土稀缺和土壤贫瘠难题,从充分利用矿区当地常见的原材料出 发,利用风沙土、红黏土、煤矸石、玉米秸秆及腐植酸为原料,按照不同配比混合后进行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配比下 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优选适宜于该地区的重构土壤配比。 结果表明:利用风沙土、 红黏土、煤矸石、玉米秸秆及腐植酸重构土壤具有可行性;不同重构土壤配比均可显著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加土壤 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而促进紫花苜蓿生长,但不同配比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与纯风沙土(CK)相比,不同 重构土壤配比下紫花苜蓿生物量、根长、根直径和根表面积分别提高了 19. 05% ~ 624. 76%、17. 99% ~ 131. 80%、 17. 72% ~ 239. 20%和 33. 01% ~ 650. 45%。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生物量与基质理化性状和微生物活性存在协 同效应。 综合来看,风沙土与红黏土按 1 ∶2 复配,同时添加 15%煤矸石、5%玉米秸秆及 0. 05%腐植酸,土壤重构效果 最佳。 该研究为矿区土壤重构及降低土地生态修复成本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星毛冠盖藤乙酸乙酯部位(PTE)对三阴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MDA-MB-231细胞为研究对象,不同剂量PTE处理,MTT、台盼蓝、TUNEL法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TE对MDA-MB-231的增殖具有剂量依赖的抑制作用;500μg/mL的PTE处理48 h后,PTE组细胞死亡率明显增高;TUNEL染色检测到明亮的绿色荧光颗粒;Western blot检测到明显的Caspase-3激活。由此可见,PTE对MDA-MB-231细胞具有明显抑增殖、促凋亡的作用,其分子机制与Caspase-3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海上生产平台出现的井喷失控事故, 设计了“三分支”引火筒装置。在从源头控制井喷抢险作业时能够借助“烟囱效应”将流体/火焰引至上方,降低井口区温度,提高井喷抢险作业的安全性。“三分支”引火筒装置主要由引火筒、悬挂筒、主轴及悬挂装置、锁定及支撑装置组成。作业时可根据井口分布调整3个引火筒之间的角度和高度,配合钢丝绳和绞车进行井喷抢险作业。对各部分结构进行了阐述并且对结构强度及恶劣工况下的吊装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装置强度满足要求;在200×104 m3/d气井井喷环境下最大等效应力为492 MPa,最大偏移量为348.02 mm,在6级风环境下最大等效应力为495 MPa,最大偏移量为353.12 mm,均满足抢险作业需求。研究结果可为生产平台井喷抢险引火筒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为了探索创新性的发展途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始终增强风险控制意识。应加强风险管理,立足于风险控制,以求不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某炼油厂90 t/h自然循环燃气锅炉燃烧器低氮改造后,运行调整总是不太理想。在40%~90%负荷工况下,出现炉膛和过热器的高温/低温段、省煤器两侧烟气温度(烟温)偏差大,NOx、氧含量及颗粒物排放浓度较高的问题。经过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4个燃烧器配风不均。针对此问题,对4个燃烧器配风进行了优化调整,优化后的锅炉省煤器α/β侧烟气温差较原来减少30℃,炉膛内部两侧温差较原来减少9℃,过热器高温/低温段温差较原来减少40℃/30℃,各侧点温度α侧变化较大,β侧变化较小。NOx平均质量浓度下降了近100 mg/m3;颗粒物质量浓度由16.3 mg/m3降低到5.8 mg/m3。有效地解决了锅炉两侧燃烧偏烧和氧气分布不均匀及NOx、颗粒物排放浓度较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Inconel 690传热管材进行钨极气体保护焊(GTAW)对接焊,采用拉伸试验机、压扁试验机和光学显微镜测试和分析传热管焊接接头,同时利用ANSYS软件开展焊接接头在设计工况失压时的一次应力强度校核。研究结果表明:焊缝中心为树枝胞状晶,熔合线附近为粗大柱状晶。室温时接头的平均抗拉强度为619 MPa,平均屈服强度为292 MPa,350℃时接头平均抗拉强度为475 MPa,平均屈服强度为206 MPa,拉伸接头断裂从熔合区开始贯穿整个焊缝组织,呈塑性断裂。压扁试验和反向压扁试验结果表明管接头完好。通过ANSYS分析可知,设计工况下传热管接头350℃许用应力强度150 MPa限值可满足其一次应力强度要求,且裕量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预测输电网系统在强风作用下的响应,并开展高效精准的性能评估,文章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风致易损性评估框架。以某具备健康监测系统的输电塔结构为例,首先对监测数据进行清洗和重构,通过大数据深度学习建立荷载输入和响应输出的等效映射模型,然后通过数值模拟生成灾害强度均匀的风场数据并由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输电塔关键杆件响应,计算不同性能水准的易损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经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可以涵盖实际工程中存在的各类不确定性因素,有效映射复杂风环境下输电塔结构的动力响应。提出的框架方法可以避免单纯通过数值模型制备大量动态响应数据,更高效地进行输电网系统风致易损性评估。  相似文献   
8.
针对济宁二号煤矿主通风机的使用状况,介绍了一种主通风机不停风倒机系统,论述了该套系统的主要功能、现场应用效果。矿井主通风机不停风倒机系统采用两套S7-300系列PLC互为冗余,一用一备。该系统投入使用后不仅缩短了倒机时间,同时克服了传统倒机方式下倒机过程中井下无风的技术难题,对于保障井下矿工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栗铭泽 《中国食品》2020,(8):112-112
我国是世界上小麦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作为我国三大主粮之一,小麦的库存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据中国农业大学等调查,中国各种粮食产后综合损失率高达18.2%,按年产粮食5亿吨计算,每年损失在9千万吨以上,而每年因贮藏损失的小麦在2千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10.
孙淑光  周琪 《计算机应用》2020,40(5):1522-1528
针对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结构复杂、关联部件众多,发生故障时诊断时间长,从而影响飞机运行效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飞机通信寻址报告系统(ACARS)的远程实时故障诊断方案。首先,分析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故障特点,设计搭建检测滤波器;然后,利用ACARS数据链实时发送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关键信息进行相关部件的残差计算,并根据残差决策算法进行故障诊断及定位;最后,针对不同故障部件残差间的差异大、决策门限无法统一的缺点,提出基于二次差值的残差决策改进算法,减缓了检测对象的整体变化趋势,降低了随机噪声和干扰的影响,避免了将瞬态故障诊断为系统故障的情况。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二次差值的改进残差决策算法避免了多决策门限的复杂性,在采样时间为0.1 s的情况下,故障检测所需时间大约为2 s,故障检测时间大幅降低,有效故障检测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