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设计并采用两次共混方法,以使聚乙烯增韧聚苯乙烯.研究了第二次共混时温度、转速等因素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对一次共混和两次共混的共混物热性能、流变性能进行对比,研究表明:两次共混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一次共混的缺点,提高了共混物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2.
在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的作用下,让聚苯乙烯(PS)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在HAAKE流变仪的密炼室中进行反应共混,以使聚乙烯增韧聚苯乙烯。设计并采用一种两次共混的方法。研究了引发剂的种类及浓度、苯乙烯单体、第一次共混温度、转子转速、第一次共混时聚苯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的比例等因素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的作用下,让聚苯乙烯(PS)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在HAAKE流变仪的密炼室中进行反应共混,以使聚乙烯增韧聚苯乙烯.设计并采用一种两次共混的方法.研究了引发剂的种类及浓度、苯乙烯单体、第一次共混温度、转子转速、第一次共混时聚苯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的比例等因素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聚氯乙烯/再生胶共混工艺,硫化条件与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共混和硫化条件分别为160℃×12min和150℃×5min时,力学性能可达到最佳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阶共混工艺,该工艺可减少高温混炼时再生胶的用量,促进聚氯乙烯在再生胶中的分散,有利于共混物性能的改善,并且扫描电子是微镜证实了二阶共混工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熔融共混法将木质素与聚氯乙烯共混改性,研究木质素的掺加比例对PVC/木质素共混物结构、相容性、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与普通PVC板材比较,得出结论。通过改变木质素的掺加量,对共混物进行了红外、形貌、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及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当碱木质素掺量为10%时,共混物的相容性是最佳的,且各项力学性能比普通PVC板材要优良。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乳液共混物及其改性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三种乳液共混物及其改性砂浆的力学性能与共混物组成的关系,发现乳液共混物薄膜性能与组成的关系与砂浆的力学性能与共混物组成的关系是否相似,与具体的共混物体系有关。苯丙乳液(SAE)与丁苯胶乳(SBR)共混,改性砂浆表现出协同效应,特别是两者组成接近1:1时,共混乳液改性砂浆的抗折强度可以提高20%-40%。但氯偏共聚乳液(PVDC)与SAE或SBR共混,则改性砂浆表现出反协同效应。改性砂浆力学性能与聚合物薄膜拉伸强度关系的研究表明,改性砂浆的抗压强度随聚合物薄膜的拉伸强度提高而增大,改性砂浆的抗折强度则与聚合物薄膜的拉伸强度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7.
潘家韫 《化学建材》1992,8(4):139-141
PVC树脂和ABS树脂能相互进行改性,PVC/ABS共混物则集这两种树脂的特性于一体。阐述了PVC/ABS共混物的性能与组成的关系,介绍了它在化学建材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硼酚醛/丙烯酸树脂共混物,用锥形量热仪(CONE)研究了共混物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硼酚醛能全面改进丙烯酸树脂的燃烧性能。在实验条件下,共混物与丙烯酸树脂相比,点燃时间延长209s,峰值热释放速率降低到25%,6min内的平均热释放速率降低到18%,总释放热明显减少;共混物烟释放量减少到15%,平均产烟速率降低到1.6%,6min释放CO的平均浓度减少到60%。  相似文献   

9.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动态粘弹谱仪研究了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第三组分PI存在与否,聚氯乙烯/再生胶的共混物均呈两相结构;第三组分PI促进了聚氯乙烯(PVC)粒子在再生胶中的分散,增强PVC与再生胶的粘结。PVC粒子随其用量的增加而粒径减小。其自工未发生化学交联,与再生胶界面粘结弱。根据抽提结果并结合形态分析,提出了三元共混物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共混体系及辐射接枝共聚物PCgPS增容PC/PS共混体系的转矩流变性能和剪切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少量的PS的加入能明显改善PC熔体的流动性,共混物呈现出假塑性流体的流动行为.而PCgPS的加入则能增强这种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共混体系及辐射接技共聚物PC-g-P增容PC-PS混体系的转短流变性能和剪切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少量的PS的加入能显改善PC熔体的流动性,共混物呈现出假塑性流体的流动行为,而PC-g-PS的加入则能增强这种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聚合物共混物及复合材料的应用日趋广泛 ,其界面结构是影响材料综合性能的关键因素 ,就相间的界面反应 ,综述目前改善聚合物共混物及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酸酯乳液和硅酸钠处理木质素与PVC的共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硅酸钠和聚丙烯酸酯乳液对木质素进行处理,并考察了其与聚氯乙烯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静态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聚氯乙烯与处理或未处理木质素共混后,其流变曲线的初期扭矩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同时塑化时间缩短,而平衡扭矩则基本不变。因塑化提前而分解时间提前,加工稳定性有所下降。共混试样的静态热稳定性均有所改善,其中以单用聚丙烯酸酯乳液处理木质素的共混物为最好。从整体上看,单用聚丙烯酸酯乳液处理的木质素与聚氯乙烯的共混试样,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齐晓丽  冯文龙 《建造师》2010,(8):98-100
从研究热塑性聚氨酯和氯化聚乙烯的共混配比出发,对共混材料的相容性和相互作用方式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共混研究发现,TPu/CPE/PVC共混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相对于使用纯热塑性聚氨酯,共混物的总成本降低幅度也较大。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主要研究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改性天然橡胶(NR)的橡塑共混物的硫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低密度聚乙烯的用量、硫磺用量和促进剂的种类对共混物的硫化性能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 共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性方法。它利用混炼等手段使共混的两组分或更多的组分相互扩散,从而达到均匀的混合,并形成少量的嵌段或接枝共聚物。共混改性后,综合性能有较大的改善,这样的聚合物共混体系,在工业上常称为高分子“合金”。以氯化聚乙烯和橡胶为共混两组分的共混卷  相似文献   

17.
SBS改性沥青在高等级公路路面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高温贮存不稳定一直是限制其发展的障碍。主要研究了SBS,炭黑复合改性沥青的结构与性能.特别是高温贮存稳定性。通过改变SBS/CB共混物中二者的比例,创备出了高温贮存稳定的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18.
采用乳化沥青、水性环氧树脂及固化剂制备了不同配比(质量比)的共混物,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凝胶特性及流变行为,并采用荧光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分析仪对共混物的微观相结构和共混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水泥试块上刷涂乳化沥青与环氧树脂配比为5∶5的共混物后,水泥试块在25,45℃下的拉拔强度最大值分别为3.37,1.98MPa;当乳化沥青与环氧树脂的配比为5∶3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3.47MPa和38%,且均出现拐点;共混物的凝胶时间随温度和环氧树脂比例的增加而缩短,当乳化沥青与环氧树脂的配比为5∶5时,其50℃的凝胶时间缩短为10min左右;共混物的相结构随环氧树脂比例的增加而改变,当乳化沥青与环氧树脂的配比为5∶3时,其相结构发生逆转,环氧树脂为连续相,乳化沥青为分散相;共混物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均随环氧树脂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当乳化沥青与环氧树脂的配比为5∶3时其玻璃化转变温度最大为70℃;共混物的共混方式为物理共混.建议乳化沥青与环氧树脂的配比不宜超过5∶3.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SBS与增容树脂共混改性沥青,系统地研究了增容树脂的含量对共混改性沥青各项性能的影响,并采用荧光显微技术表征了共混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从微观和宏观角度上对增容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入增容树脂后,共混改性沥青的常规性能都得到了改善,温度敏感性降低,力学性能有所提高,微观分析发现增容树脂明显改善了SBS与基质沥青之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20.
碳纤维/聚氯乙烯共混抗静电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全  曾芄 《化学建材》1996,12(4):149-150
采用压延法和徐刮法制备了碳纤维/聚氯乙烯(PVC)共混材料,研究了其抗静电性能、形态及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