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李明华  洪林  陈立宇 《应用化工》2012,(3):453-455,458
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在SO3体系中进行甲烷的自由基反应研究。进行了引发剂的筛选,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加入量、反应时间对甲烷自由基氧化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探讨。最终确定K2S2O8为最佳引发剂,反应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T=333 K,初始压力P=4 MPa,时间为6 h,搅拌速度500 r/min,催化剂用量0.018 5 mol/L。该工艺条件下甲烷转化率为34.72%,目的产物收率为33.17%。  相似文献   

2.
梁璀  钟宏  项林峰 《安徽化工》2006,32(2):23-26
采用水溶液聚合,使用了由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和偶氮类引发剂组成的一种复合引发体系制备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单体中和度、单体浓度对分子量的影响,并对复合引发体系与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了对比,得出优化条件:各引发剂用量:M用量=0.48‰,K2S2O8用量=0.2‰,NaHSO3用量=0.2‰,脲素用量=5‰,乙二胺用量=5‰;聚合工艺条件为:聚合温度25℃,单体中和度80%,单体浓度25%,聚丙烯酸钠分子量达到1470万。  相似文献   

3.
石蜡丙烯酸复合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OP-10作为乳化剂,以K2S2O8 作为引发剂,以丙烯酸 (AA)为单体接枝改性石蜡(PF)乳液,合成了石蜡丙烯酸(PFAA)复合乳液。实验采用单体滴加工艺,以乳液稳定性作为评价指标,选择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为考察因素,利用正交实验L9 (34 )筛选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 70~75℃,反应时间 2h,引发剂用量w(K2S2O8 ) =0 16% ~0 20%,单体用量w(AA) =16 5% ~18 0%。红外光谱显示AA单体已引入到共聚物大分子中,扫描电镜揭示PFAA复合乳液的表面性状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4.
苯乙烯/羟甲基丙烯酰胺无皂乳液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苯乙烯为主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功能性单体、K2S2O8为引发剂制备了固含量较高、稳定性较好的苯乙烯/N-羟甲基丙烯酰胺无皂共聚物乳液,探讨了固含量、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等条件对乳液稳定性和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最佳条件为固含量25%,功能性单体20%,引发剂1.7%,反应温度75℃。  相似文献   

5.
李明华  洪林  陈立宇 《当代化工》2012,41(4):348-350,362
在SO3体系中,采用碘系列化合物作为催化剂进行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的研究.对催化剂进行筛选,考察反应工艺条件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探讨.最终确定I2为最佳催化剂,反应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催化剂0.099 mol·L-1,温度T=433K,初始压力P=4.0 MPa,搅拌速度500 r/min.该工艺条件下甲烷转化率可达63.57%,目的产物收率为52.6%,产物选择性82.74%.  相似文献   

6.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功能性单体、K2 S2 O8为引发剂进行了无皂乳液共聚合的研究 ;探讨了固含量、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引发剂含量等对乳液稳定性和粒径大小的影响 ,制备了固含量较高 ( 30 %)、稳定性较好的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研究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 /N-羟甲基丙烯酰胺无皂共聚合的最佳条件为固含量 30 %、功能性单体 2 0 %、引发剂 1 %、反应温度 75℃。  相似文献   

7.
以马铃薯薯渣为接枝底物,K2S2O8-Na2S2O3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部分中和的丙烯酸为接枝单体,以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生物质可降解保水剂,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丙烯酸中和度70%,引发剂浓度为4.56 mmol/L,交联剂用量2.6‰,反应温度70℃,马铃薯薯渣总量占固含量20%时,生物质可降解保水剂对蒸馏水、ωNa Cl=0.9%水溶液的最大吸收倍率分别为601 g/g、58 g/g。  相似文献   

8.
甲烷液相部分氧化合成甲醇过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以碘系列化合物为催化剂,在发烟硫酸溶剂中进行了甲烷液相选择性氧化制取甲醇。考察了催化剂种类、用量、反应温度、发烟硫酸浓度等工艺条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探讨了甲烷液相选择性氧化的催化机理以及发烟硫酸中 SO3 含量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甲烷液相部分氧化的最佳催化剂为 I2,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催化剂浓度为0.099 mol?L?1、反应温度 473K、发烟硫酸(SO350%(wt))、反应时间 3h。 在此条件下,甲烷转化的转化率可达 82.65%,选择性可达 70.43%。机理研究表明,甲烷在部分氧化反应中首先转化为硫酸单甲酯,然后进一步水解得到甲醇, 反应遵循亲电取代机理。发烟硫酸中的游离 SO3的作用就在于提供较好的亲电环境、反应的氧源以及亲核试剂。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使用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以丙烯酰胺(AM)、八甲基四硅环氧烷(D4)为反应单体,制备一种施胶性能优异的有机硅-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胺聚合物造纸施胶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等因素对分子量的影响,对其工艺条件进行探讨,得到较好的聚合条件,反应时间为3 h,单体浓度5%,反应温度为60℃,引发剂量为0.3%。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有机硅-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聚合物疏水性好、增强性强,分子量高达2.09×106。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0.
悬浮聚合法制备彩色墨粉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守盛  滕雷 《应用化工》2008,37(1):58-61
以预先设定的基准实验方案为前提,研究了引发剂浓度、聚合温度、颜料用量及反应搅拌速率对聚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优选的工艺条件为引发剂浓度2%,聚合反应温度80℃,颜料用量7%,反应搅拌速率600~900 r/min。  相似文献   

11.
以硝酸铈铵/乙二胺四乙酸(CAN/EDTA)为引发剂,研究了羟乙基纤维素(HEC)与丙烯酸-2-羟基丙酯(HPA)的接枝共聚反应,讨论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引发剂CAN和EDTA为22mmol/L,单体HPA为0.31mol/L,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h时,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值最佳,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结构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2.
以甲苯为溶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I)接技改性氯化聚丙烯(CPP)。研究了不同苯乙烯用量,不同反应温度,不同反应时间,不同引发剂用量对改性氯化聚丙烯胶粘剂的粘接性能的影响,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2h,原料质量配比m(CPP):m(MMA):m(St):m(BPO)为50:0.5:0.6:0.15。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酸丁酯改性C_9石油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丙烯酸丁酯改性C9石油树脂,以AIBN为引发剂,以正庚烷为溶剂,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C9石油树脂/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中单体的选择、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接枝率以及单体转化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 h,引发剂用量为0.75 g,丙烯酸丁酯的用量为12%,在此条件下,产物的接枝率为27.03%。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接枝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以精C9馏分为原料,丙烯酸为接枝单体,选择偶氮二异丁腈和无水乙醇作为引发剂和溶剂,石油醚作为萃取剂,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C9-AA石油树脂。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反应中原料配比、溶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对可聚组分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为10%,溶剂用量为25%,在65°C下反应5.5 h,当n(C9馏分)∶n(丙烯酸)为1∶2时,可聚组分转化率可达96.74%。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接枝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氯化聚丙烯改性及其粘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甲苯为溶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采用马来酸酐(MAH)接枝改性氯化聚丙烯(CPP),并对产物结构进行了FTIR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MAH和BPO用量对改性氯化聚丙烯胶粘剂粘附性能的影响;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θ=90℃,反应时间t=3 0h,原料质量配比为m(CPP)∶m(MAH)∶m(BPO)=100∶3∶0 3。  相似文献   

16.
Grafting efficiency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polypropylene grafting reaction. A series of studies have been accomplished, including the conditions of free radical presence on PP backbone during peroxide initiation, the effect of preheat treatment and reaction time on PP suspension grafting results, and the effect of peroxide residue on properties of modified PP. An optimized grafting process was proposed by mixing and preheating polypropylene (PP) and the initiator benzoyl peroxide (BPO) before adding the grafting monomer glycidyl methacrylate (GMA),resulting in an increase in grafting efficiency from 50.0% to 78.2%. With initiator residue removed by alternating temperature treatment, the suspension grafting reaction time could be substantially reduced.  相似文献   

17.
万欢  张旭玲  曾繁涤 《粘接》2010,31(3):51-54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丙烯酸为接枝单体,按自由基接枝聚合机理制得稳定的环氧树脂乳液。考查了环氧树脂分子质量、引发剂用量、丙烯酸用量、温度、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粘接性能测试,考查了不同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对乳液粘接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环氧树脂上接枝了强亲水性基团-COOH,乳液稳定性较好,粘接力较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负载型Rh/MgO/γ-Al2O3催化剂研究了毫秒级甲烷蒸汽重整过程,在水碳比为1和3的条件下,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和催化剂Rh含量对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h/MgO/γ-Al2O3催化剂在毫秒级操作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使用5%(质量分数)Rh催化剂,在水碳比3、反应温度1150 K、空速641.11 L•(g cat)-1•h-1时,CH4转化率约90%,CO2选择性约20%,毫秒级接触时间反应行为即可接近热力学平衡。高温有利于毫秒级甲烷蒸汽重整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王斌  马祥梅  尚启超 《山东化工》2011,40(4):34-36,39
以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原料,以(NH4)2S2O8-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体系,在超声的作用下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水溶性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单体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超声功率以及pH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配比为n(DAAM):n(AM):n(AA)=1:1.3:1.1;pH值为5;反应温度25℃;超声功率为200W的条件下反应120min所得产物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