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对赵楼煤矿深矿井高地压普通风门墙体受矿压影响变形严重的现状,为保证通风设施稳定牢固可靠,通过对井下风门墙地点的连续监测观察及相关分析研究,尊重现场实际,对矿现有风门墙体进行技术改造。通过现场实践,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有效解决了通风设施频繁损辉的问题,保障了井下通风系统安全稳定可靠,对类似条件下的矿井技术改造提供了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矿井生产的发展,矿井通风的有关参数不断变化,直接影响井下作业地点的供风,为保证井下各作业地点的供风量,就需不断地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3.
矿井通风的目的是确保井下各用风作业地点的风量,稀释和排除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创造良好的矿井工作环境,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安全,避免瓦斯煤尘等事故的发生。本论文从理论上和现场实际上对金达煤矿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分析和验证,指出了下一步优化改进的方向。本论文对优化通风网络,降低通风成本,提高通风效益,增加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合理安排采掘作业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赵楼煤矿大埋深高地温矿井制冷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对井下现场作业地点的实测数据及相关分析研究,尊重现场实际,采用了井下集中制冷降温系统和井口全风量降温制冷系统。通过现场实践,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有效解决了深部矿井的高温热害,保障了井下作业地点的安全生产,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矿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矿井资源整合和矿井生产能力的调高,原有通风系统已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对现有通风系统进行技术改造。该文通过分析现有系统,提出解决方案,通过现场应用取得良好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低温送风矿井热害防治技术,即通过人工制冷方式在地面入风口处调控矿井通风的温度和湿度,以达到防治矿井热害的目的。在地面上,利用大型高效制冷机组,将空气冷却并除湿,通过矿井通风系统送到井下工作地点,可达到预防、消除井下高温、高湿危害,改善井下作业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风量调节的最大阻力路线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矿井生产的发展,矿井通风的有关参数,如送风的距离、巷道和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等不断变化。由于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这种变化的速率加快了。这种变化必然引起井下各处风量和阻力的变化,它往往使用风地点的风量减少。为保证井下各用风地点所需要的风量,就必需不断地对矿井通风网络的风量进行调节,以保证安全生产。所以,矿井风量调节是通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目前我国煤矿大多通过技术改造,井型不断扩大,因而井下通风网络一般都比较复杂,有些矿井风网中风量控制设施(风门、风窗等)多达数百个,这就使通风网  相似文献   

8.
赵家寨煤矿存在部分地点风速超限、个别采掘地点温度升高、矿井主要通风机高负压运行等问题,必须对矿井通风系统技术改造。根据矿井采掘接替和巷道布置情况,对通风系统进行了优化。方案实施后,有效解决了矿井当前存在的问题,改善了职工作业环境。改造后的通风系统更加稳定、可靠,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李银柱 《山西煤炭》2011,31(5):70-72
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必须源源不断地将地面新鲜空气输送到井下各个作业地点,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安全。文章通过对新峪煤矿6117掘进工作面的风量进行计算,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技术、管理措施,以期达到通风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制约我国煤炭工业向深部发展的热害难题,以五矿己采区为工程背景,利用系统工程理论中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方法验证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性,表明仅仅依靠通风来降低作业地点的环境温度是不够的。矿井采取改善矿井通风系统、减轻局部热源对新鲜风流的加热作用、加强井下工人劳动保护、采取人工制冷措施等进行综合治理,大大地改善了五矿作业地点的热环境。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的矿井通风系统存在通风线路长、初期设计不合理,难以满足矿井的通风需求的问题,薛虎沟矿对现有的矿井通风系统进行技术改造,通过设置专用回风巷等优化改造方案,达到通风系统优化目标,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郓城煤矿在掘进井下二期巷道时,由于尚未形成永久通风系统,通过对3种方案的优缺点分析,最终采用井下安装辅扇作为临时主通风机的方法,该方法为井下作业人员创造了良好环境,满足了矿井二期工程施工需要,保证了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合理优化了矿井通风系统。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汤丹铜矿井下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矿井总需风量和通风阻力的计算,提出了现时期矿井通风系统改造与优化的整体方案。该方案实施后,彻底地改善了原通风系统的混乱局面,矿井主要通风机运行稳定,矿井风量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矿井通风系统合理、可靠,有效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彭兴文  李二伟  杨曼 《采矿技术》2011,11(2):45-47,51
介绍了保国铁矿的生产现状,对该矿井现有通风系统及井下主要作业环境进行了系统检测与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通风管理、优化通风系统设计、对局部作业环境较差的场所进行整改的建议,以切实保证矿工的安全与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海南铁矿地采基建工作逐步完成,北一采区井下通风系统各水平均存在着风流串联及短路、采掘作业面供风量不足等问题,造成了部分作业地点矿尘浓度超标,采掘工作面通风不畅,严重影响了矿井安全生产和井下矿工的身体健康。分别采用了通风网络优化技术、机站优化技术以及Ventsim三维通风模拟技术对该矿井下通风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采用了动态仿真模拟软件进行了通风网络解算,结果表明:通风系统优化后,矿井总风量能够达到185.29 m~3/s,试生产区域(0~-105 m水平)的风量为152.45 m~3/s,-120 m开拓水平风量为32.84 m~3/s,可有效改善井下通风条件,提高矿井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应定期对煤矿通风能力进行核定。以乌兰木伦煤矿为例,在矿井通风系统相对稳定时期,计算井下各个用风点所需风量,确定采掘工作面布置数量,并核定通风系统的通风能力,对矿井通风能力进行验证。研究表明,乌兰木伦煤矿合理的采掘比为2∶3,矿井生产能力为837.4万t/a,矿井等积孔为4.69 m2,矿井为通风容易矿井。依据矿井通风动力、用风地点有效风量、矿井通风网络能力和稀释瓦斯能力对矿井通风能力进行了验证,表明井下各用风地点风流稳定,风量、风速、风阻满足要求,矿井通风网络能力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高产高效绿色开采是当今矿山发展的方向,文章提出了矿井全封闭定点式通风的新思路:采用全封闭管路向井下定点通风地点供给空气。矿井除定点通风地点以外处于缺氧高浓度煤层气状态,而不具备火灾、爆炸条件,通风尾气排入采空区进行遗煤气化,进行煤与瓦斯同采的绿色开采,对密闭房平台采用数字化监控管理,实现矿井瓦斯治理与利用,改善井下环境,为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前言在煤矿中,随着采场向深部发展而地热升高,加上大量电气设备散热等原因,致使井下有很多地点温度达30℃,湿度达98%以上,致使作业环境极为恶化。作为对策,是建立井下冷房。但只靠通风很难降低井下温度,也就是说用通风法降温,对全矿井来说,需要采用大型冷房,但其效果仍是有限的。因此,采用了局部冷房或冷水井下冷  相似文献   

19.
为了量化描述高原矿井缺氧环境对作业人员和设备工作效率带来的不利影响,为矿山的通风方案优选提供基础环境数据,构建了适用于高原矿井的氧气含量计算数学模型,以某高原多金属矿为工程背景,设计了涵盖关键生产中段和斜坡道的现场环境参数检测方案,得到了包括大气压力、氧气体积分数、温度、湿度在内的现场测量结果,以此为基础研究了高原矿井的氧气分布规律。实测数据表明,在不同生产中段及斜坡道内,井下的氧气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同一中段水平,氧气含量与现场作业频繁程度呈负相关性,同时显示出井下的氧气实测数值普遍低于理论值。分析得出,井下正在作业的中段以及运输车辆频繁通过的区域耗氧较多,在设计通风方案时应着重考虑这一特点,采用以压抽混合式为主、配合人工局部增压和辅助供氧的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20.
矿井通风系统服务于井下采掘作业,通风效果的优劣对矿山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针对辽宁排山楼金矿因采空区大面积漏风造成部分中段炮烟倒灌、有效风量低、难以实现高效通风的问题,通过现场调查和通风检测,提出了2个矿区各自独立的分区通风系统方案,并采用Ven-tsim通风模拟软件对方案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新的通风系统方案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