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以间苯二酚和甲醛为原料,利用预聚合-水热处理的两步法制备苯二酚/甲醛树脂(resorcinolformaldehyde resin,RF)微球,考察各反应参数对树脂微球尺寸的影响,并将所制得的树脂微球经高温碳化制得碳球,将碳球用作牺牲模板制备其他中空材料。结果表明:以间苯二酚和甲醛为原材料可制备出单分散且尺寸均匀的树脂微球,其中催化剂的浓度、间苯二酚添加量、预聚合温度、乙醇/水的体积比等均会对所制得的树脂微球的尺寸产生影响;通过选择反应参数,可以使得树脂微球直径在255~1500nm范围内调整;碳化后的RF树脂微球尺寸略有减小,球形度好,可以用作牺牲模板来制备二氧化锰和氧化锌等中空材料。通过该研究可开发出制备尺寸跨度大且单分散的RF树脂微球的简便方法,所得到的微球可以被转变成单分散碳球,在牺牲模板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硫化钙在铕激活下发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aS∶Eu粉末荧光发光材料 .通过共掺杂K 和Eu2 离子 ,产生了新的“空穴陷阱”机制 ,提高了这种荧光发光材料的发光强度和发光时间 .研究了激活剂浓度与荧光性质的关系 ,即随着激活剂铕含量的增加 ,荧光发光材料的颜色逐渐加深 ,但发光强度随着激活剂铕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还得出了最佳烧结时间为 :1到 1 5h .并用SPEXFluoroMAX2荧光光谱仪测定了荧光材料的发射光谱 ,给出了发光材料在 2 5 0nm激发的发射谱 .同时对光致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以空心玻璃微球作为模板材料,采用化学镀法在模板表面沉积了均匀的非晶态Ni-P合金镀层,用化学溶解法去除内部的空心玻璃微球模板,制备出非晶态Ni-P合金空心微球。分别利用EDS、SEM、XRD等手段对制品进行表征,以硝基苯液相加氢为探针反应,考察了非晶态Ni-P合金空心微球的催化加氢性能。结果表明,非晶态Ni-P合金空心微球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循环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氧化钇掺杂强化在薄膜中的应用,通过双靶磁控共溅射方法,制备了氧化钇弥散铁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纳米压痕仪表征其结构、成分、形貌和纳米硬度.采用真空封管退火技术对薄膜进行热退火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成功制备的铁基薄膜钇、氧元素弥散程度较好,在500℃真空退火处理后,铁薄膜的纳米硬度显著提高;随着氧化钇掺杂量的增多,纳米硬度增长率提高.该真空热处理方法为改善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的力学性能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尺寸可控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苯乙烯为单体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尺寸可控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的制备工艺,分析了乳化剂、引发剂、单体的用量,醇水比和搅拌速度对产物粒径分布的影响。所得产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仪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出的聚苯乙烯(PS)微球粒径均匀且呈单分散性,并制得了粒径为100~800 nm的聚苯乙烯微球。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微球的荧光激发峰在390 nm处,与微球粒径大小无关。同时借助Langmiur-Blodgett(LB)技术对PS微球进行了自组装。  相似文献   

6.
通过PMMA胶体晶体模板法制备了有序的SiO2多孔材料.首先采用两阶段加料的无皂乳液聚合方法,成功地合成了单分散的甲基丙烯酸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然后将聚合合成的胶乳在一定温度下蒸发一段时间使单分散微球组装成大面积的有序胶体晶体,再以硅溶胶填充胶体晶体,经干燥后煅烧去掉PMMA胶体晶体模板等过程制备较大面积有序的SiO2多孔薄膜.粒径分析、紫外一可见光透过光谱图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甲基丙烯酸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为单分散且粒径为250 nm左右.扫描电镜、热失重、红外光谱等分析结果表明:SiO2多孔材料孔洞规则排列、相互连接、较好的复制了胶体晶体的有序结构,孔径分布在250 nm左右.  相似文献   

7.
通过PMMA胶体晶体模板法制备了有序的SiO2多孔材料.首先采用两阶段加料的无皂乳液聚合方法,成功地合成了单分散的甲基丙烯酸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然后将聚合合成的胶乳在一定温度下蒸发一段时间使单分散微球组装成大面积的有序胶体晶体,再以硅溶胶填充胶体晶体,经干燥后煅烧去掉PMMA胶体晶体模板等过程制备较大面积有序的SiO2多孔薄膜.粒径分析、紫外-可见光透过光谱图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甲基丙烯酸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为单分散且粒径为250nm左右.扫描电镜、热失重、红外光谱等分析结果表明:SiO2多孔材料孔洞规则排列、相互连接、较好的复制了胶体晶体的有序结构,孔径分布在250nm左右.  相似文献   

8.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亚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球.考查了过硫酸铵的浓度和交联剂的用量对聚苯乙烯微球粒径、粒径分布及聚苯乙烯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酸铵浓度的增加,聚苯乙烯粒径增大,单分散指数有增大的趋势;增加交联剂的用量,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减小;转化率增加、单分散指数变大,当引发剂的浓度为12 mg/mL,交联剂含量为10.03%时,粒子粒径为0.523μm,制得的聚苯乙烯微球仍然呈现单分散性,聚苯乙烯表面和断面SEM图表明合成的胶体晶体材料三维高度有序.  相似文献   

9.
采用稻草生物质为原料,常压条件下不需添加模板剂,以硫酸为催化剂原位合成法制备了碳微球.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含量分析及扫描电镜表征,研究了硫酸浓度对碳微球性质和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硫酸浓度条件下制备的碳微球均为无定型结构,随着炭化反应硫酸浓度增加,碳微球中碳元素含量增加,硫酸的氧化作用导致部分基团被氧化脱除,因此氧元素和氮元素含量有所减少.60%质量分数硫酸催化条件下制备得到的碳微球形貌不规则并相互粘连团聚成簇状,在此条件下碳微球产率最大达到36.58%.  相似文献   

10.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聚乙二醇为软模板,氨水为沉淀剂,室温下采用沉淀法制备出二氧化硅空心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二氧化硅空心球粒径100~250nm,壳层厚度10nm,表面光滑,球形规整度好。  相似文献   

11.
以Y2O3,Eu2O3为原料,NH3?H2O和NH4HCO3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在700至1200℃下煅烧2h制备出Y2O3:Eu3+纳米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样品的性能,研究不同掺杂浓度,不同烧结温度及不同沉淀剂对粉体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两种沉淀剂制备的纳米粉体均为纯相,与Y2O3标准PDF卡片41-1105相吻合。以NH3?H2O为沉淀剂制备出来的前驱体在1100℃下煅烧2h获得的粉体分布均匀,近似球形,粒径分布在50~80nm,以NH4HCO3为沉淀剂制备出来的前驱体在1100℃下煅烧2h获得的粉体分布均匀,纯度高,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粒径分布在60~80nm。制备出来的粉体在波长为254nm的紫外光激发下发出611nm的红光。  相似文献   

12.
以自然界中多种多样、复杂精细的生物结构为模板,即通过生物模板法,可制备出具有类似结构的人工材料以提高材料性能或探索材料新的性质。本研究以具有精细二维光子晶体结构的绿斑德凤蝶(Papilio epiphorbas)鳞片为模板,采用以水溶胶凝胶为前驱体的生物模板法成功制备出具有精细二维光子晶体结构的Y2O3:Eu3+荧光体。场发射扫描电镜对仿生Y2O3:Eu3+进行了结构表征,证明仿生Y2O3:Eu3+可以完好地复制蝴蝶鳞片的二维光子晶体结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对仿生Y2O3:Eu3+进行了光致发光测试,证明Eu3+充分掺杂使荧光体产生了特征荧光。通过水溶胶前驱体工艺和水溶液前驱体工艺的对比研究,证明了以水溶胶为前驱体的生物模板法在制备精细结构材料上的优势,对精细结构材料的生物模板法制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尿素作沉淀剂的条件下,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出掺杂不同金属离子(K ,Mg2 ,Ba2 )的Y2O3:Eu3 发光材料。通过XRD、IR、激发与发射等技术研究了材料的结构与发光性能,并考察了掺杂不同金属离子对Y2O3:Eu3 发光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制备的Y2O3:Eu3 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良好,同时掺杂金属离子K ,Mg2 ,Ba2 都能对Y2O3:Eu3 的发光性能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得到纳米Y2O3:Eu红色荧光粉。对前驱体和试样进行了红外(FTIR)微结构分析,从试样显微结构分析了微波辐射加热机制。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PL),对所得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700℃的温度下保温2h所得Y2O3:Eu粉体具有较佳的综合性能,96.3%的颗粒分布在15~27nm,且具有较好的荧光强度。扫描电镜(SEM)照片表明,Y2O3:Eu粉体呈疏松状分布,其表现软团聚尺寸小于100nm。考察了Y2O3:Eu粉体在聚丙烯(pp)中的成核、荧光和分散效果。结果表明,所添加的微量的Y2O3:Eu粉体具有成核作用,有利于粉体在pp中均匀分散,但pp样品荧光强度随着粉体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5.
1 INTRODUCTIONResearcheshaveconfirmedthatonlyblueandredcomponentsofsunlightcanbeefficientlyabsorbedbychlorophyllmolecules[14 ] .Thereforealargeportionofsolarenergy ,particularlytheultravioletandgreencomponentsofsunlightcannotbeuseddirectlybygreenplants .A possiblewaytoincreasetheproduc tivityofgreenplantsistoconvertultravioletorgreencomponentofsunlightintoblueorredlight ,whichisbecomingmoreandmoreimportantwiththeincreaseofworld population .Thereisevidencethatthegreenhousemadeoftheplastic…  相似文献   

16.
以β-丙氨酸和尿素为燃料,采用溶液燃烧法在低温450℃下合成制备了Ca3Al2O6:Eu3+荧光粉。样品的发射光谱由位于594 nm、617 nm、653 nm及700 nm处的4组线状峰构成,分别对应Eu3+的5D0→7Fj(j=1~4)特征跃迁,其中617 nm处的峰最强,样品呈现红色发光。考察了Eu3+掺杂浓度对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呈示: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晶格常数逐渐减小,[O—Al—O]的对称伸缩振动Raman峰蓝移;在低掺杂浓度时荧光强度逐渐增大,掺杂6%时达到最大,之后出现浓度猝灭现象,猝灭机制为交互作用;Eu3+的5D0→7F2与5D0→7F1跃迁强度比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掺杂的Eu3+主要取代处于非对称中心的Ca2+。  相似文献   

17.
采用纳米粉掺杂烧结制备了Y2O3-ZrO2陶瓷。测试发现,纳米粉的掺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烧结体的密度和硬度得到提高。SEM和EDS分析表明,烧结体表面比较平滑,元素分布比较均匀,有较小的气孔存在。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Y(NO3)3和氨水、NH4Al(SO4)2.12H2O和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与碳酸铝铵分解法合成了高活性、平均粒径分别为39 nm和95 nm的Y2O3和Al2O3超细粉体.以Y2O3,Al2O3超细粉和商用Nd2O3粉体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经1 700℃真空烧结15 h,制备了Nd:YAG透明陶瓷.含x(Nd)=1%的YAG陶瓷在可见光区最大透光率约为53%.对YAG陶瓷的烧结过程和显微组织研究表明,Nd的引入明显地促进了陶瓷的烧结,同时晶粒得到细化.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辅助溶胶凝胶法在较低温度下合成了Y(P,V)O4:Eu3+荧光粉。通过综合热分析、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光谱分析等手段对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对前驱体进行水热处理能使YPO4:Eu^3+和YVO4:Eu^3+更好地固溶,提高了其结晶性能和发光性能.制备的样品呈分散性好的球形颗粒,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μm.对前驱体的水热处理提高了Y(P,V)O4: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20.
SrAl2O4:Eu2+,Dy3+光致发光釉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SrAl2O4:Eu^2 ,Dy^3 长余辉光致发光粉体,在陶瓷坯体上制备了釉面平整光滑的长余辉光致发光釉;通过比较SrAl2O4:Eu^2 ,Dy^3 粉体和光致发光釉的激光光谱和发光光谱以及结构分析表明,该发光釉保持了SrAl2O4:Eu^2 ,Dy^3 发光材料的发光特性,其发射峰是中心位于520nm的宽带光谱;研究了釉料不同组成对发光釉性能的影响及SrAl2O4:Eu^2 ,Dy^3 粉体的不同含量对光致发光釉发光亮度和余辉时间的影响,获得了釉面发光亮度高、余辉时间长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