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李贽童心说的美学内涵与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贽的"童心说"是基于其"自然人性"的哲学基础而提炼出来的,从美学的角度审视蕴含着自然之真、自然之情、对自然之趣的审美追求及以今为美的美学内涵,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对当时和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市场经济规范体制下的文学创作具有深刻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贽是明清时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金圣叹则是明清时代小说理论的集成者.20世纪以来,学者们关于李贽小说理论的研究,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水浒>李贽评本的真伪问题;二是李贽的发愤著书说;三是李贽的小说本体观、功用观;四是李贽的小说创作观、批评观.纵观20世纪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为初步成熟期(即世纪初到七十年代为前期)、辉煌成就期(即七十年代到世纪末为后期),并在20世纪初、中、末形成三次讨论高潮.描述李贽、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情况,会给今天的小说创作、小说理论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张书绅的<新说西游记>在明清时期<西游记>评点传播中处于独特的位置.它秉承了明末和清初<西游记>评点本的评点思维模式,以时代通行的哲学观点来评点<西游记>.但<新说西游记>不是以明代盛行的心学来评点,而是以朱注<大学>诠释<西游记>.这也是清代王学衰落、朱学占据上风在小说评点中的一个表现.它的出现既昭示着清代<西游记>批评传播的另一走向,也强化了清代<西游记>非文学化评点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4.
任何时代的人们,对自己生活其中的既定思想化模式是很难完全跣出的,李贽也不例外.尽管李贽生活在自由平等思想高涨的资本主义萌芽时代,也曾以“异端之尤”自居,但他一样不能完全脱离几千年的化传承.李贽以倡导真情、肯定人性、追求自我为内涵的“童心说”,是先秦儒道哲学的当下生成,体现了思想化的历史发展与时代变异.  相似文献   

5.
作为晚明美学思潮的代表性人物 ,李贽通过“童心说”揭起了个性解放的大旗。“童心说”作为李贽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的核心 ,它有源于王阳明“心学”的地方 ,却又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 ,不仅对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后世的文人也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昌水专学报》2019,(5):68-72
在古代小说中的评点,是具有小说文本的阐释与校订编正、作者苦心精神的揭示与发扬、阅读者鉴赏导读、评点者倾心娱乐排遣、促进小说的广泛传播等功能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学批评形式。而评点这种文学批评形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传播功能,一是评点家对小说文本进行的深入细致、极具价值的解读与阐释,发常人所不能见,解读者之不明,起到一定的文本导读作用,从而促进小说文本的流传;二是书坊出版商通过给通俗小说加以评点以求射利,评点从而变成了小说文本在其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商业促销手段。  相似文献   

7.
日本中世军记物语在创作中多处借鉴和吸收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论证了军记物语在叙事方式和构思上多维度地接受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阐明中国古典文学对日本中世军记物语影响的方式特征。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内容的研究,因为存在文学形式与作品内容的密切关系,所以对作品内容的研究长期处于一种不能独立思辨的状态。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内容欣赏整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情真格高之美、事实理正之美和风物独特之美。言情的古典文学作品中,情真与格高不可偏废,这既是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言情类作品内容的概括,也是中国古典言情文学作品内容鉴赏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自评是清末小说独有的评点方式,刘鹗对其所著《老残游记》从创作目的、写人叙事、描景状物、小说观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自评。前十二回评点多是基于小说中的具体内容抒发喟叹之情,并呼应自叙主题,后三回则评点风格大变,转而强调小说写作手法的特点,并集中表达了自己的小说观。这种回评风格的变化,显现了刘鹗逐渐放弃在内容上承接自序,转而试图与中国古典小说及评点传统建立联系而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主观意识领域的社会价值观念对社会生活形态的反映,如何正确地反作用于当代的文学创作,使当代文学学科和文学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同时又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实际、影响实际及社会价值观念是当前文学创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此主要从文学创作与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念的关系出发,回顾了中国文学创作史上的主流指导思想演变过程,探讨了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念影响下的当代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兴”的内涵非常广泛、丰富,它已涵盖了艺术构思和审美鉴赏两大领域。文章试从文学创作论角度来探究“兴”与意境生成的关系。认为“感兴”状态下情景的交感、浑融必然影响意境美的生成,而“兴”作为修辞手段所具有的“曲包”技巧并由此而产生的“余味”和“味外之重旨”,也足以显现意境的美感特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当代作家“红学热”现象所遮蔽下的文化环境与背景、内涵及价值指向之解析,认为当代作家对《红楼梦》的较集中解构不仅是作家追求学者化的先导与诉求,更是创作主体在传统文化精神的迷失与文学边缘化的境遇中,对其迷惘贫困的内在精神世界的拷问、反省与重建.其精神重建又是从经典文本《红楼梦》的文化体验、审美体验、艺术体验的再审视开始,甚或以艺术再创造的方式在给予“红学”发展提供新认知、新解构、新视角,体现出作家群体精神向度要突出重围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3.
“寻根文学”的提出是时代的需求,但“寻根文学”并没有寻到真正的文化之根,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种欲进入世界文学时的一种病态自我夸耀的手段。对原始洪荒的人性向往,虽然具有批判专制的意义,但却违反人类历史的法则。再者,“寻根文学”是新时期政治多变现实的策略性口号,因之,它的不愉快结局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4.
"物哀"、"幽玄"是日本古典美学中的两个重要理念。他们对日本美学流变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着意分析了"物哀"、"幽玄"的表现及深刻内涵,它们既源于日本民族纤细温和的情感体验,又因受佛教的影响而渗入了理性因素,因而具有了深刻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寻根文学“的概况、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寻根文学“崛起的原因及社会文化背景,并提出了对“寻根文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气”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具有深刻的哲学和美学含义,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分析了“气”的哲学意义,论述了一“气”贯穿的中国古代文论,据此剖析了“气”文化的文艺特征。  相似文献   

17.
小女人散文作为90年代的一支散文劲旅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分析它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蕴藏于作品中的时代特征一瞬间的审美体验、生活碎片的整理、女人腔、对“小”女人的性别认同等,以求“小女人散文”中不“小”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古代哲学“虚与实”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士园林的美学特征;运用了一些哲学与美学的观点对已经熟知的园林进行了美学特征的分析,并从“自然之美”、“运动之美”、“空间之美”和“意境之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与阐释,证明了“虚与实”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影响和意义;试图透过中国古典园林表面的形式美,发现其内质的美。  相似文献   

19.
后顾性艺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它曲折地表达了人们对新生活某些缺陷的不满。它反映了人们回归自然、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的要求。后顾性艺作品重视对人性的开掘和艺术形式的创新。它虽然不能代替主流艺,但不是落后的腐朽的。它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林译小说"是近代翻译文学的开始,为现代中国接受外国文学影响的真正开端."林译小说"开拓了中国文学的视野,发现了西方文学这个"新大陆",使中国文学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受到了震动.自此,中国文学通过借鉴、交流而自觉地加入到了世界文学的总体格局之中,启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