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李献  王秋良  王厚生  刘建华  陈顺中 《兵工学报》2011,32(11):1389-1394
为了对多段直线感应线圈推进器的工作过程进行研究,利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对两段直线感应电磁推进器进行了分析.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证实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首先通过集总参数电路模型建立了直线感应线圈推进器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利用MATLAB编写了系统动态过程的仿真程序.其次,对设计的两段直线感应线圈推进器进行了数值仿真,...  相似文献   

2.
基于混合控制的磁悬浮运转装置系统,将小车运动的连续动态行为和工控机的离散控制行为集于统一混合模型中,采用分层框架控制结构,通过工控机控制小车运行状态.系统运行时,工控机接收轨道上的光栅传感器信号,并将其发送到驱动装置中对应的直线电机,通过变频器输出电压与频率控制小车的运行状态.同时通过光栅传感器可得出小车的运行速度.由此,可全面了解离散和连续行为的相互作用,实现更佳控制.  相似文献   

3.
高灵敏度的磁通门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提出了一种线圈为对称结构的磁通门传感器,介绍了其工作原理,检测电路采用检测与外磁场有关的多个偶次谐波,这样可以达到减小噪声的目的,从而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4.
重点设备安放地基的沉降检测,采用螺管式差动自感传感器.传感器由线圈、铁芯和衔铁组成,并配微处理器以实现智能化.位移或沉降使衔铁移位,铁芯与衔铁间气隙磁阻随之变化,引起线圈自感变化、传感器本征频率变化.微处理器的D/A通道产生激振信号,利用A/D测量反馈信号、经Fourier变换得反馈信号频率.再以该频率信号激振传感器并测量,可逐次逼近传感器的本征频率,实现地基沉降的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因车体振动而带来的测速与定位误差问题,设计一项基于一阶差分结构的大间隙变面积式传感器。传感器由检测线圈、激励电路、放大电路、线圈检测电路、同步解调电路、差分比较电路和AD采样电路等几部分组成,激励电路产生方波激磁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后,送入检测线圈和解调器。通过对检测线圈和信号检测电路的合理设计,配合后续处理电路,可以快速、准确、可靠地完成测速定位功能,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可以准确地检测到轨枕的位置,测量距离可达5 cm,并且不受车体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电子踏板信号采集及故障诊断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电子踏板信号的一般处理方法,包括信号调理、故障诊断以及数据定标过程.列举了一阶低通滤波和防脉冲扰动中位值滤波算法;提出了基于宽度检测和频度检测的故障诊断策略;描述了传感器的定标过程;通过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验证了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新型电磁式复进机设计及其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传统火炮复进机中维护难、不易控制等问题,提出一种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的新型电磁复进机.初步设计了新型电磁复进机结构,建立直线电机有限元模型,分析直线电机的推力特性,并得到电机的具体参数.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直线电机的数学模型,运用有限控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FCS-MPC)对复进机进行了控制.仿真结...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人工检测雷管管壳暗伤存在疏漏和效率不高的问题,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和新型传感器技术,采用电磁理管、分管及瞬间高气压冲击检测等技术,实现了理管、分管、排管及管壳有无暗伤检测过程自动化.设备运行表明,暗伤检测错、漏检率为零,检测效率128个/min.  相似文献   

9.
为了自动检测炮弹弹体不同长度位置的壁厚,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的弹体壁厚测量系统.本系统采用内外两个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在炮弹旋转的过程中,由驱动机构带动实现直线运动,并通过单片机采集两个传感器在不同长度的检测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人机交互由触摸屏实现.系统可实现自动检测并对分段壁厚的尺寸误差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单片机的引信双环境力仿真系统采用脉冲串、模拟电压、数字键盘设定三种控制模式.运行时选取三个时间点的的2个环境力值求出电机对应转速值并曲线拟合.并对得出的控制脉冲的时刻和时间间隔编码存入单片机.单片机发出编码值,公转伺服驱动系统驱动电机按对应速度旋转,实现对引信直线加速惯力的模拟.系统软件包括速度采样、数码管显示、过流保护、转速控制表和定时等程序.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将圆锥体压入薄壁筒的控制技术中,对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在线实时检测及执行机构气液增力缸的控制问题,在分析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收敛性,采用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算法,并对它的条件参数进行了一般性的推导.该神经网络为3层前向网络,其隐含层神经元数为10个,输出层神经元数1个.包括输出层与隐含层、输入层与隐含层间权的调整算法.用典型PID算法和神经网络的控制算法分别仿真结果可见,神经网络控制解决了压合过程纯滞后的非线性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嵌入式传感器的智能轴承的有限元模型,应用Stribeck和赫兹接触理论建立.用SolidWork绘制轴承外圈结构图,并以Solid185单元类型划分网格.对轴承进行ANSYS有限元分析时,拟合接触面的加载,得出槽的尺寸对轴承最大变形和应力的影响关系.该方法经仿真,为智能轴承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软测量技术的锌液流量测量采用称重传感器,以液面高度与重量成正比为判据,按0.1s采样周期,每10点进行数字滤波后得其重量输出值,获得锌液流量.并用水和锌液作试验,选择二次多项式在样本空间内拟合流量与重量间的非线性数学模型,用软测量技术进行处理,解决了锌液难以直接测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功率微波孔缝耦合特性的数值模拟及防护加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提高无线电引信抗高功率微波干扰的能力为应用背景,采用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的电磁场仿真软件XFDTD6.0,数值模拟高功率微波(HPM)的孔缝耦合特性。论文仿真和分析了矩形孔隙的微波耦合特性,讨论了入射波极化方向和孔径尺寸对耦合特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矩形、正方形和圆形孔隙在相同入射条件下的耦合特性,数值模拟与前人的实验结果相吻合。结论表明:HPM孔缝耦合存在共振效应、增强效应与极化特性;在孔洞面积相同的条件下,正方形或圆形孔隙的耦合能量小于矩形孔隙。依据上述结论,提出了无线电引信对抗高功率微波的防护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5.
垂直矢量阵声图被动定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近场条件下,应用垂直矢量阵声图被动定位技术,能有效地抑制海洋多途影响,测定目标距离。由于垂直声压阵的自身指向性问题,无法测定目标方位,故讨论了垂直矢量阵的声图被动定位方法,利用矢量阵的指向性优势来获得声图测量的精确被动定位结果。仿真对比分析了水平阵与垂直矢量阵在多途条件的声图测量效果,此外,给出了单双目标2种情况下的垂直阵声图测量结果。研究发现:垂直阵声图测量由于物理优势比水平阵具有更好的抗多途性能,采用矢量阵可以克服声压阵的指向性缺陷测定目标方位,因而在多途海洋环境中利用垂直矢量阵进行近场目标被动定位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时隙分配是影响战术数据链性能优劣的重要因素。混合时隙分配方式兼具固定和动态时隙分配的优点,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时隙分配思想,但在报文时延和冲突率方面还有优化空间。以时分多址(TDMA)模式的战术数据链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先级的混合时隙分配策略,并以排队论为基础构建了其报文传输模型,通过仿真研究不同优先级报文的时延特性,结果表明,该时隙分配策略能较好地适应报文突发率高的复杂战场环境。  相似文献   

17.
WB系列霍尔电流传感器/变送器具有线性好、频带宽、响应快、过载能力强等优点.其结构由原边电路、聚磁环、霍尔器件、次级线圈和放大电路等组成,分直测式和磁补偿式两种工作方式.直测式是将霍尔器件置于具有线圈绕组或直穿母线的环型铁磁体气隙中,测出气隙里的磁压降,即为被测电流.磁补偿式与直测式的区别在于其铁磁体上另加一平衡绕组,霍尔器件仅检测被测电流和平衡绕组中电流在铁磁体中所产生的磁电势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新的矩形波导缝隙天线远场分析模型。与传统的Elliot波导缝隙天线设计不同,通过对矩形波导缝隙表面电流的合理假设得到缝隙阻抗,将缝隙天线看作偶极子的连续阵来仿真分析,求得远场方向图。将结果与Elliot波导缝隙天线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掘进侵彻弹形与深度的演绎过程,运用LS-DYNA动力学软件对不同弹形头部、不同着速下掘进侵彻混凝土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低着速时,带切削刃的钻形掘进侵彻方式可提高侵彻深度; 高着速时,卵形弹更具优势; 旋转速度为70 kr/min时,加载速度为350~500 m/s时,带切削槽的卵形弹能使侵彻深度最大; 在较优加载条件时,切削槽的深度对侵彻深度影响最大,斜度影响次之,切削槽的迎靶面形状对侵彻深度影响最小。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毫米波基片集成波导裂缝阵列天线具有频带宽、辐射效率高和剖面薄等优点,对实现毫米波雷达导引头的小型化研制工作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根据基片集成波导理论,采用阵列天线设计方法,研究了基于微带贴片加载形式的单元裂缝天线频率带宽拓展方法;基于基片集成波导的平面馈电网络设计方法,设计了16×12微带贴片加载的基片集成波导裂缝阵面结构、并馈基片集成波导功率分配及和差波束形成网络,使用HFSS对天线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研制了毫米波频段单脉冲基片集成波导裂缝阵列天线样机实物。经测试,天线带宽大于1 GHz,效率优于30%,驻波小于2,厚度仅为4 mm,指标测试结果与设计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