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按照业务运行规定,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每小时将正点观测资料通过气象通信网络实时上传到省级信息中心,并对上传的气象资料传输质量进行考核。通过2008~2013年近6年宁夏区域气象观测站数据传输质量的分析,以及宁夏区域气象观测站网的建设和站点布局,阐述了影响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数据传输质量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查找分析逾限报、缺报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确保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的传输及时率和准确性,来满足现代气象业务的需求,对充分发挥区域气象观测站效益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家级自动气象站正点观测资料是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的重要部分,出现因设备、软硬件故障、网络、通信或误操作等原因,造成数据资料不能及时传输等。通过分析宁夏地区2012年4月-2013年6月,国家级自动气象站资料传输质量,查找分析逾限报、缺报的原因,给出了自动站观测资料出现异常的处理方法,以确保自动站观测资料的传输及时率和准确性,来满足现代气象业务的需求,为提高自动气象站资料传输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称重式烟箱缺条检测与自动剔除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勇刚  张寿明  李燕 《自动化仪表》2008,29(2):49-50,53
为了防止缺条烟箱流入市场给烟草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对烟厂条烟装箱时出现缺条的现象进行了研究.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滑动平均值的方法来实现称重式烟箱缺条检测与自动剔除控制,并介绍了系统的数据采集方式和数据处理过程以及系统软件所能实现的功能.通过引入烟箱的条形码信息,增加了系统的缺码检测功能.在数据处理上使用滑动平均值,能够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烟箱的标准重量,保证了整个系统准确、快速、稳定的运行.  相似文献   

4.
变频器的缺相主要分为输入缺相和输出缺相,其中输入缺相主要存在于三相变频器中。变频器输入缺相长期运行将损害整流桥,而变频器输出运行将损害电动机。本文将主要探讨变频器缺相故障形成的原因及其检测方法和处理措施,并以"水泵变频器缺相"案例阐述了缺相故障排除的步骤,同时对变频器的主回路接线提出了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三相异步电动机因缺相运行导致烧坏的实例,详细分析了缺相运行时的现象及产生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电子制作》98年第7期的《对“电动机缺相保护器”可靠性的探讨》一文指出了《续谈电动机缺相保护制作》所介绍的保护器在电动机正常运行中缺相会失灵,这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电子制作》98年第5期的《简单可靠的电机缺相保护装置》文中的保护装置也与上述保护器大同小异,在电机运行中缺相时也会失灵。  相似文献   

7.
自动控制,就是在没有人直接参加的情况下,利用控制器使被控制的对象和过程目动地按预定的运行规律去运行。导弹能准确地命中日标、人造卫星能按预定的轨道运行并返回地面、宇宙飞船能准确地在月球上着落并安全返回,都是由于自动控制技术高度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不少三相电动机的损坏是因为缺相运行造成的。特别是在一些单人操作多台设备的车间、工厂,常常由于档车工未及时发现缺相运行而使电机损坏。笔者经研究试验,设计了一种简单、经济、实用的缺相自动保护电路,很有成效。该电路比原先的电动机控制电路只增加一个延时继电器,如图所示。其作用原理是:在三相电路里,由于电容C的存在,正常情况下任一瞬  相似文献   

9.
利用SIMATIC WinCC的HORN组件和全局脚本编辑器设计语音报警系统,介绍该报警系统的设计原理、方法、步骤以及C脚本的编写代码。实际运行表明,当生产线设备运行出现异常时,该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故障现象进行语音提示,使操作人员能及时准确地作出判断处理。  相似文献   

10.
在三相感应电机运行的各种故障中,绕组缺相故障的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包括供电电源一相断路和定子绕组一相断路,而这类故障通常是不容易观测和诊断的.因此文中基于感应电机的数学模型,以MATLAB/SIMULINK为工具对电机定子绕组故障瞬变过程进行了建模仿真.通过结果分析,验证了感应电机定子绕组缺相故障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定子绕组故障的快速、准确定位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且对电机中出现类似故障现象的分析和定位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能够实时监控室内天然气泄漏情况,采用半导体MQ-7传感器为数据采集元件,以AT89S52单片机为主控制核心,设计了一种天然气报警系统。系统根据环境状况作处判断,自动开启排气装置和语音报警装置,实现了自动报警、自动处理警情、自动检测全过程自动化。具有实时跟踪显示室内天然气浓度,实时监控天然气泄漏。经Proteus软件仿真表明,该系统可快速准确的检测被测气体中CO浓度,硬件部分具有可靠性高、实用性强、便于扩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煤矿监控系统在煤矿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报警管理是监控系统的重中之重,通过语音报警操作员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一些重大报警,本文详细阐述了如何使用报警优先级、报警限制、报警条件、报警区域、报警计数器以及声音报警等报警技术解决错报、误报、重复报警等现象,如何制作语音报警以期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报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设计的可视倒车系统是在Android操作系统平台下,以三星公司的S3C6410作为处理器,利用OV9650摄像头对汽车尾部的实时路况信息进行采集,通过LCD显示屏直观的呈现出来,以语音报警系统和超声波测距作为辅助,完成整个可视倒车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达到清晰显示倒车路况的同时,实现比较精确的测距和障碍物距离语音报警,克服倒车盲区。  相似文献   

14.
传统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存在信息查询效率不高、功能操作步骤繁琐、系统应用专业性强等问题,导致系统在基层推广应用难度大,也影响信息系统效益最大化发挥,严重制约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设计开发一种基于智能语音技术的基层防汛语音服务平台,通过私有化部署语音支撑软件、完善水利行业语料库,构建智能语音引擎及防汛抗旱专题知识库,并结合高精度的语音识别和语义解析服务,赋予基层防汛信息化平台采用自然语句的形式进行查询和执行防汛业务的能力。用户可通过语音命令完成实现对各种防汛基础数据、实时监测及业务应用信息的查询和操作。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后,为防汛、抢险、山洪灾害防御等业务管理工作提供全面高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丁卫涛  徐开勇 《计算机科学》2016,43(1):202-206, 225
为了准确合理地评价软件可信性,提出了基于软件行为的可信评价模型。首先,在软件行为迹中设置监控点,根据监控点各属性的性质及其在可信评价系统中的作用,将监控点的属性分为控制流和数据流两级。其次,针对控制流级属性,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软件行为迹的评价方法;针对数据流级属性,提出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场景属性评价方法。最后,实验分析表明,基于软件行为的可信评价模型能够准确地评价 软件可信性,并且具有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的煤矿综合监控系统中语音报警只有简单响声而没有具体语音提示的缺点,文章介绍了一种采用ISD2590语音芯片设计的语音报警电路,并以该电路在某甲烷传感器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了其硬件和软件设计。现场试运行结果证明了该电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该语音报警电路亦适用于煤矿综合监控系统中的其它传感器。  相似文献   

17.
基于GSM-R的传统的录音系统具有通信事件和部分通话无法记录的局限,并且需要GSM-R网络的特别支持。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GSM-R信令监测的选择录音系统(OVRS),通过信令监测技术,对呼叫信令流程进行分析,根据录音规则选择性地记录语音和与语音通话相关的事件,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具有易规划、易管理、安全保密、易操作、易维护的特点。首先介绍了OVRS系统的硬件架构和软件系统设计;然后,阐述了系统包含的信令链路自动识别、选择录音、DXC设备控制等关键技术;最后,描述了系统的实现方案和实验结果,并对该系统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抖动是影响VOIP语音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导致延迟状态不稳定及使丢包率增加两方面,使用PESQ方法可以定量地分析抖动在这两方面对语音质量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E模型进行扩展,为E模型加入抖动这个参数,从而更准确地预测质量.实验结果表明,与原模型相比,在延迟不稳定的情景下它比原模型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9.
刘玉珍  田金波 《测控技术》2016,35(11):33-35
语音端点检测是语音信号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准确性对语音信号处理有直接影响.传统的双门限语音端点检测技术,在纯净语音或高信噪比的情况下,语音端点判断准确,但低信噪比的情况下,端点识别率很低,出错率较高.为了提高低信噪比条件下语音端点检测的识别率,在传统双门限语音端点检测的基础上融合了语音增强,通过Matlab仿真实验,取得了较高的语音端点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马殷元  廖理  谢文洋 《测控技术》2014,33(11):93-96
针对目前的语音播报设备不能适用于标准的总线拓扑控制且不能对其语音文件、语音表单信息在线更新等缺点,开发了其中适用于总线控制的语音播报系统。通过分析其功能需求选用STC12LE5A60S2为控制核心、WT588D为语音解码器和TPA3112D1为语音功率放大芯片,运用分层设计模式、低功耗设计及互换性设计理念,使其可在基于RS485总线的Modbus-RTU、Modbus-ASCII或自定义协议等上组网。然后给出了相关硬件结构图、原理图、程序结构图及部分流程图等。在组态软件等组成的测试环境和某客车地面电源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表明了该实现方案的可行性及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