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直流的大规模馈入,受端电网运行特性发生显著变化,大量本地机组关停,导致动态无功储备和电压支撑不足问题凸显,电网承受扰动能力下降,因此迫切要求配置同步调相机等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通过仿真软件对电网加装调相机前后的电压稳定裕度、引起直流换相失败的交流故障范围及短路电流水平进行仿真计算和比较分析,全面评估了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中时加装调相机后对系统运行的影响。该研究为同步调相机布点配置和参数选取提供有效参考和依据,有助于推进多直流馈入大受端电网时同步调相机配置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华东大受端电网直流接入能力评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受端电网的直流接入能力是直流多馈入电网调度运行部门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文中从大规模直流接入华东电网后带来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了限制受端电网直流接入能力的主要因素,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考虑多约束的受端电网直流接入能力计算方法。该方法根据典型方式下备选直流落点的短路容量及各直流间的交互作用程度,快速确定新增直流接入落点,进而综合考虑直流多馈入短路比、电网低谷调峰能力、有效直流惯性常数、电压稳定、暂态稳定等多约束条件,计及电网发展变化迭代增加直流接入容量,最终给出电网直流接入能力。在IEEE 39节点系统中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基于该方法对华东电网开展直流接入能力评估,为提高直流多馈入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多馈入直流受端系统在高压输电系统中逐渐增多,故障情况下大范围潮流转移将对受端电网的电压稳定构成冲击,严重情况下,甚至会造成电压崩溃。针对多馈入直流受端电网静态电压稳定性,提出了一种综合应用连续潮流法、严重故障筛选法、模态分析法快速求取静态电压稳定极限、节点相对参与因子等指标开展薄弱区域识别的方法。应用于江苏南部受端电网,并针对薄弱区域提出了电压稳定提升措施。计算结果显示,江苏南部受端电网静态电压稳定薄弱区域位于苏州电网及锦苏特高压直流近区,在电压稳定薄弱区域安装STATCOM,能够更好地提升苏南直流受端电网电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稳定运行,提出一种静态稳定约束下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的最大受电能力估计方法。首先,基于奇异值理论推导出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静态电压稳定约束;然后,在考虑静态电压稳定性约束的情况下,建立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优化调度模型;接着,给出一种计及静态电压稳定约束的优化调度模型分段线性求解方法,并基于该方法给出最大受电能力估计方法;最后,通过修改的IEEE39节点系统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受端电网交直流受电规模和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规模高速增长,电网特性发生根本性变化。在多回直流集中馈入和新能源高比例电力渗透的背景下,受端电网存在电压失稳的风险。围绕受端电网实际,从关键断面强弱、故障形态、电压支撑能力、直流动态特性、新能源故障特性以及负荷动态特性6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受端电压稳定问题。分析结果对于优化受端电网运行方式,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快速求解特高压多直流馈入后,受端电网的最小开机方式,文中以多直流馈入河南电网后的电压稳定特性为例,求解了电压恢复薄弱区域及其制约故障,提出了一种暂态电压恢复关键时段指标,可直接量化衡量受端电网暂态电压恢复关键时段水平,并提出了一种迭代搜索受端电网最小开机方式的流程。该流程以开机方式和多直流馈入功率之和等可控因素为输入变量,可快速求解受端电网最小开机方式,目前已应用于华中电网2021年运行方式的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7.
准确量化LCC-HVDC(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及VSC-HVDC(电压源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多馈入系统的传输极限和电网强度是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之一。通过改进传统LCCHVDC交直流系统的电网强度量化方法,提出了量化混合直流馈入系统电网强度的短路比指标,以此分析交直流系统的传输极限。首先,根据潮流方程建立混合直流馈入系统的准稳态模型;其次,通过分析雅克比矩阵奇异性与直流馈入系统功率传输极限的关系,得到用于评估混合直流馈入系统中LCC-HVDC传输极限的短路比指标,并分析指标临界值与VSC-HVDC运行方式的灵敏度关系;最后,通过PSCAD/EMTDC及MATLAB平台验证了短路比指标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VSC-HVDC在受端定电压控制方式下具有更好的电压支撑能力,同时VSC-HVDC的运行方式对LCC-HVDC传输极限的影响较小,可通过所提指标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多馈入直流的接入对江苏电网安全稳定性会产生较大影响的问题,建立基于多馈入等效短路比、多馈入影响因数和换相失败系数对多馈入直流接入电网的安全稳定性评估方法,并应用于江苏电网安全稳定性仿真分析计算中。多馈入影响因数指标计算结果表明,江苏电网属于强交流系统,其安全稳定性较高,满足安全稳定运行要求。其中锦苏直流位于受端中心,容量较大,严重故障下容易发生换相失败。通过在锦苏直流近区电网安装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能够改善直流换相失败问题。  相似文献   

9.
多直流馈入的受端电网由于多直流落点受端系统的交直流相互作用复杂、直流馈入功率大,存在着交流故障引起多条直流同时发生换相失败的风险、区域间潮流交换困难、短路电流水平超标等问题。柔性直流输电以其快速灵活的调节功率、不增加系统短路容量等优越特性,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异步联网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利用柔性直流输电的技术优势来进行电网分区,不仅可以降低甚至消除交流故障期间交直流系统间和各个直流系统相互之间的耦合,还可以向系统提供无功支撑,减少因交直流系统相互影响而带来安全稳定问题的发生。本文引入了短路电流裕度、多馈入短路比、引起直流换相失败的短路故障比例、短路故障造成直流功率丢失的比例等受端电网网架评估指标,对以江苏电网为代表的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现状进行评估。通过应用柔性直流分区技术后的评估指标对比,江苏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多直流馈入华东受端电网暂态电压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瑶  汤涌  郭小江  周勤勇 《电网技术》2011,35(12):50-55
基于2015年“三华”特高压规划电网的丰大运行方式,利用短路比和多馈入短路比指标分析了华东受端电网的强度,并讨论了受端系统网架调整和直流系统落点位置对短路比/多馈入短路比的影响。采用PSD-BPA暂态稳定程序,分析了华东受端电网在各种故障下的暂态电压稳定性。结果表明:直流系统落点位置对华东受端电网强度的影响较大;交直流...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系统)的作用原理、 控制要求及配置原则后提出对 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系统)的五项基本要求, 它们是: 装置(系统)及其控制措施动作 的高 度可靠性;控制措施投入后对维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充分有效性;能识别扰动的严重 程度并在必要时才启动控制的相对选择性;对不同电力系统及其发展的一定适应性;对电网 安全稳定运行产生的显著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电力系统小信号稳定性分析和控制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小林  王早兰  阎晓霞 《电力学报》2004,19(4):276-279,282
介绍了电力系统小信号稳定分析和控制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提出了小信号稳定分析和控制研究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结合山西电网实际运行和规划,对山西南部电网2014--2015年各种方式下的线路潮流、主变压器潮流、N~1静态稳定校核、暂态稳定等电网安全稳定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就2001年华东电网状况、电网结构对可能出现的运行方式的适应性和合理性、主干网络承受大干扰的能力、电网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等方面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机理上研究了风火联运送出系统的静态稳定性和静态稳定极限的规律。采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变速风电机组功率控制快速灵活,在静态稳定分析中可以忽略其快动态,将风电简化为功率注入模型,系统动态过程中风电功率可以用代数方程描述。基于电力系统经典模型方程,提出了一种风火联运送出系统的三角变换模型方程,推导了发电机和送出断面的静态稳定极限随风电功率的变化规律。在风火联运送出系统中,风电功率由零开始增加的过程中,发电机的静态稳定极限始终下降,而送出断面的静态稳定极限则先增加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测试系统和实际系统中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风电机组对小干扰和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风电装机容量在电力系统中渗透率的逐步提高,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样,就很有必要系统地分析风电机组对电力系统小干扰和暂态稳定性的影响,以便研究针对性措施。在此背景下,对3类常见的风电机组接入后的电力系统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首先给出了这3类风电机组的动态模型,之后以美国西部联合电力系统(WSCC)3机9节点系统为例,采用特征值分析和动态时域仿真方法,系统地比较了在同一母线接入异步风电机组、双馈风电机组、永磁直驱风电机组与接入同等容量同步发电机组对小干扰稳定和暂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类风电机组并网对小干扰稳定和暂态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大规模风电接入对江苏电网安全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大规模风电接入后对江苏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有必要分析研究大规模风电接入后对江苏电网安全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江苏电网和风电2015年的规划数据,分析研究不同风电接入比例下,江苏电网断面潮流和枢纽节点电压的变化及其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潮流计算和N-1校验的结果,分析电网内重载线路故障时的极限切除时间,考核电网的暂态稳定性。针对大规模风电并网后,江苏电网存在的安全稳定隐患提出了相关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静态功角稳定和静态电压稳定判据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指出用传统的静态功角稳定的静态稳定储备系数评估系统静态功角稳定性的不足在于其过于乐观,并容易造成认识上的误区;静态功角稳定和电压稳定的极限均是求取系统潮流的极限值,但静态功角稳定的推导是建立在单机无穷大系统基础上,静态电压稳定的推导则是建立在电源电压恒定的基础上。从电能物理传输原理上对静态功角稳定判据和静态电压稳定判据进行了推导,从而纠正了由于2个不同假设条件推导出的静态电压稳定和静态功角稳定判据的不足,得出了统一的结论。指出通常当线路两端相位差在45°以内时失稳是静态电压稳定失稳,而超过45°是静态功角稳定失稳;传输感性无功功率影响系统的静态功角稳定,将造成系统静态功角稳定的下降和传输功率的下降,而传输容性无功功率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9.
孙建波 《湖北电力》2002,26(4):63-64
针对湖北电网稳定控制装置(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湖北电网的稳定控制系统模式,同时也对构建新型稳定控制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电压失稳表现为母线电压不可逆转的急剧下降,其灾难性后果是系统崩溃。描述了电压不稳定现象并进行了解释,分析和评述了各种基于静态和动态的电压稳定性研究方法,以及电压稳定的指标计算、预想事故选择和控制措施,总结了各阶段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尚未解决的问题,指出了电力系统中电压稳定性分析模型、分析方法和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