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文从文化生态系统的角度.以生态美学为理论指导,提出工业文化景观生态艺术创作的具体策略与方法。通过营造文化生态意境.诠释场地生态现象和创造生态艺术语言等创作过程,以其内在结构为参照系.对工业文化景观的文化生态艺术因子进行保护,选择.扬弃和重构,实现后工业文化景观创作中科学、艺术、生态和文化的高度完美统一.从而有效利用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  相似文献   

2.
在地域文化被重视和新地域主义渐渐崛起的今天,我们应当从地域特点与场所精神出发,寻求符合场所精神的现代设计方式。论文以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常德园的设计为例,在对地域文化诸要素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景观要素,结合场地特征,运用新地域主义的表现手法,重构具有常德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园林。  相似文献   

3.
工业建筑是后工业文化景观构成要素中,积淀城市文脉与工业文化最多的重要景观资源。本文以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中的建筑景观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传承工业建筑文脉的方法与策略,通过遵从工业历史文化空间和凸显工业建筑景观标志来实现对工业建筑的改造,以实现后工业文化景观创作中建筑文脉与城市文化的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利用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  相似文献   

4.
世界文化遗产框架下的工业遗产有关概念界定模糊,很难形成对于以德国鲁尔区为代表的区域性的综合工业景观进行整体解读的视角。以地理学视角拓展出新的"混合型工业文化景观"概念,提出了"本体性"和"构建性"的观察视角,从而对工业文化景观进行新的阐释。运用"清单盘点和空间区划"等文化景观研究方法对工业文化景观要素和结构进行科学分析,对区域结构、场地和文化意识进行重构,并与当代经济文化发展相融合。为解决中国当前工业遗产面临产业转型背景下的发展问题提供创新性的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构成要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阐述了文化景观这一新的遗产类型的起源和概念;借鉴西方国家的类型划分标准,结合历史遗产的地域文化特性,将我国文化景观划分为设计景观、遗址景观、场所景观、聚落景观和区域景观5种类型;按照其物质载体和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将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划分为物质和价值两大系统,物质系统分为行为、建筑、空间、结构、环境5个要素,价值系统分为人居文化、产业文化、历史文化、精神文化4个要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文化景观类型与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地域文化逐渐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应当从地域特点与场所精神出发,寻求符合项目本质的现代设计方式。论文以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博常德园的设计为例,在对地域文化诸要素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景观要素,在小尺度空间内将具有典型性的地域性景观意向连续展开。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与意境的景观空间,重构具有常德特点的文化景观园林。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香格里拉地区因其千姿百态、民族各异的传统村落而成为村落文化景观富集区,但目前的规划重物质而轻文化。总结传统村落的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村落文化景观的内涵,论述“场景人物精神”三者的辩证关系,提出从文化景观视角进行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研究。以小街子村为例,说明场景、人物、精神这3个要素在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系统中的协同作用和统一关系,得出以下结论:避免仅关注村落“场景”而忽视“人物”和“精神信仰”,注重文化景观系统及节点要素的梳理和维护,保护历史文化要素空间,审视“外力”,守住场所精神,建构出“文化-空间-时间”的村落文化景观多维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8.
旧工业区的重构正是展现创新能力、体现城市文脉、增加城市体验感的绝佳场所.通过重现场所环境,整理场所空间,突出场所内涵,优化并传承场所中的工业精神、人文精神、城市精神.将场所精神赋予旧工业建筑,将城市的文脉融入旧建筑区的重构,让居民体验出整体的空间情景并找到对空间的归属感,使旧工业建筑区在新时代吐故纳新,涵养城市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9.
文化景观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在客观环境基础上,通过叠加文化特质而形成的景观,文化性是文化景观的核心表征。然而,当前文化景观的设计普遍文化性不足。通过对场地与场所的解析,得出场所是人化(文化)了的场地,从物化“场地”转变为人化“场所”,是一种解决文化景观设计中文化性不足的重要路径的结论。进一步提出在文化的场所驱动下,文化性设计的方法包括意向文化选择、场所要素控制(时间物、氛围感与事件)、场所空间表达(人的位置与景的布置)3个层面,并以营口楞严寺西路的4个院子为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例证。  相似文献   

10.
倪琪  许萍 《中国园林》2012,28(8):86-88
杭州西湖是历史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审美实体之一,在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西湖的成功申遗证明了西湖文化景观作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历史原真性、独特性和唯一性。在研究西湖文化景观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涵的构成要素、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西湖文化景观是以物质表象传达文化精神、因文化精神彰显景观深度、依题词点景实现意境升华,并通过分析其中的内在关系来解读西湖的普世价值,为后申遗时代的西湖文化景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李小云  段亚鹏 《当代建筑》2021,(11):102-105
文章基于"场所—事件"城市更新理论,在对安源煤矿历史文化与工业遗迹遗存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安源煤矿"场所—事件"资源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历史、科技、文化、社会和艺术价值,提出构建工业遗产更新活化要素体系,挖掘激活工业要素、提升场所事件关联价值,营造多元事件场所、丰富多样空间体验,重塑场所事件精神、传承历史文脉等更新策略,为资源型工业遗存地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邵龙  赵晓龙  姜丽 《华中建筑》2010,28(3):129-132
该文将文化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整合研究,注重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合理配置以及工业文化生态环境的协调和优化整合,通过对后文化景观资源整合结构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的整合途径和整合模式,以提高其整体效益,从而实现城市工业文化生态系统平衡和工业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朱玲  孟航旭 《中国园林》2012,28(12):55-59
文化景观的创作是以地域的自然人文环境为基础进行的空间场所的整合,因此,它与生俱来的具有地域景观的特性,在展现自然风貌特征的同时,更要注重其场所精神的提炼与表达。以觉华岛东海岸步行景观路项目为例,在充分理解场地现状条件及可利用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岛上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对东海岸景观路进行场域的规划与表达。  相似文献   

14.
简要描述了卫工河的历史沿革,分析了卫工河景观更新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生态水系景观、工业文化景观、人文场所景观三个更新策略,以及在景观要素、景观空间、景观组织等方面的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传统风貌区遗产碎片化及历史文脉中断的 普遍现象,从强调遗产载体“物质-价值”关联的文化景观视 角出发,以重庆市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传统风貌区为例, 借助历史档案调查和实地考证,回溯再现传统风貌区近百年的 时空变迁过程,厘清文化价值层积演化的内在规律,发掘物质 空间与地域人文信息,剖析其文化景观构成要素,最终从价值 体系构建、文化空间织补、建筑风貌提升和场所功能重构4个 方面探讨了传统风貌区保护更新策略,搭建了传统风貌区保护 与更新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6.
文化景观概念的提出使得遗产地的保护从对单一对象的保护扩展为对"场所"的保护,从静念保护转变为活态保护,这种转变充分彰显了文化景观遗产的时空特性.以我国大多数风景名胜类的文化景脱为例,由于其发展演变的时期较长,地域分布广阔,逐渐形成了要素多元、结构分散的特征.如何整合庞杂而分散的文化景观资源是在对风景名胜区进行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太原市太龙泉寺风景区文化景观保护为例,通过对文化景观遗产相关理论的解析以及对"场域"理念的应用,建构更加完善的文化景观价值评估体系,并针对景观资源整合、景观风貌呈现进行策略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哈尔滨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态恢复、工业建筑再利用、重构场所精神等方面,阐述了该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策略,为哈尔滨乃至东三省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朱志琴  郭青海  李达维 《园林》2023,(8):108-116
乡村文化空间作为传统人居智慧与场所精神的体现,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加强乡村文化空间建设,提升乡村文化服务功能,与自然生态相结合开展文化景观可持续设计,以进一步满足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珪后村文化空间景观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和Fragstats等空间分析软件,选取体现乡村文化景观发展特征的景观指数,对乡村物质文化景观空间的形态和结构进行量化分析。结合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理论,探讨乡村振兴中生态振兴对文化振兴的触发作用,提出景观可持续设计策略,以期为乡村生态振兴促进文化振兴寻找实现路径,为乡村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提供方法和案例支持。  相似文献   

19.
陶茂峰  何依 《华中建筑》2015,(1):133-138
该文以宁波工业发展脉络的梳理和甬江北岸生产流程的分析为基础,探讨甬江北岸工业遗产的时间特征与空间特征,以当下遗存现状为载体,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中持续关注工业遗产特征的延续,注重遗产特征的价值转换。探讨场景转换、场所重构和基础设施利用三个设计问题,记录历史,融入未来,塑造旧要素与新空间共生的城市景观,为振兴衰败地区注入新的活力。并为工业遗产在现代城市空间的重构提供多元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文化景观的概念提出后在遗产界、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等相关领域一直备受关注,城市设计中对于文化景观的探索也一直在进行。社旗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文章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与解读社旗的文化景观类型和构成要素,提炼出基于自然景观要素和人文景观要素的城市设计内涵,基于文化景观对社旗滨水区进行城市设计,使文化景观与城市设计联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