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50克/升铬酐镀液,能在一个宽广的工作范围内镀出光亮铬,电流密度最低为50毫安/厘米~2。电流密度为200毫安/厘米~2,在1分钟内能获得0.25微米厚的铬镀层。从低浓度溶液里镀出的镀层常带有彩虹色或者  相似文献   

2.
0 前言 镀铬以酪酐为基础,大量的铬酐消耗于抽风系统、漂洗水以及老化镀液的废弃或局部更换中,铬酐利用率极低(国内13%~18%,国外24%),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此外,Cr3+的控制不稳定,镀铬中的有害杂质如铁、铜、锌、氯离子及硝酸根等难以去除.采用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镀铬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操作繁杂,还会造成二次污染.而采用微孔陶瓷隔膜电解技术,可以从源头消除污染,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3.
“ABS”塑料电镀已经蓬勃地发展起来了。塑料镀件表面金属化的重要工序是用硫酸、铬酐溶液将其表面粗化,即利用强氧化剂将“ABS”塑料中的丁二烯氧化。当然在氧化丁二烯的同时,六价铬(多以HCr_2O_7~-或Cr_2O_7~(-2)形式存在)也被还原为三价  相似文献   

4.
三价铬电镀装饰铬工艺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以甲酸、乙酸及第三种配位剂组合的三价铬电镀工艺,并对该镀液和镀层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体系所得镀层外观光泽明亮,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宽(可使用的电流密度从2.5~25.0 A/dm2);镀液的pH值容易控制,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好,可在室温下电镀,镀液性能比较稳定;通过Tafel测试和CASS试验证明,三价铬镀铬层的耐蚀性和六价铬镀层相当.  相似文献   

5.
质量,甚至可使成品变为废品,造成很大损失.目前,广泛使用的化学除锈法是采用铬酐、磷酸配方.用铬酐配方的除锈液,优点是黄锈能全部除尽,钢制部份不受影响,保证了轴承等精密仪表的高精密度和高光洁度.然而,长期接触铬酐,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含铬废液的排放也造成水质污染,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所不容许的.因此,寻找新的可以代替铬酐除锈液的任务就作为一个课题提了出来.我们实验室通过一些小型试验,初步找到了电保护络合除锈的方法.从除锈效率上讲,比目前的铬酐配方既快且好,可以使重锈在短时间内除净;从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们试验了一种彩色镀铬(即铬上钝化)工艺,镀件呈彩虹色,膜层结合牢固,能在强酸中浸置数分钟不变色。现介绍如下: 一、配方及工艺条件: 铬酐30~90克/升硫酸0.3~0.9克/升温度50~60℃阴极电流密度: 一步法(即镀铬与钝化同时进行)20~30安/分米~2 二步法(镀铬后在上述溶液中饨化)10~20安/分米~2 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葛爱兰 《材料保护》2001,34(11):55-55
1 前 言选用既节约水又降低水污染的镀件清洗方法 ,是电镀工作者一贯追求的目标。节水重要 ,防止水源污染更重要。优选的镀件清洗方法 ,是在保证镀件清洗质量前提下 ,尽可能用水少 ,排出废水含镀液浓度低。2 改进前的清洗方法有一镀铬液 ,铬酐含量为 330g/L ,镀液工作温度为 4 5± 2℃ ,三班制连续电镀生产 ,镀液每工作 2 4h ,蒸发消耗体积是 86L ,清洗槽共 6个 ,每个体积为 1m3,镀件每隔 7min出槽一次 ,每次带出镀液体积为 92 .8ml。这种高浓度、高清洗频率的电镀生产 ,Cr6+ 的污染是严重的 ,常规最好的镀件清洗方法是 3槽…  相似文献   

8.
某汽车上塑料电镀零部件的三价铬镀层在大气环境中容易腐蚀。对此塑料电镀制品(底层为铜镀层,中间镀双层镍,表面镀三价铬)的镀层厚度、电位、形貌、成分及耐蚀性进行了分析,并与表面镀六价铬的塑料镀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价铬镀层的耐腐蚀性劣于传统六价铬镀层;三价铬镀层为微孔镀,各层厚度达到了工艺指标,但镀层中含有单质铁,其电化学的优先腐蚀是三价镀铬层耐蚀性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机器修理过程中,为获得旧压胶件的金属骨架,必须将旧橡胶除去.由于一般橡胶制品耐酸、耐碱、耐有机溶剂,尤其是橡胶与金属特殊的粘接型面(如深孔、尾槽等),很难除去.以往修理时一惯采用燃滑油燃烧或铬酐煮的方法,前者温度无法控制,有些零件硬度显著下降,燃烧后必须进行大量的积炭清除工作,同时破坏发蓝层及锌、镉镀层,零件容易生锈;后者铬酐浓度高,毒性大,由于是强烈氧化反应,铬酐很  相似文献   

10.
杨家英 《材料保护》1991,24(9):35-36
一、气雾喷洗装置我们设计的气雾喷洗装置,安装在两个镀槽之间。系采用无油压缩空气将少量的水雾化后,形成大小均匀的雾滴,高速喷射到工件上,从而达到清洗工件、回收铬酐之目的。清洗主要是告气吹,加水之目的是为了保持工件表面湿润,而不至于被吹干。经气雾喷洗后,工件上带出的镀液70%被清洗掉。由于水量很小,清洗液浓度高,不需浓缩,可直接补加到镀槽中。这样就大幅度地减少了回收液量。  相似文献   

11.
王加柱  熊树龙 《材料保护》2002,35(12):64-64
1 存在的问题低铬钝化工艺中铬酐含量仅为传统高铬钝化的 2 %左右 ,而所获得的膜层质量与高铬钝化的膜层质量相当 ,其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较为突出。就军绿色、橄榄及黑色钝化工艺而言 ,虽然铬酐含量高于低铬钝化 ,但比传统的高铬钝化低得多 ,而且膜层的耐蚀性有明显提高。因此 ,应广泛推广低铬钝化工艺。但是 ,低铬钝化工艺在生产实践中体现诸多优越性的同时 ,也存在不足。(1)酸度问题。如蓝白色钝化 ,虽然铬酐的含量低 ,但其他酸的浓度并不低 (HNO3 2 0~ 4 0ml/L ,H2 SO410~ 15ml/L ,HCl 5~ 10ml/L ,pH值 0 .5左右…  相似文献   

12.
郭伟荣  曾鑫 《材料保护》2002,35(11):52-53
对铬酸溶液中铬酐含量与波美度关系作连接曲线及拟合曲线图,并将铬酐含量和波美度关系换算成公式,进行相对和绝对误差分析。为了减少误差,对铬酐含量在100-400g/L范围内的铬酸溶液和波美度关系作连接曲线,再进行曲线拟合、公式化。结果表明,得到的公式完全适用于实际生产中通过量波美度来了解镀铬溶液中铬酸含量的换算。  相似文献   

13.
三价铬硫酸盐体系快速电沉积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价铬镀铬是替代六价铬镀铬理想的清洁生产工艺.研究了电流密度、电镀时间和不同基体金属对三价铬硫酸盐镀液中快速镀铬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三价铬硫酸盐镀液在铜、镍和低碳铜基体上进行快速镀铬都可得到表面连续致密、结构为非晶态的铬镀层,镀速在铜基体上比在镍和低碳钢基体上快很多;电流密度10 A/dm2下电镀10 s,铜基体上可得到0.40μm以上的铬镀层,平均镀速可达2.50μm/min;镍和低碳钢基体上只能得到0.10μm的铬镀层,平均镀速为0.50 μm/min;快速镀铬的电流效率与电流密度有关,电流密度为10~12 A/dm2时可达25.0%以上;三价铬硫酸盐镀液长时间连续快速镀铬时镀液体积明显减少、pH值降低.  相似文献   

14.
电镀铬一般均沿用铬酐硫酸溶液,这种溶液虽有其独特之处,但电流效率很低,深镀能力较差。我们参考一些国内外有关资料介绍的快速镀铬工艺,进行了试验,采用硼酸、氧化镁作添加剂,使电流效率提高到20~30%,生产效率比一般镀铬提高约两倍,分散能力显著好转。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文斯雄 《材料保护》1998,31(3):38-39
不良电沉积铜镀层需要退除再重新电镀,经渗碳后的保护铜层也要进行去铜处理,所以,铜镀层的退镀在表面处理工艺中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除铜处理,无论是化学方法,还是电化学方法大多都离不开铬酐,而铬酐是剧毒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威胁是不容忽视的。由于铬...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计、经委1989年度重点科研项目CT-WP_1型无硼酸氯化钾(钠)光亮镀锌工艺由四川拖拉机总厂研制成功。于1990年4月底在四川省成都市通过省级鉴定。该工艺成份简单,使用维护方便、镀液稳定、基础液中不使用硼酸,成本低。它除具有氯化钾(钠)光亮镀锌的优点外,镀液的浊点更高、使用温度范围宽、添加剂水溶性好、镀件容易清洗、适宜低铬钝化、槽液沉淀物少、添加剂消耗量低。该添如剂还适用于氯化钠或氯化钾(钠)混合型弱酸性光亮镀锌工艺。  相似文献   

17.
简讯     
最近,一种镀铬老化液除金属杂质再生新技术已由四川泸州长江起重机厂工艺处周敏东等研究成功。该技术在不增加专用设备的情况下能简单、快速、有效地除去镀铬老化液中的金属杂质(Fe~(3+)、Cu~(2+)等)。无二次污染,无铬酐损失,处理每升标准镀铬老化液的综合成本低于0.50元。再生镀液重新投入使用,其沉积速度、硬度、结晶、光泽、附着力等均达到正常镀液标准。目前,该厂把这项新技术已正式应用于生产,取得良好效果。该项技术的问世,不仅节约了大量费用,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电镀行业污染环境的重大难题,具有显著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提高三价铬镀层的性能,在硫酸盐三价铬镀液中加入次磷酸钠,电沉积出了装饰性铬-磷合金层(磷含量为9%~16%).研究了磷含量对镀液和镀层性能的影响,对比了电沉积铬镀层、三价铬-磷合金镀层和六价铬镀层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铬-磷合金镀层为非晶态结构,具有良好的外观和耐蚀性能,能够很好地满足防护装饰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BN—816全光亮镀镍添加剂的研制是一机部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今年最新科研项目之一。该添加剂的特点是:光亮区域的电流密度范围特别宽,镀液具有优良的深镀能力,可获得全光亮整平如镜的镍层。镀镍层韧性好,极易镀上铬。研究结果表明,BN—816添加剂已达到国外同类型添加剂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对市售纳米金刚石进行适当的机械化学改性、分散及分级,制得粒度分布在150nm 以内、浓度可调、分散稳定、不含污染镀液成分的复合镀用纳米金刚石悬浮液的基础上,研究了工艺条件、纳米金刚石粒度和表面状态、镀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对铬-纳米金刚石复合镀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硬铬电镀工艺同样适合于铬-纳米金刚石复合镀;纳米金刚石团聚体解聚、粒度分布均匀和在镀液中稳定分散是得到高性能镀层的前提条件;颗粒能否在阴极粘附足够长的时间形成强吸附是颗粒沉积的关键,标准镀液中加入纳米金刚石镀层显微硬度反而降低,添加表面活性剂镀液中的复合镀层晶粒明显细化、显微硬度提高可达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