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高达干酪的生产工艺及控制要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介绍了高达干酪的生产加工工艺以及在生产中的关键控制点。同时对高达干酪的生产工艺在理论上进行了探讨。高达干酪生产主要控制点包括发酵时间、凝乳时间、凝块的软硬程度以及酸度的控制。并且整个工艺过程都要控制好温度和搅拌速度。干酪在后期成熟时的成熟时间、温度、湿度及环境卫生的控制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干酪的生产现状及主要影响干酪品质的因素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概述了干酪的营养价值、国外干酪的生产消费状况、国内干酪的主要品种及影响干酪质量的主要因素。根据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口味需求、平衡营养需要,仿制干酪、低脂干酪、乳清干酪、重制干酪、多风味的搅拌干酪成为我国今后开发的主要品种。探讨了在干酪制作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工艺控制、发酵剂、原料乳质量及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有关干酪的成分及工艺过程对质地和流变学特性影响的研究。在干酪成分中,蛋白质是影响产品流变学特性的主要因素,酪蛋白空间形成的网状结构构成了干酪流变学的基础。在加工过程中,pH、温度、钙浓度、蛋白水解等所有对干酪成分分子产生变化的因素都可能使干酪的流变学特性和质地发生变化。因此,干酪流变学特性的研究对更好地控制质地,生产出质优价廉的干酪,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研究状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乳制品安全问题一直都是政府部门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干酪在国内食用历史不长,但近年来消费量和进口量增长迅猛。由于没有消费传统和生产经验,加上干酪体系非常复杂,因此国内对干酪的安全性研究、风险控制和危机处理极度缺乏相关经验。该文对国外干酪安全记录、干酪微生物风险评估、干酪安全法规控制以及国际上改进干酪安全性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国内干酪微生物安全风险及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结合生产实际探讨了连续化再制干酪生产工艺参数及流程。从原辅材料处理,参数控制、设备运行、常见问题等方面论述了连续化生产再制干酪的工艺及优点,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再制干酪生产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相似文献   

6.
豆奶干酪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牛奶和大豆为主要原料,生产含植物蛋白和乳蛋白的复合干酪。对豆奶干酪加工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合理控制。  相似文献   

7.
比萨干酪工艺及其功能特性分子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乳中的酪蛋白胶束如何经过生产和成熟逐步形成比萨干酪的微观结构,以及该结构如何影响干酪的功能性如融化性、拉伸性、出油性和起泡性.并应用上述分子理论分析省略热烫拉伸、混合酸化、添加钙等生产实例,说明生产工艺是通过作用于干酪的微观结构而影响其功能特性.本文在力图澄清国内比萨干酪生产中一些疑惑的同时,说明只有从认识干酪的分子基础入手,才可能通过控制工艺条件改善干酪的功能特性或提高生产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运用HACCP基本原理对山羊乳软质干酪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山羊乳软质干酪生产中的关键控制点,并确定了能保证关键控制点临界限度和监控措施,制定了HACCP控制表,最后用食品安全性检验方法对HACCP体系检验查证,确保山羊乳软质干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直接酸化法生产夸克干酪的工艺条件,通过对新鲜酸凝干酪的钙和水分质量分数的测定和感官评分,确定柠檬酸为生产新鲜酸化干酪的最佳酸化剂,根据单因素及L9(3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了新鲜酸化干酪的最佳工艺参数,其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杀菌温度为83 ℃,CaCl2添加量为0.02%,凝乳温度为55℃时新鲜酸凝干酪的品质最佳.结果表明,直接酸化法生产夸克干酪的工艺所得的制品可以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0.
乳清的发酵特性及澄清发酵乳清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工业发达的国家十分重视乳清的再利用。我国乳品工业起步较晚,特别是干酪工业更是如此。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的干酪生产也逐渐多了起来,如北京东直门乳品厂生产的Edam干酪,黑龙江长吉岗生产的cheddar干酪和再制干酪,以及1994年投产的包头骑士乳品集团公司,全部设备和技术从APV丹麦D.-W公司引进,设计能力为日处理鲜乳50吨,年产cheddar和Ifollda干酪共1500吨,重制干酪700吨。因此,随着我国干酪产量的不断增加,乳清的开发利用也日显迫切。利用乳清生产饮料,较其它利用方式具有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产品消费量大…  相似文献   

11.
制浆造纸工业计算机控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制浆造纸工业计算机控制的总体水平还很低。但是,近年来在制浆造纸生产过程的建模、控制算法研究及其工程化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介绍了目前制浆造纸自动化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制浆造纸工业计算机控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叠网纸机包括流浆箱在内的备浆流送工段提出了一种DCS解决方案,详细介绍了系统测控点的配置,系统软、硬件的设计。并对过程中的控制难点和重点的控制算法进行了讨论。该设计方案在浙江富阳一纸厂成功实施,系统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精密机床的传动要求,提出变结构非线性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既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快速跟踪给定速度的性能,又有效地抑制了调速过程中的超调量,对改进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机器人码垛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简化控制系统结构,保证码垛设备的平稳运行。设计了码垛控制系统的通讯网络及控制流程图,将现场总线技术引进该控制系统,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结果表明该机器人码垛设备信号传递快速稳定,数据传输便捷,有效避免传统I/O标准板通讯的繁琐,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与便捷性。该码垛设备在天津某现场运行一年有余,性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杨莹  张涧铮 《酿酒》2007,34(6):59-62
隆丁区分值又叫蛋白质区分值,是对 .芽蛋白质分解情况进行检查的一个量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麦芽蛋白溶解度,隆丁区分值对于麦芽干燥过程中凋萎休止阶段的控制和在制麦汁过程中蛋白质体止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啤酒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涂布机张力控制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涂布过程要求张力和速度复合稳定可调等实际出发,设计并研制了一套采用多台MCS-8098十六位单片微机控制的涂布机张力控制系统。文中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布局,各被控参数的控制回路及工作原理,通用的MCS-8098单片机系统的硬件结构,以及相应的控制软件和抗干扰措施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ⅠA—S开放式工业系统的结构特点.控制功能的实现等,结合系统在聚酯生产装置上的应用情况.介绍了Ⅰ/A—S系统典型控制方案如PID控制.梯形逻辑控制.顺序控制等的基本特性及实施.同时还就系统的开发和控制方案优化等做了概括介  相似文献   

18.
抄纸过程中烘缸温度的自适应模糊预估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模糊控制适应能力强,PID控制精度高,Smith预估控制适应大时滞的特点,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模糊Smith预估控制系统对抄纸过程中烘缸的温度进行自动控制,从而提高了系统控制性能,使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较高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9.
The introduction of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of clinical chemical analyses has not only provided documentation of the reliability of analytical results and led to improvements in reliability, it has also led to marked improvements in the methods, reagents, calibration materials, control specimens and equipment used. Beyond this, the availability of reliable analytical results has enable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etical concepts underlying thought and action in clinical chemistry. The present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developments in quality control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since 1964. The uniform basic program for quality control with control specimens, as set forth in the Guidelines of the Medical Society of West Germany and required in all states of the country since 1971, is described and our experience with it discussed.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consists of separate precision control and accuracy control procedures. External quality control in the form of short-term interlaboratory surveys with control specimens provides an objective check on accuracy. The assigned values for the required accuracy control specimens are determined under routine conditions in particularly well-equipped and well-staffed laboratories headed by particularly highly qualified individuals. The laboratories are independent of the manufacturers of control specimens, calibration materials, reagents and equipment. Over the years, the assigned value determinations have also provided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data and about the reliability criteria for the analytical result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gained with this system, a new concept for quality control was developed in which the method-dependent assigned values are replaced by method-independent reference method values. The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control, i.e., the maximum acceptable imprecision and the maximum acceptable deviation of the analytical results from the reference method value or the assigned value, are specified after consideration of the clinical requirements, that is, their effects on medical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20.
如何及时有效地进行质量分析和控制是企业的一项举足轻重的工作。本文根据数理统计原理、质量控制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开发了卷烟生产过程的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系统。使用效果表明,本系统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和拓展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