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宛农  魏启武  熊惟皓  索进平 《铸造》2006,55(11):1162-1165
采用高淬透性钢进行空冷淬火是一种减少铸件热处理变形和开裂的有效措施。为获得无淬火缺陷且具有一定深度的淬硬层组织,运用有限元法对60kg/m级重轨矫直辊铸件空冷淬火温度场进行了仿真计算,并根据相关模具钢连续转变曲线确定了合适的重轨矫直辊候选材料—X63CrMoV51,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矫直辊的制造和试用任务。结果表明,采取内孔填充石英砂隔离措施后,X63CrMoV51重轨矫直辊铸件在1025℃左右空冷淬火条件下的淬硬层深度基本上可以达到100mm的规定要求,且避免了油淬时矫直辊变形过大和内孔硬度过高等缺陷的出现,其使用寿命超过现有9Cr2和Cr12MoV油淬矫直辊的使用寿命,说明温度场仿真技术可以用作淬火铸件材料选择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达到钢管高精度和高质量的矫直目的,全苏管材科学研究所进行了最佳弯曲及压扁变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这项研究应用在矮直辊成对布置的普通斜辊式矫直机上,能够取得平直度较高的矫直质量(横截面无破裂口和扭曲,而且材料的机械性能变化也小)。  相似文献   

3.
钻管调质处理后,采用斜辊矫直机进行冷矫直.但矫直后钻管残余应力较大,且抗拉强度略有下降,屈服强度甚至低于标准规定的下限值724 MPa.后来,钻管调质、冷矫直后进行了500℃保温30 min空冷的消除应力处理,结果,钻管的残余拉应力转变为压应力,力学性能也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层建筑用塔式起重机采用的焊接杆件弯曲变形问题,提出了采用多辊矫直方案,方案从材料截面计算入手,进行了矫直机能力设计计算,得出了辊系的轴径、辊径和机器的矫直力、矫直力矩、传动功率参数值.通过生产验证该计算过程可以作为同类机床设计计算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前鹿岛厂厚板轧机用冷矫直机矫直厚度在40mm以下的厚板,现在,为改进矫直平直度厚板物流,于1997年8月在厚板轧机尾部设置强化冷矫直机。设备概述如下。(1)压下调整装置:有四台液压缸。(2)弯辊功能:以矫直时板宽方向压下量均匀为目的,上辊有弯辊功能。(3)辊缝补偿功能:根据压下量设定值与由辊缝检测装置实测压下量之间的偏差量,使压下用的液压缸运行,经常修正设定值补偿压下量。(4)矫直条件设定:在矫直线上弓l人过程计算机,使其能自动设定每块钢板压下量、矫直速度等矫直条件。强化冷矫直机的主要参数见表。住友金属鹿岛…  相似文献   

6.
从多斜辊矫直原理以及材料的弹塑性变形机理出发,给出了管材十辊矫直机主要的矫直参数以及合理的矫直辊辊型数据和优化修正数据,建立了矫直辊的三维模型。利用MARC对管材十辊矫直机的矫直变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研究了矫直过程中压弯量、压扁量、矫直速度和辊子倾角对矫直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矫直参数。分析了参数对矫直质量的影响规律,并对矫直效果进行了优化,提出最佳矫直方案。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方案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辊式矫直是改善板型、消除残余应力、获得合格金属板带材的重要工艺环节.但是辊式矫直机矫直过程中有关辊间张力的研究较少,使得辊间张力对矫直力能参数的影响不被人了解.通过对辊式矫直过程中施加辊间张力进行的理论分析,配合有限元模拟和实验,找出了辊间张力与矫直力之间的关系:随着辊间张力的增大,总矫直力会增大,在矫直压下量较小的情况下,辊间张力对矫直力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完善矫直理论和指导实际生产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武钢二热轧HSM2-HFL工程相关技术要求,制定了双辊系高强度板冷矫直机设计研发方案。计算矫直机参数,确定出双辊系矫直方案:钢板的厚度为3~10 mm时选用十三辊辊系矫直,钢板厚度为10~25.4 mm时选用九辊辊系矫直,并通过换辊装置将上、下辊系连同万向接轴整体拉出实现辊系更换。该方法既能满足薄板板型要求,又能解决厚板矫直辊强度的要求,且设备空间利用率高,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9.
《钢管》2017,(4)
<正>该实用新型包含:一传动部,有沿第一轴向排布的多个传送辊;一矫直部,有多个上、下矫直辊,上、下矫直辊分别沿第一轴向排布,且各上矫直辊与一下矫直辊沿第二轴向邻接配置;一缓冲部,配置于传动部和矫直部之间,缓冲部有沿第一轴向延伸的圆柱状的管壁和配置于管壁的内侧的缓冲材料层,缓冲材料层在管壁的内部界定出一沿第一轴向延伸的钢管通  相似文献   

10.
对由外方负责设计的大断面圆坯连铸机的整体工艺和非标设备进行校核计算,校核了连铸机重要非标设备的传动、力能计算,分析了动静载荷下的应力指标.针对大断面圆坯连铸的整体工艺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自主开发了结晶器液压振动、二冷动态配水、多点弯曲多点矫直辊列设计等关键模型并开发了国产化应用软件,同时利用南通钢铁有限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和配套工程的实际数据对相关软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结合宽厚板热矫直机工作辊的受力条件与高温性能要求,介绍了德国DIN标准热作模具钢X40CrMoV5—1的特性和用途,及其作为热矫直辊材料应用的力学性能、热处理工艺和切削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2.
某公司张力减径辊在轧制T91材质钢管时发生断裂。为研究断裂原因及改进措施,对张力减径辊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使用过程和制造过程等进行检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n、Cr、Ni和Mo元素含量偏低,基体抗拉强度不足,是引起断裂的内部原因;热处理温度和冷却速度控制不当,使张力减径辊心部出现珠光体和牛眼状石墨,也导致基体强度降低;使用过程中应力异常增大是张力减径辊断裂的直接原因。将改进措施固化为制造、使用、维护标准,避免了断裂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对石油套管的矫直过程,研究满足直线度要求时石油套管的矫直量与残余应力的关系,分析石油套管矫直时的变形规律,以减小矫直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提高石油套管的机械性能,为矫直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市场对高精度超细管材的需求,以现有的十辊矫直机为基础,通过研究十辊矫直机的矫直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超细管材矫直机。介绍了超细管材矫直机的主要技术要求、矫直系统的构成,分析了各个主要部件的结构特点及创新。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超细管材矫直机的有限元模型,并对超细管材的矫直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研究。根据设计要求,分析了超细管材矫直后的椭圆度、直线度和残余应力,证明了超细管材矫直机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袁厚之 《钢管》1993,(6):33-35
介绍了高铬复合矫直辊的研制及其使用情况。实践表明,使用高铬复合矫直辊轧制钢管和型钢其寿命比冷硬铸铁矫直辊高20~50倍,比锻钢矫直辊高2~10倍。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的二辊滚光机只有滚光作用,且矫直作用不明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二辊矫直滚光机矫直辊的设计方法,通过改进矫直辊变形区域的组成,使二辊滚光机同时具有良好的矫直和滚光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核反应堆包壳管的氢化物取向因子会较大程度的影响其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为此,使用6辊精密管材矫直机对?10 mm的Zr-Sn-Nb系合金成品管材进行矫直实验,研究辊缝值、弯曲量及矫直辊角度对其氢化物取向因子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矫直管材的残余应力,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高压釜渗氢试样的氢化物分布,并通过评级软件检测氢化物取向因子(Fn~(40°))。结果表明:辊缝值、弯曲量及矫直辊角度均对矫直后管材的残余应力有显著影响,并且管材氢化物取向因子随着残余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当辊缝值≥10 mm,弯曲量≤4.2 mm,矫直辊角度在31.5°~33.5°之间时管材残余正应力≤35.6 MPa,切应力≤37.8 MPa,此时氢化物取向呈周向或接近周向,氢化物取向因子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超声波探伤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Cr5支承辊大面积剥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宏观断口和探伤结果表明,该轧辊的剥落面经过了一段疲劳延伸过程,裂纹由硬化层底部起源,沿轧辊圆周,逆轧制方向发展。剥离块为辊身的硬化层,硬化层外表为马氏体,中部为索氏体,硬化层的底部组织为屈氏体。轧辊辊身传动侧存在的轧辊制造问题和热处理工艺不当是该次剥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二辊矫直原理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二辊矫直过程的分析,深入的研究了矫直的机理。建立了二辊矫直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辊形可矫直的条件和矫直精度的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20.
六辊矫直机矫直钢管管端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清国  吴沫芸 《钢管》1998,27(3):9-12
探讨了六辊矫直机矫直钢管的变形受力及其改善状况。提出了六辊矫直机对辊压扁椭圆矫直法。合理选择矫直辊间距和矫直辊装设角是提高钢管矫直精度的重要途径,合理选择中间辊的弯曲矫直压下量是全面提高钢管矫直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