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伟 《网友世界》2014,(13):177-177
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人民进行军事斗争的实践中,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思想。探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更加深入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总纲,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及全国高教改革形势对高校发展及人才培养的要求,重点阐述了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论述了把"三个代表"要求落实到加快高校改革与发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接班人、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及师德建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实践等四个方面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使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众多新挑战,高职学院辅导员是高职学院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在高职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线。高职学院辅导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满足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即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生活、心理健康、职业发展等几个方面的导师和引导者。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须与时俱进,根据教育环境、教育要求的新变化,以新的思维方式和视角来审视、探索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党中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具体涉及改进调查研究内容。高等学校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进行科学的专业设置、如何进行科学的人才培养等方面着力改进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概念格的形式背景的知识约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格作为一种数学方法在数据挖掘和知识处理中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概念格提出了关于形式背景的知识约简理论,并借助于粗糙集理论中关于信息系统知识约简的思想,给出了概念格中形式背景约简的判定定理和相应的可辨识属性矩阵,从而为概念格中形式背景知识约简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卢真 《网友世界》2012,(15):37-38
新时期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关系着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之根本,本文具体论述了在现阶段我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转变观念,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位置以及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并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后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改革创新的同步。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多重矛盾并存的客观现状,该现状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观念,积极创新,探索可行性教育方式,确保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以往人类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其相应的理论研究也从未间断过。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受多种自发因素的影响,其人格和行为的发展有多重可能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教育和影响它,将其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并使其达到应有的高度和水平,没有科学的教育内容,不可能有成功的教育,因此必须科学地解决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个智能数字电路CAI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思想和方法。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方法,将面向对象方法、人工智能技术和理论、CAI技术和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着重介绍关于课件的设计、知识的表达以及推理机的实现等有关内容。最后介绍了一个关于表达式匹配的值匹配方法和一个实用的受限图形匹配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认知灵活性理论指导下的网络教学交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认知灵活性理论的涵义及其关于学习和教学的观点;探讨了认知灵活性理论对开展网络教学交互设计的启发性意义;从"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两个方面,探究了认知灵活性理论柏导下的网络教学系统中的交互设计。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 ,完成好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任务 ,是培养跨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性举措。文章结合教学实践 ,阐述了搞好“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工作 ,真正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必须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conclusions drawn by Osherson and Smith ["On the adequacy of prototype theory as a theory of concepts", Cognition 9 (1981), pp. 35-58] concerning the inadequacy of the apparatus of fuzzy set theory to represent concepts. Since Osherson and Smith derive their conclusions from specific examples, we show for each of these examples that the respective conclusion they arrive at is not warranted. That is, we demonstrate that fuzzy set theory is sufficiently expressive to represent the various strong intuitions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regard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simple and combined concepts that are described by Osherson and Smith. To pursue our arguments, we introduce a few relevant notions of fuzzy set theory.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意志往往比较薄弱,需要借助于外部力量进行强化,文章运用成就动机理论,希望借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15.
16.
Our study was initiated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employees’ non-work-related computing (NWRC) behavior by comparing two models, one based on Triandis’ theory of interpersonal behavior (TIB) and the other derived from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TIB-based model had higher explanatory power than the TPB-based model. Specifically, affect, social factors, and perceived consequence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employees’ intention to engage in NWRC, while intention to engage in it, habit, and facilitating conditions determined employees’ NWRC behavior.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SWARM在博弈论中的仿真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首先概要阐述了博弈论的发展与困难,其次探讨了SWARM技术形成与复杂适应系统CAS的联系并仿真分析了一个重复博弈模型,最后对SWARM在博弈论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粒度计算研究综述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粒度计算GrC(Granular Computing)是信息处理的一种新的概念和计算范式,覆盖了所有有关粒度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的研究.它是词计算理论、粗糙集理论、商空间理论、区间计算等的超集,也是软计算科学的一个分支,已成为模糊的、不完整的、不精确的及海量的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和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粒度计算的发展动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粒度计算的主要理论模型与方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question: What are the criteria that an adequate theory of computation has to meet? (1) Smith’s answer: it has to meet the empirical criterion (i.e. doing justice to computational practice), the conceptual criterion (i.e. explaining all the underlying concepts) and the cognitive criterion (i.e. providing solid grounds for computationalism). (2) Piccinini’s answer: it has to meet the objectivity criterion (i.e. identifying computation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explanation criterion (i.e. explaining the computer’s behaviour), the right things compute criterion, the miscomputation criterion (i.e. accounting for malfunctions), the taxonomy criterion (i.e. distinguishing between different classes of computers) and the empirical criterion. (3) Von Neumann’s answer: it has to meet the precision and reliability of computers criterion, the single error criterion (i.e. addressing the impacts of errors)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analogue and digital computers criterion. (4) “Everything” computes answer: it has to meet the implementation theory criterion by properly explaining the notion of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20.
基于Rough Set理论的推理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Rough Set理论中属性域约简、决策表及Rough算子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Rough Set理论与模糊集理论及证据理论的关系,着重对基于Rough Set理论的推理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