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咸鸭蛋是我国传统再制蛋之一,优质咸蛋具有蛋清洁白不咸、蛋黄松沙出油的特点,但咸蛋加工周期长,品质不太稳定。该研究引入真空减压智能腌制设备加工咸蛋,并与泥包法和常压水淹法传统咸蛋加工方法进行对比,研究3种腌制方法对咸蛋理化性质的影响。测定腌制过程中的蛋增重、蛋黄指数、蛋黄硬化率、咸蛋的盐含量、蛋黄出油率、咸蛋质构与蛋黄风味物质。结果显示,真空减压法在12 d即可腌制出成熟的咸鸭蛋,而泥包法需要22 d,常压水腌法需要32 d。真空减压法在较短时间内就可达到与泥包法和常压水淹法腌制咸蛋的品质效果,其最终蛋黄指数、蛋黄硬化率、质构和风味物质结果均相当,达到咸蛋成熟度和质构指标以及具有特有的咸蛋风味。泥包法和常压水腌法腌制的咸蛋蛋清盐含量分别为5.32%和5.40%,口感较咸;真空减压腌制的咸鸭蛋蛋清的盐含量为4.60%,蛋黄盐含量为1.98%,达到适宜口味,整体口感最好。真空减压水腌法腌制得到的咸鸭蛋出油率(47.5%)略高于常压水腌法和泥包法(分别为46.1%和43.9%)。综上,与泥包法和常压水腌法相比,真空减压水腌法加工咸蛋可大大缩短腌制周期,且咸蛋产品的咸度适宜、出油率高,表明真空减压技术可用于咸蛋快速生产加工。  相似文献   

2.
咸蛋是我国的传统特色蛋制品,其食用方便,营养丰富的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传统腌制方法存在腌制周期长,蛋清内Na Cl含量过高的问题,因此改善咸蛋的加工技术,实现其快速腌制、控制咸蛋的盐分含量并且提高其品质很为重要。就咸蛋的快速腌制技术,低盐咸蛋的腌制及咸蛋品质控制技术的相关研究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脏蛋加工会造成咸蛋黄黑圈、变质等问题,研究清洗消毒对咸蛋黄游离氨基酸的影响。方法 在鸭蛋生产后立即进行甲醛和臭氧消毒清洗,测定了咸蛋游离氨基酸,分析了其种类和含量差异、各呈味氨基酸含量和味道强度值差异,探讨其对咸蛋黄风味和滋味的影响。结果 咸蛋游离氨基酸种类无显著变化,对氨基酸相对含量有一定影响,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比对照组分别下降3.41%、12.07%,2.23%、11.38%,2.4%、11.2%。结论 甲醛和臭氧应用于鸭蛋清洗消毒后腌制咸蛋具有可行性,综合考虑清洗对咸蛋(黄)风味的影响,臭氧对风味不利影响小于甲醛,同时可减轻蛋腥味,优选采用2 g/ m3的臭氧清洗消毒腌制前的鸭蛋60 min。  相似文献   

4.
缩短咸蛋加工时间及改善咸蛋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探讨了缩短咸蛋加工时间及控制咸蛋在保存过程中咸度过度加重的方法。结果显示:不同的酸、碱添加剂对缩短咸蛋加工时间有不同的影响,并通过采用二段式加工工艺使咸蛋品质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将酸浸减压技术应用于咸蛋的传统盐水浸泡工艺中,将各理化指标变化与传统腌制的咸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酸浸减压法腌制咸蛋过程中,蛋清和蛋黄含盐量增长率较快,生产周期由32 d缩短至6 d;与传统咸蛋相比,各指标最终结果无较大差异,符合咸蛋应有的标准。随着时间的延长,两者的出油率都达到16%以上,无显著差异,符合市场需求。GC-MS法分析脂肪酸和风味物质组成成分,得出两种咸蛋黄均含有13种脂肪酸,成分一致,相对含量上有小范围波动,但酸浸减压法咸蛋的风味物质较传统法多了4种。电镜观察发现酸处理后蛋壳表面变得粗糙,气孔暴露,有利于腌制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咸蛋     
在超市买菜的时候,我看到了标着“高邮咸蛋”的塑料盒。很久没吃过咸蛋了,更何况眼前的咸鸭蛋还声称是高邮的。于是我挑了一盒。简陋的塑料盒里装着6个咸蛋,裹了黑泥,外面还罩有一层小塑料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超市里的咸蛋都是裹盐泥的造型,不再是那种盐水泡出来的青头白脸——像胖娃娃的样子。  相似文献   

7.
echodaz:夏天的时候,妈妈做了很多咸蛋,可是现在看来成蛋黄仍然是浅黄色的,没有味道,蛋白却成得要命。到现在都还没有吃完。有谁知道让咸蛋黄出油的招?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生活》2009,(5):I0001-I0001
在二十四节气中,立夏是夏季的序曲。上海人在立夏那天要吃时鲜。在1924年出版的《老上海》中,对立夏日如此写道:“食摊粞、酒酿、梅子、樱桃诸品,手艺店铺店主必享伙友食黄鱼、咸蛋、苋菜、蚕豆诸馔。”清明前腌制的咸蛋,到立夏正好可以食用,实属时鲜。此外,开春后的鸭子,所产鸭蛋品质也最好,是制作咸蛋的上佳材料。  相似文献   

9.
咸蛋,有盐泥包和盐水浸腌两种制法.有的咸蛋,由于加盐量大或腌制时间长,成品过咸,令人无法下咽.对于这种咸蛋,可采取下述方法处理、食用.  相似文献   

10.
杨利  张程  张琪  马勇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0):203-205
咸蛋清中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由于含盐量较高,难以利用。利用适量水稀释咸蛋清,再以壳聚糖溶液絮凝咸蛋清溶液中的蛋白质,然后分离含盐水溶液,从而脱除咸蛋清中的盐。研究了咸蛋清溶液的浓度、pH、温度和壳聚糖溶液浓度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发现,壳聚糖的加入量是影响咸蛋清蛋白质的絮凝与脱盐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咸蛋清溶液pH,然后是咸蛋清溶液浓度、温度;咸蛋清蛋白质的絮凝与脱盐的最佳条件为:10g咸蛋清,加水量10g,壳聚糖溶液(1.00g/100mL)用量1.25mL,咸蛋清溶液pH=6、温度20℃,粗蛋白质回收率为86.21%。  相似文献   

11.
KCl部分替代NaCl腌制咸蛋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KCl 5%、6.5%、8.5%、12.5%不同质量分数的替代量部分替代NaCl进行咸蛋腌制,25%的饱和食盐水浸泡作为腌制对照组,通过这种混合腌制的方法可直接降低食盐的添加量,改善腌制过程中咸蛋白口感偏重的问题,以腌制出品质优良的低盐咸蛋;另外,对咸蛋中NaCl含量、蛋黄出油率、水分的相关理化指标、质地结构、色度及对微观结构影响的测定,并且对咸蛋品质进行综合感官评定。结果表明:用6.5%部分替代NaCl组较好,蛋清NaCl含量从54.4mg/g降到40.1mg/g,降幅为26.29%。感官评定的结果表明:K含量过多会有苦涩味,用KCl替代物的方式腌制的咸蛋质地结构、蛋黄松沙、出油口感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用KCl部分替代法降低咸蛋Na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单个泥腌与大缸水腌加工咸蛋品质的差异。方法 在18 ℃恒温下、用25.5% (m/m)的盐水水腌和25%的盐泥泥腌咸蛋, 测定腌制过程中咸蛋含盐率、含水率、游离氨基酸、感官评价等指标, 分析泥腌、水腌咸蛋盐分渗透规律、咸蛋含盐含水与感官品质间相关性、氨基酸味道强度值与滋味品质间的关系。结果 水腌咸蛋25 d成熟, 蛋白含盐率4.99%、蛋黄含盐率1.18%, 蛋内进盐量1.87 g, 盐利用率8.68%; 泥腌蛋35 d成熟, 蛋白含盐率3.53%、蛋黄含盐率1.87%, 蛋内进盐量1.48 g, 盐利用率38.95%。咸蛋的R值(蛋白或蛋黄的含盐含水比)、Q值(蛋黄与蛋白的平衡系数)、N值(蛋白蛋黄含盐比)均与感官品质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单个泥腌制作的咸蛋蛋白不咸、蛋黄咸鲜, 品质更好, 其盐分利用率高于水腌方式。咸蛋的R值、Q值、N值可作为评价咸蛋综合感官品质和成熟度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3.
鸡蛋是人们常用的美味食物之一,营养价值很高。鸡蛋吃法多种多样,烹饪方法也有很多种,下面几种制作方法,为家常常用,简单易行,喜爱蛋食食物的人们不妨一试。咸蛋料理2道咸蛋是平民食物,却能将平凡食物变成美味佳肴。每次想买咸鸭蛋,生怕食品安全问题而止步,这一年来在大卖场常看到有卖鸭蛋,正好拿来做咸鸭蛋。(一)自制咸蛋材料:新鲜鸭蛋(或鸡蛋)1打,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两段腌制法制备低盐咸蛋的方法,分别对两段法腌制过程中咸蛋蛋白和蛋黄的水分含量、盐分含量进行实时检测,考察腌制结束时蛋黄的出油率,并且对咸蛋品质进行综合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先使用19%盐水再换用3.5%盐水的两段法腌制工艺,咸蛋产品中蛋白盐分含量为3.64%,比传统法腌制产品蛋白盐分含量降低51.21%,口感适宜;蛋黄含盐量为0.94%,略低于传统法腌制的1.23%;蛋黄脂质渗出率为67.73%,与传统法腌制的69.22%基本相当。该腌制工艺不仅可解决传统咸蛋蛋白盐分过高、口感过咸的问题,同时也可保证蛋黄松沙出油,从而获得高品质的低盐咸蛋。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条关于咸蛋的新闻引发巨大关注:香港抽查71种食物均含有毒化合物"多溴联苯醚",其中咸蛋中含量最高。对于喜好咸蛋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大打击。这种有毒化合物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在食物中?咸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就快速腌制咸蛋技术、加工方法和原理及咸蛋清的综合利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从效率、经济、环境、可操作性等方面分析了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咸蛋由食盐腌制而成,是深受青睐的一种大宗传统蛋制品。在高盐的胁迫作用下蛋黄蛋白质-脂肪乳化体系失稳并重构凝聚,其凝聚状态是表征咸蛋成熟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明确食盐诱导作用下蛋黄凝聚机制对降低咸蛋食盐含量至关重要。本文在阐述蛋黄凝聚行为的基础上,重点综述在食盐作用下蛋黄凝胶形成过程中物化特性和微观结构变化及其内在分子凝聚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咸蛋的品质控制及低盐化工艺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苯甲酸钠、百部、丙酸钙、双乙酸钠、丁香提取物及肉桂提取物6种防霉剂对咸蛋裹料防霉特性和咸蛋腌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分别添加0.1%双乙酸钠、丙酸钙、苯甲酸钠、肉桂提取物、丁香提取物、百部到咸蛋裹料中,以蒸馏水为空白对照组,接种鲜鸭蛋表面菌液有菌液均匀涂布于培养基上,37 ℃恒温培养30 d测定各组菌落总数,初筛出3种防霉剂与咸蛋裹料复配,分别以黄泥腌制、不添加防霉剂的空白裹料作为对照,设置5个试验组腌制咸蛋,每7 d抽测一次霉变率、蛋内菌落总数、蛋白含盐率、蛋黄含盐率、感官评价等指标。结果 各组抑菌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丁香提取物>肉桂提取物>苯甲酸钠>双乙酸钠>丙酸钙>百部>空白对照,优选出的丁香提取物、肉桂醛和苯甲酸钠添加到改性淀粉为主要成分的咸蛋单个腌制裹料中腌制咸蛋,丁香提取物组的蛋内菌落总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蛋内微生物控制在×102数量级内,霉变率为0;腌制35 d蛋白含盐率低于4.5 %、蛋黄含盐率高于1%,整体感观评分最优。结论 防霉剂能显著降低改性淀粉单个腌制咸蛋的霉变率和蛋内菌落总数。按0.1 %比例添加丁香提取物可制得与黄泥腌制效果相近的咸蛋,咸蛋整体更呈现一种宜人的丁香醇香风味。  相似文献   

19.
<正>从2018年到2019年,从粽子、青团到冰淇淋、小龙虾,咸蛋黄口味正在占领世界。往远看,咸蛋黄的走红起源于零售端,数得上名的有新加坡鱼皮、冬己咸蛋黄饼干等。往近看,国内咸蛋黄口味从2016年开始,逐渐从零售端"红出圈",走进餐饮界——杏花楼排队6小时的咸蛋黄青团、乐乐茶的咸蛋黄加肉松、必胜客的咸蛋黄冰淇淋等等,都是例证。未来,咸蛋黄口味还会继续走红吗?它又会发生什么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以新鲜鸡蛋蛋黄为原料,对烹饪用咸蛋黄腌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腌制时间、温度及食盐、白酒添加质量分数对咸蛋黄出油率、色度值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优化高出油率咸蛋黄的腌制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咸蛋黄的出油率和色度值随食盐、白酒添加质量分数、腌制温度、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食盐添加质量分数1.6%、白酒添加质量分数5%、腌制温度26℃、腌制时间36 h时,咸蛋黄出油率最高,为32.73%,色度值最大,为59.88,感官评价评分为91.3分。制得的咸蛋黄调味料色泽橘黄、咸香馥郁,适于生产烹饪用咸蛋黄调味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