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内养护对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使用高吸水材料的混凝土试件的早期自收缩、长期干燥收缩及椭圆环约束开裂试验,探讨混凝土内养护措施对改善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内养护对混凝土强度及抗冻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有矿物外加剂的情况下,该内养护剂可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自收缩和干燥收缩,混凝土的抗开裂性能得到提高,同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混凝土强度及抗冻性能.  相似文献   

2.
翟明春 《山西建筑》2003,29(18):77-78
从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干燥收缩及温差收缩等方面,归纳了其收缩裂缝的种类及原因,并结合商品混凝土收缩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混凝土收缩裂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减缩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效果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由于混凝土干燥收缩及自收缩而产生的应力,对于脆性较大的混凝土结构来说,当其受到来自结构内部或外部的限制时,往往会导致材料的开裂,这会严重地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本文讨论了混凝土干燥收缩及自收缩的机理,然后给出了减缩剂(SRA)对抗混凝土自收缩及受限收缩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旧混凝土叠合梁存在着较大的收缩、徐变差异,混凝土自身的收缩徐变会在新旧混凝土叠合梁中产生应力重分布,推导了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的新旧混凝土叠合梁结构的内力及变形计算公式,为了更有效地计算内力及变形,提出了当量荷载法,将由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内力计算转化为当量荷载引起的内力计算,从而为收缩徐变影响下的混凝土的内力计...  相似文献   

5.
李斌 《福建建材》2011,(3):3-5,35
本文重点讨论了混凝土自收缩的定义、形成机理及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水胶比、不同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自收缩的影响;探讨了混凝土自收缩与水胶比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低水胶比的混凝土自收缩在早期发展得较快,且混凝土自收缩随着水胶比的降低而增大;掺磨细矿渣会增大混凝土的自收缩,而石灰石粉会抑制混凝土的自收缩。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混凝土的收缩性能及抗裂性试验研究方法评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混凝土的收缩性能及抗裂性试验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混凝土的收缩主要包括:化学减缩、干燥收缩、自收缩、温度收缩及塑性收缩等。每收缩根据其自身特点都有各自不同的研究方法。混凝土的收缩对混凝土的抗裂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收缩性能并不能完全反映混凝土的抗裂性。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混凝土的抗裂性方面主要采用了平板法、圆环法和棱柱体法,对混凝土抗裂性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要定量的评价混凝土的抗裂性,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结合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项目,研究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与超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UHP-SCC)的收缩和开裂性能,优选配合比,进行收缩试验和平板开裂试验,给出混凝土自收缩、早期收缩、长期收缩及抗开裂结果,证实了只要配合比方案适当,超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UHP-SCC)的收缩性能及抗裂性能均可优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基准混凝土、高耐久混凝土及高耐久补偿收缩混凝土3种混凝土试件的物理性能及耐久性,得出了高耐久混凝土及高耐久补偿收缩混凝土优于基准混凝土,其中,高耐久补偿收缩混凝土具有相对明显的低收缩率,能够有效地减少裂缝.  相似文献   

9.
水灰比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丽  吴胜兴 《建筑科学》2007,23(1):54-57
进行了不同水灰比对混凝土早期自收缩及干燥条件下总收缩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灰比越小,混凝土水化温升达到的峰值越高,其早期温度变形值也越大;随着水灰比的减小,混凝土早期自收缩、干燥条件下的总收缩及自收缩在总收缩中所占比例均显著增大;1d龄期内,混凝土的自收缩发展非常迅速,且低水灰比的混凝土中总收缩主要是由自收缩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现泵送混凝土现浇裂缝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现浇板混凝土裂缝通常为表面裂缝、深层裂缝及贯通裂缝,均表现为混凝土收缩裂缝,即干燥收缩、塑性收缩、自干燥收缩、温度收缩、碳化收缩等五种收缩裂缝。分析了各种收缩产生的原因,采取合理控制混凝土初凝、终凝时间;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二次振捣,二次收抹等方法;加强对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抑制混凝土的收缩等有效措施就可减少现浇板裂缝产生,甚至可以消除裂缝产生。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收缩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对混凝土的收缩研究进行了综述 ,包括干燥收缩、自收缩、化学减缩、塑性收缩、温度收缩、碳化收缩。分析了各类收缩的概念、成因、影响因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混凝土干缩方面的研究工作,但是针对自密实混凝土,各种收缩模型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和确认。仅通过试验研究CEB—FIP模型对自密实混凝土干缩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自收缩测量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国内混凝土的自收缩测量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千分表法、埋入应变计法、电容式测微仪法、非接触感应式等国内自收缩测量方法,同时指出了上述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另外,还采用非接触式混凝土收缩测量仪研究了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的自收缩,结果表明,水灰比从0.36减小到0.28,增加了混凝土1d内自生收缩量,而对1d后自生收缩影响不大。当水灰比大于0.4时,混凝土在开始测量的8h龄期内甚至出现微膨胀现象。  相似文献   

14.
粉煤灰节能制品是指经常压养护的多孔粉煤灰制品 ,它具有优良的胶凝性、节省资源能源、高效节能、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但因其收缩大 ,影响推广应用。当掺入稀土粉尘 (XF) 7%时则产生显著的绿色效应 :不仅抗压强度提高 49%~ 88% ,而且各龄期干缩值减小 ,极限干缩率减小 18%。通过化学分析和扫描电镜形貌观察证明 :增强和减缩机理主要是由于XF的微粉作用、其化学组成与粉煤灰胶结料中的Ca(OH) 2 反应 ,生成不溶于水的C—S—H凝胶、生成强度高且微膨胀的E盐所致。  相似文献   

15.
间歇浇筑板式混凝土的早期约束收缩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桥梁高性能混凝土为研究对象,测试老混凝土约束下新混凝土板的收缩变形。通过试验分析界面粗糙度对其影响,并考察混凝土内部早期温、湿度变化与收缩应变的关系,分析养护时间对混凝土材料收缩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老混凝土约束下的新混凝土厚度随新老混凝土黏结界面粗糙度的提高而增大,新混凝土内部拉应力随界面粗糙度的提高而降低,但新、老混凝土界面粗糙度对黏结面处的收缩影响不显著;距黏结面越近的截面收缩应变越小,在黏结面处达到最小,表现出显著的不均匀性,并随龄期逐渐增大。延长养护时间可减小混凝土收缩变形和内部由于不均匀收缩导致的拉应力,降低混凝土板早期开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详细分析了导致GCL收缩的6个方面原因和基本机理,提出了合理的预防方法和措施。在此基础上,确定GCL搭接宽度选择的基本依据和步骤,为GCL搭接宽度的合理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影响混凝土中水泥砂浆收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收缩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FDN减水剂能显著增大水泥砂浆的收缩;粉煤灰的掺入能降低水泥砂浆的收缩。试验结果说明,外加剂的颗粒分散效应和矿粉的水化活性是影响水泥砂浆收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用不同粗骨料(石灰石碎石、再生粗骨料)、细骨料(河砂、人工砂、再生细骨料)两两相组合,共配制6组高性能混凝土进行对比试验,测试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收缩和徐变4个性能指标并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骨料类型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不明显,但对弹性模量、收缩和徐变性能都有显著影响。粗骨料对弹性模量和收缩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细骨料对徐变的影响较为显著。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收缩、徐变早期发展较慢,而中后期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普通混凝土;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发展速度始终远快于普通混凝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粗、细骨料类型和骨料种类的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9.
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理论和试验分析,对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机理、早期开裂与早期收缩间关系,混凝土非均匀收缩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主要取决于表面水份蒸发和内部自干燥作用引起的相对湿度降低程度,同时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龄期有关。混凝土收缩量越大、弹性模量越高、受拉徐变量越小,受约束程度越高,就越容易产生开裂。单面干燥条件下混凝土结构中存在明显的内外层非均匀收缩现象,从而使混凝土表层受拉,内部受压;水灰比越小,这种非均匀收缩现象越显著。  相似文献   

20.
超长R·C·框架梁板结构温度及收缩钢筋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一种有关温度及收缩内力计算的近似公式,并以规范裂缝宽度公式为基础,推导出可用来判断R·C·框架梁板结构各部分是否超长的温度及收缩界限内力公式;对超长者,给出了温度及收缩钢筋的计算公式和配筋建议,从而为其抗裂设计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和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