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烤烟新品种中烟14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烟14(定名前称4014)系以金星6007作母本,Speight G—28作父本,1973年杂交,于F_1、B_1F_1用金星6007连续回交两次,至1983年育成。经本所1981、1982两年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497.23斤,均价0.645元,亩产值320.71元,上等烟占2.01%,中等烟占41.55%,比对照品种金星6007增产9.7%,均价提高24.5%,亩产值增加36.1%,上中等烟比率显著增加。1981年参加山东省烤烟良种区城试验,三个点平均亩产385.93斤,均价0.788元,亩产值303.02元,上等烟占5.31%,中等烟占47.81%,比金星6007增产8.43%,均价提高13.8%,亩产值增加21.87%,上等烟增加1.52倍,中等烟增加15%。烟叶外观品质与金星6007相仿。烤后叶片较薄,淡黄或正黄色,尚油润。吃味尚纯净,有香气,劲头适中,微有杂气。烟叶化学成份尚协调。田间生长整齐,长势较强,耐旱,中抗黑胫病。属丰产型品种,适宜在丘陵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农科院于1983年12月23号组织省、地、县有关专家对烤烟品种庆胜二号进行了鉴定。庆胜二号系河南省农科院烟草所于1974年-1977年从净叶黄中系统选育而成。经几年区试和生产实践,表现良好。如1982年区试四个点平均亩产364.5斤,均价1.04元,上等烟6.28%,亩产值379.4元,比对照品种长脖黄增产16.96%,均价提高20.51%,上等烟增加88.07%,亩产值增加53.03%:1983年庆胜二号又参加了省科委主持的区域试验,其增产增质幅度与1982  相似文献   

3.
“提纯401”,是福建省永定县农科所自1975年起,用5年时间,从“401”品种单株选育田中经系统选育而成。据全省1980、1981连续两年区域试验鉴定,提纯401平均亩产268.7斤,上中等烟占78.5%,斤烟均价0.891元,亩产值239.4元,而对照品种401则分别为  相似文献   

4.
烤烟新品种"K326"是美国1981年杂交育成品种,杂交组合是McNair255(McNair30×NC95),在美国推广速度最快,种植面积最大.我州1986年引进试种,参加了全国和全省品种区域试验,表现较好.1987年全国烤烟品种区域试验华东西南片区试验中单产、质量均居首位,同年我州品比试验中,单产和收益均超过对照红花大金元,亩产191公斤,亩产值520元,均价2.67元/公斤,上等烟占18.63%,上中等烟占84.92%.同时还进行了4.1亩生产试验,亩产224.5公斤,亩产值825.61元,均价3.68元/公斤,上等烟占47.13%,上中等烟占88.94%.  相似文献   

5.
烤烟新品种中烟90是根据基因重组和累加效应原理,通过 G-28、单育2号和净叶黄三亲本复合杂交,经加代繁殖和混合选择,于1990年育成。1991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1992年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其原烟多桔黄或金黄色,光泽较强,结构疏松,厚度适中。还原糖19.30%,尼古丁2.24%,总氮1.85%,钾(K_2O)2.48%,糖碱比8.62,氮碱比0.82,主要化学成分适宜,比例较协调。卷烟评吸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多,劲头适中,燃烧性好。烟叶外观质量与 G-28和NC89相近,内在品质优于 NC89。与 G-28相当。经六年多点试验、全国区试和生产示范,中烟90平均亩产176.3kg,均价2.89元,上等烟25.22%,亩产值513.72元。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7.64—27.81%,均价提高0.28—1.14元,上等烟增加2.67—8.28个百分点,亩增收102.84—165.92元,提高30.86—38.28%。高抗黑胫病,抗气候斑点病,耐赤星病和花叶病。主要农艺性状遗传相对稳定。具有优质、稳产、多抗(耐)、适应性广、抗逆力较强、耐肥和易烘烤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1983年,河南省邓县在湍河沿岸的湍南、槐树、张自等5个大队1700亩保水、保肥性能良好的黄壤上和黄老土上种植烤烟品种 G140,获得了平均亩产314.6斤,比82年减产45.4斤:均价0.87元比82年提高26.1%:亩收益净增31.3元。上、中等烟由82年的43%提高到71.28%;单叶重达5-7克。评吸鉴定认为,香气较浓、青杂气少、劲头适中。烟叶质量达到河南省六十年代的最高水平。1700亩烤烟实现优质适产,除了选用优良品种,降低种植密度(1300株亩),控制留叶数(20-23片株),及时打顶抹杈,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烟草总公司与美国奥斯汀烟草公司关于“优质烟技术合作开发研究”的协作要求,八五年我们在舞阳县孟砦乡柴庄村进行了示范试验。试验田土质为黄沙壤土,有机质在0.953~1.187%,速效磷1.6~24.8ppm,速效钾54~62ppm。供试面积75亩,品种G140。在中国烟草总公司和美国奥斯汀烟草公司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科技人员的努力下,一年试验成功,平均亩产330.5斤,亩产值425.93元,斤烟均价1.289元。上等烟占13.94%,每亩产中一烟1.34斤,中等烟占86.07%,下低等烟占0.99%,生产出符合出口烟要求的原烟13000多斤。烘出的烟叶色泽桔黄,烟碱含量腰叶2.57~2.97%,上部叶达3.09~3.48%,总糖19.16%,  相似文献   

8.
育苗是烤烟生产的主要环节之一。足够的、能在最适期移栽的壮苗,对于烟叶产量质量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贵州黔西县为例,在使用薄膜育苗以前,最好的年成是1965年,亩产140斤,每担均价38.34元,黄烟占50%;早烟(6月5日前移栽)面积不到30%。1969年开始推广薄膜育苗。1971年薄膜育苗面积占23.88%,早烟(5月20日前移栽)占32.52%;亩产150斤,均价51.06元,黄烟占60.55%。1975年薄膜育苗面积占93.76%,早烟(4月30日前移栽)占84.70%;亩产273斤,均价60元,黄烟占74.55%。当然,品种、烤房、耕作制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长葛县后河公社王买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以批修整风为纲,狠抓路线教育,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反复实践,掌握规律,二茬烟连续三年获得丰收。一九七二年40亩二茬烟平均单产209斤,均价0.60元,包括头茬烟平均亩产达到608斤,均价达到0.67元,亩产值407元,粮食亩产858斤,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大田县的烟草生产是1988年刚起步的。在第一年的烟草生产中我们发现,我区发展春烟生产所处的生态环境条件极有利于后作的布局。前作烟草后作制杂交稻种的轮作制度将是夺取单位面积产量产值的较理想配套措施。1989年我们联合了县种子公司、农技站,安排了四个乡镇五个村试行前作种烟后作制杂交种子200亩的配套生产。经验收全县199.4亩烟制面积,收获烟叶421.01担,平均亩产211.1斤,担均价267.46元,平均亩产值达564.72元;制种产量达60285.2斤,平均亩产量302.3斤,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11.
海城县马风公社石门大队第三生产队,多年来是鞍山市烤烟优质丰产先进队。1982年我们在这个队进行了烤烟地膜覆盖栽培试验,面积15.1亩,平均亩产612.7斤,均价0.928元,比不覆盖的增产25%,均价高14%。地膜覆盖栽培,烟株早长快发,早成熟,而且底叶泥土少,无等外烟,较大地提高了烟叶等级。尤其中上等烟占的比例,明显增加,覆膜的占74.7%,比对照增加15%。下等末级  相似文献   

12.
河南襄城县茨沟公社方窑大队第六生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以批修整风为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实行科学种田,获得了粮烟双丰收。一九七二年粮食亩产903斤,烟叶30亩,单产524.6斤,均价0.904元,亩产值474元,上等烟可达20.1%。  相似文献   

13.
襄城县王洛乡庙宋村烟叶技术员宋万长85年种 G-1403亩,至7月27日前六炕交售中二117.5斤,中三466.5斤,中四34斤,共618斤,斤烟均价1.36元:第七炕交售中一13斤,中二81.5斤,中三19.5斤,收入203.06元,斤烟均价1.78元。烤后的中部叶单叶重6.5克。宋万长种植的 G-140所以烤出高质量的烟叶,主要是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其具体做法如下: 1、合理施肥每亩施草粪2方,饼肥20斤,复合化肥20斤,钾肥30斤,移栽时施入穴内。 2、缩小密度,适当稀植宋万长的烟地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农科院凤阳烟草研究所选育的烤烟新品种“7618”,于1983年3月2日在滁县通过技术鉴定。“7618”是安徽省采用单倍体育种法育出的第一个品种,自1976年以来,经过广东高州县和本省22个点试验、示范和生产试种,表现品质较优,产量较高,平均亩产300.1斤,每担均价68.80元,亩产值205.10元,比对照品种“春雷三号”均优。其抗黑胫病能力较强,在生产上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该品种通过技术鉴定后,可作为一个新品种在安徽烟区扩大试种、推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烤烟主产县之一的邓县,1984年种植 G—140五万多亩。以两个万亩优质示范区为例,均价达0.94元,每亩净收益295元,上中等烟比例81%,内在质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G—140将成为邓县烤烟的当家品种。邓县是1983年引种 G—140成功的,1984年在以两个万亩优质示范区为重点的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应用银灰色地膜避蚜防治烟草黄瓜花叶病示范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黄瓜花叶病(CMV)是我国烟草上最严重的病毒病害,主要由蚜虫传播,试验指出:烟田有翅蚜喜黄色,忌银灰色,利用有翅蚜这种习性,采用银灰色地膜来拒避蚜虫,经1982—1983年大田试验,银灰色地膜避蚜防治 CMV 效果显著,而且稳定。1984年在重病区滕县进行了大面积防治示范,结果指出:应用银灰色地膜覆盖防病效果达88.24—98.17%,效果显著。应用银灰色地膜覆盖平均亩产烟叶346.0斤,不盖膜(对照)平均亩产181.6斤,每斤烟叶均价提高0.194元,每亩增收148.67元,经济效果显著。于6月29—30日在滕县召开的鉴定会认为:应用银灰色地膜避蚜防治 CMV 效果显著,经济效益高,方法简便,可以通过科研成果鉴定,并在烟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作为防治 CMV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今年种植的55800亩烤烟,获得了大面积丰收,质量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全区今年共收购烟叶17.5万担,平均单价每斤0.781元,比历史上最高的1979年每斤提高了0.135元。上中等烟占总收购量的60.2%,比1979年增长了19.4%,比前五年收购的上中等烟的总和还多28%。同时全区出现了一大批“冒尖队”。海林县新安公社新安三队60亩烤烟,亩产404厅,均价高达1.21元,上中等烟高达93.6%。去年,平均单价每斤达到1元以上的,全区只有1个生产队,今年达到42个。  相似文献   

18.
山东昌潍地区这个地区1979年栽种了65.6万亩烤烟,平均亩产330斤。年终统计已收购烟叶173.65万担,其中上、中等烟占45.07%,均价为每担55.1元。同1978年相比,烟叶内在质量有所提高,尤其是燃烧性,有很大的改善,但产量与均价略低。产量与均价不及上一年,主要是烘烤和经营管理中有问题造成的。79年春寒,栽烟固然晚了一些,但已经到了应该开炉的时候,却被忽视了。全区6.05万支烟炉,到六月底仅开炉0.25万支。到了应该全部上炉的时候,正是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提高卷烟产品质量,昆明卷烟厂于1978年在云南建水、羊街等地建立了烟叶原料基地.种植了5000亩由美国引入的斯佩特-G28品种,该品种不仅颜色金黄、正黄,叶片厚薄适中,组织细致,油润丰满,而且香气质好、香气量足,产量也较高,平均亩产353.8斤,比红花大金元和其它品种增产23.8%,均价0.73元/斤,比红花大金元  相似文献   

20.
Speight G-80是美国斯佩特种子公司用Speight G-45和 Speight G-28杂交选育而成的。株式筒形,株高110厘米左右,茎围和节距适中,叶数20~22片,腰叶长52~56厘米,腰叶宽22~27厘米,主脉中等,叶形椭圆,叶色与 G-140相近,叶面较平,叶片厚薄适中。移栽至中心花开放60~66天。栽后长势较弱,发苗慢。高抗黑胫病、青枯病和线虫病,气候斑和赤星病较轻,不抗花叶病。产量中等,一般亩产150多公斤,单叶重7克左右,烤后叶色较深,近似桔黄色,油分好,1987年原烟(中黄三级)化学成份分析: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