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对掺气射流在水垫塘扩散的浓度分布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实测资料表明,在冲击射流区,掺气射流不同断面的浓度分布存在一定的自模性,且近似符合高斯分布,与理讨论基本吻合,射流轴线浓度沿射流流程以双曲线规律衰减,并给出其半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低频条件下,用导荧式压力传感器对比性地量测了掺气与不掺气射流作用于水垫塘底部的脉动压强,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射流掺气后,不垫塘底部脉动压强的功率谱变化幅度增大,并随水垫深度的增加而减弱;掺气与不掺气情形,其功率谱滑有明显的优势频率,是一白噪声谱;在自相关函数图中,参挪气的R(t)-t关系曲线变化较缓,掺气变化剧烈,并出现负值;掺气还使时间积分比尺变小,频率增大。  相似文献   

3.
明渠水气两相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紊流代数应力模型计算了明渠强迫掺气水流掺气设施后的两相流动,通过求解气相的质量守恒方程求得两相混合物的掺入浓度分布。算例与实验资料比较,结果基本吻合,表明这种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以间苯二酚-甲醛为原料,添加水溶性镍盐,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掺镍碳气凝胶.通过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表征了掺镍碳气凝胶的结构.用比表面积测试及孔径分布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碳气凝胶的多孔特性,研究表明纯碳气凝胶的比表面积为487.3m2/g,掺杂后提高到593.3m2/g.掺镍碳气凝胶的电导率比未掺杂样品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纳米掺钯WO3薄膜及气致变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钨粉和双氧水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技术结合提拉镀膜法,制备了纳米结构掺钯气致变色WO3薄膜;分析了薄膜的折射率、厚度、结晶度、红外特性和表面形貌随温度变化特性;研究了薄膜的气致变色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掺钯气致变色WO3薄膜有着良好的气致变色特性。重点讨论了薄膜结构、薄膜水含量以及薄膜钯含量对薄膜变色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点蚀的316L不锈钢在酸性气田环境中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鲍明昱  任呈强  郑云萍  杜磊  鲜宁  姜放  郭小阳 《材料导报》2016,30(17):10-15, 35
国内外酸性气田的开发使腐蚀环境越来越苛刻,为满足气液混输的工艺要求,发展了耐蚀合金/碳钢的双金属复合管技术。316L不锈钢被广泛用于双金属管的内衬,在含H_2S和CO_2环境中腐蚀速率很低,然而在高含Cl-的溶液中,316L不锈钢容易出现点蚀而诱发集输管线失效,为此,就316L不锈钢在酸性气田集输环境中的点蚀进行评述。讨论了影响316L不锈钢点蚀的材质因素,Mn和Fe的硫化物及Mg、Al、Ca的氧化物等两种夹杂物均能促进钝化膜的溶解而引起点蚀;分析了316L不锈钢点蚀的H_2S、CO_2、温度、Cl-浓度和pH值等环境的适应性条件,发现H_2S环境比CO_2环境更容易发生点蚀,H_2S和CO_2对点蚀发生存在协同机制,温度升高、Cl-浓度增加和酸性介质均会增加316L不锈钢点蚀的敏感性。为进一步优化选材原则,需重点加强环境因素的协同机制、环境适应性的边界条件、点蚀发展的动力学以及新的标准研究。  相似文献   

7.
掺锑a—Fe2O3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瑞芳  张天舒 《功能材料》1995,26(4):302-304,308
用化学共沉淀与固相反应相结合的方法,在a-Fe2O3中掺入一定量的锑离子。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掺锑量(Sb/Fe原子比)小于0.2,材料仍保持a-Fe2O3的晶体结构,但是加入量〉0.2时,有铁、锑复合氧化物生成。通过分析Sb的掺入对a-Fe2O3的晶粒生长及电学性质的影响,认为该系列材料的气敏性能有大幅度的提高,是锑的掺入改变了a-Fe2O3的气敏机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掺气分流墩墩头脉动壁压采用中心及无量纲处理,用堆排序法及本文提出的最佳区间划分法进行频率等参数的统计计算,通过经验概率密度,分布函数与标准概率分布比较,依据格利文科定理判定和x^2检验两种方法,论证了脉动壁压概率分布服从正态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采用峰凸系数,偏态数判定脉动壁压的概率分布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标准气,电子气,灯泡气和激光气使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标准气所谓标准气,就是用于校正测量仪器、评价测定方法、给出未知样品气标准值的气体。由于使用标准气,即使在不同场所测定,也具有相同测定值。对未知样品气浓度的测定,用标准气定标。因此,该浓度的测定,受标准气精度所左右。以下对标准气的种类和用途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CO2分压、Clˉ浓度对13Cr油井管钢点蚀行为的影响,用电化学方法模拟塔里木油田环境进行了腐蚀试验。结果表明,在模拟条件下,13Cr钢的再钝化能力较差;Clˉ是造成13Cr钢发生孔蚀的主要原因,在较高Clˉ浓度下,点蚀诱发敏感性增强,EIS图谱的低频端出现典型的点蚀诱导期和发展期特征;随着CO2分压的增大,促使孔蚀的发生和发展,蚀孔内的阳极反应电流密度加强,溶液黏度加大,从而使蚀孔内的扩散传质过程受阻。  相似文献   

11.
掺锰钛酸钡PTC陶瓷的制备工艺及其阻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东  郑平 《功能材料》1999,30(5):512-514
着重研究了掺锰钛酸钡PTC陶瓷复合材料的优化制备工艺,测试不同掺锰浓度样口的阻温特性,分析掺锰浓度和测试电阻频率对材料阻温特性的影响,应用W.HeyWang模型说明高掺杂,高测试电场频率和低掺杂,低测试电场频率处阻温特性曲线中出现的电阻率双峰现象。  相似文献   

12.
掺硼金刚石膜的热敏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微波PCVD法将掺硼金刚石膜淀积在Si3N4基片上,用Ti薄膜作为欧姆接触电极蒸发在金刚石表面上,为防止Ti在高温下氧化,上面镀上了Au薄膜,从室温到600℃范围内测试了这些金刚石膜样的电阻(R),发现T^-1和R之间呈线性关系,若改变掺硼浓度以及热处理条件可以控制掺硼金刚石膜的热敏特性,结果表明掺硼金刚石膜显示了高的敏感性和好的稳定性,是一咱优良的热敏电阻材料。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合成、离子交换、溶剂交换、CO2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了2,4-二羟基苯甲酸钯-甲醛有机气凝胶,并经1050℃高温碳化处理得到其碳气凝胶,获得了最高理论密度为21%、最低理论密度为2%的气凝胶,发现随着溶液浓度的降低和酸性的增强,气凝胶的凝胶时间延长.采用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对样品进行了分析,观察了掺钯前后其断面形貌,掺钯后碳气凝胶中除具有碳的微晶外,还具有明显的晶体峰.  相似文献   

14.
高效隔热材料掺TiO2及玻璃纤维硅石气凝胶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珏  沈军 《材料研究学报》1995,9(6):568-572
研究了掺TiO2粉末物玻璃纤维的硅石气凝胶的热导率与气压,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这种掺杂的硅石气凝胶在高温下具有比普通隔热材料低得多的导热系数,因此用来作为高效高温隔热材料将颇具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选用5种低碳钢,通过浸泡试验、显微腐蚀试验和极化试验,考察了碳钢在3%NaCl(质量分数,下同)溶液中夹杂物诱发点蚀的规律和特点.结果表明:样品刚浸入溶液时其最初电位高于点蚀电位,钢中一些夹杂物活化,先诱发点蚀;局部活化使钢样的电位迅速下降,当降至点蚀电位之下,未发生点蚀或未充分诱发点蚀的夹杂物受到保护,不再活化;在阳极极化试验中,当钢样的电位极化到点蚀电位或点蚀电位以上,钢中的夹杂物几乎都会活化而诱发点蚀.  相似文献   

16.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硝酸铁为杂质添加剂,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铁TiO2纳米粉。以苯酚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反应为探针,评价了掺铁TiO2的光催化性能。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XRD)、荧光光谱(FS)、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手段对掺铁TiO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杂浓度和焙烧温度对掺铁TiO2纳米粉的光催化降解活性有很大影响。掺铁0.5%、煅烧温度为400℃的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在苯酚的降解中催化效率比未掺杂TiO2纳米粉约提高了1倍;并初步探讨了荧光强度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端明  郑平 《功能材料》1999,30(5):509-511
应用标准的陶瓷制备工艺制备掺锰钛酸钡PTC陶瓷复合材料,在不同电场频率下测试样品的相对介电常数-温度特性,发现当温度高于居里点后,开始不同掺锰浓度样品的相对介电常数随温升级慢变化,到达某特殊温度时,出现异常跃升;异常跃升的起始温度依赖于掺杂浓度和测试电场频率,其峰值随测试电场频率的降低而增大。通过分析相关的物理过程应用离子极化理论对测试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316L不锈钢在含Cl-环境中的腐蚀行为,采用浸泡和电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其在不同Cl-浓度溶液中不同浸泡时间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腐蚀形貌.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在含Cl-环境中的点蚀程度与Cl-浓度密切相关,随着Cl-浓度的增加,点蚀程度先增大后减弱,当Cl-浓度为3%时,点蚀最严重,当Cl-浓度超过3%时,点蚀减缓;316L不锈钢在NaCl溶液中钝化膜的形成是缓慢的,膜结构具有不完整性,为点蚀的孕育、萌生提供了结构条件,而点蚀一旦形成,在自催化作用下继续发展;316L不锈钢在含Cl-体系中的腐蚀行为是Cl-浓度与溶解氧含量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溶液中Cl-含量的增加一方面为加速腐蚀提供了物质条件,促进腐蚀;另一方面减少了介质中溶解氧的含量,抑制了腐蚀,两者的综合作用使腐蚀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19.
316L不锈钢在不同环境中点蚀形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海水中长期浸泡实验和循环伏安极化曲线测试,研究了温度、Cl-浓度、溶解氧浓度对抛光后的316L不锈钢点蚀形核的影响,确定了不锈钢在不同环境的人工海水中点蚀的萌生时间和位置。结果表明:与温度和Cl-浓度的影响不同,溶解氧浓度的增加对不锈钢点蚀形核具有抑制作用。316L不锈钢在4℃,8×10-6溶解氧浓度,10%(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浸泡后表面出现钝化膜局部破坏,点蚀形核时间为60~70天,形核位置存在MgO-Al2O3系和CaO-SiO2系非金属夹杂物。不锈钢在4℃人工海水和0.02×10-6溶氧量浓度下浸泡后,表面出现点蚀的时间为70~80天。  相似文献   

20.
美国Magnesium Elektron公司开发出一种高性能镁铸造合金,它拥有出色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抗蚀能力和铸造特性,这种合金的牌号为Elektron21,是一种高性能合金,其中掺有钕和钆以改进铸造特性。合金中的锌与钆起提高强度和硬度作用。掺锆起改进特性均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