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福煦 《园林》2002,(10):7-8
内园 内园是上海老城隍庙的庙园.此园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今归入豫园,作为园的最后一个景区.内园的历史,还要从乾隆时代说起.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上海钱庄业同仁组织成立上海钱业总公所,同所购得城隍庙东首原晴雪堂之地约二亩余,捐赠给城隍庙作为庙园,其"公所"也设于园中.此园位于城隍庙之东,故叫"东园".  相似文献   

2.
胡玎  王越 《园林》2016,(6):74-78
正五一假期,我们在豫园里呆了整整一天。家人问:"你们去过豫园好多次了,不大的一片地方,怎么还能花一天时间?"我们答:"以前每次去都是走马观花,知其大概,其实豫园就是一座中国传统文化大观园,细细看上一周都可以。"那天,我们随身带着三本书,陈从周先生的《说园》、陈业伟先生的《豫园》、薛理勇先生的《文以兴游——豫园匾对、碑文赏析》。于是,我们坐在仰山堂的回廊里,隔水北望大假山,读一会儿书;绕进鱼乐榭,看着慢悠悠飘在水里的鱼,读一会儿书……然后一块砖雕、一块砖雕  相似文献   

3.
上海豫园自1559年兴建,至今已有450余年的历史,近代战乱及文革对豫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回顾了1949年以后对豫园的历次保护修缮工程,以及豫园旅游商城的开发建设状况,参照《佛罗伦萨宪章》所确定的历史园林保护原则对其保护修缮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申城老城厢虽弹丸之地,昔日园林却不少,有明朝万历年建的“日涉园”,天启年建的“南园”(后更名“也是园”),还有“半淞园”“半径园”“思敬园”“宜园”“李园”“凤树园”“葆真园”“东园”“小西园”等20余私家花园.历经沧桑之变,现今几乎全部湮没,最后仅残存豫园一座.有些老城厢私园,虽已消逝,但作为私园的园名还能在遗址的路名上反映出来,如:露香园路、也是园弄、半淞园路等,继而成为上海滩城市记忆而流传下来.而更多的私园却失传在历史的长河里,即使在权威的《上海地方志》《上海园林志》《园林史著》等记载中,也不见踪影.“思敬园”就是这样一座鲜为人知的上海老城厢失传已废的江南古典私家园林. 据《上海市地方志》“南市区已废私园一览表”中记载,乾隆年间,朱之淇在西姚家弄一带建有“思敬园”.查阅报刊、园林史料专著上,有关申城老城厢私园关于此园的介绍,同样也是惜墨如金,仅有寥寥十余字.然其“庐山真面目”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5.
讣告     
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陈从周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0年3月15日不幸逝世,享年82岁。陈从周先生终生从事古建筑、古园林的考察研究工作,先后发表了《苏州园林、》《扬州园林》、《说园》、《园林谈丛》、《书带集》、《帘青集》、《山湖处处》、《世缘集》、《随宜集》、《中国民居》、《中国名园》等20余部著作,并直接参与负责修复了上海豫园东部、云南楠园、如皋水绘园、宁波天一阁等,为我国古建筑、古园林的研究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讣告  相似文献   

6.
《新建筑》2020,(1)
豫园湖心亭已成为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意象之一。在豫园数百年的变迁中,以湖心亭为代表的园林建筑的不断重建,凸显了建筑在地定义场所空间以及园林与城市文化互动的历史。文章对豫园湖心亭的变迁过程加以研究,并就园林建筑在历史中不断重建的现象对城市文化型塑的"城园互动"深层机制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7.
新书推荐     
最近,同济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园林新著一《豫园》。作者为上海规划界的一位资深前辈、原上海市南市区副区长陈业伟。全书分四章,文字有10万字左右,照片及图片200余幅。全书从立意构思、空间布局、审美特征等视角全面、系统地赏析这座具有450年历史的明代园林豫园。  相似文献   

8.
张晓春 《时代建筑》2007,(1):136-141
城隍庙、豫园地段是上海城市中少有的表现中国传统建筑样式和江南园林特色的地段,这在上海“西化”的城市空间中较为特别。文章在简要分析了这一区域在1949年以前发展沿革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区域大规模改建后形成的新的豫园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点。文章指出,今天的城隍庙、豫园虽然在建筑形式、经营的商品等内容上试图延续旧时城隍庙地区的特点,但是,由于其空间实质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它已经成为了一座关于历史的真假难辨的主题公园,而非它曾经代表的庙园节场或市井生活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熊鲁霞 《城市规划》1993,17(1):26-29,53
<正> 上海豫园旅游商城位于豫园与老城隍庙西部,豫园商场南部,占地约2公顷,基地现状北部为旧商场,南部为住宅区,规划拟将其拆除改建为豫园旅游商城(图1)。 豫园、老城隍庙和豫园商场是上海旧城厢保存较完整的名胜古迹和传统市场,现已  相似文献   

10.
马珂  邓林森  唐文 《园林》2019,(1):82-87
云南省安宁市楠园是我国著名造园大师陈从周先生独自设计的中国古典园林,其中既融入了陈先生个人造园思想,体现我国园林理论,同时也延续了江南名园如网师园、豫园、退思园、寄畅园等名园中的精髓。本文以楠园为对象,以陈从周先生所写的《说园》等园林理论著作为理论依据,研究陈先生造园思想如何在楠园设计营建中一一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上海园林,集古今中外之大成,很有自己的特色,可是又鲜有系统的分析。本栏目从这一期起,将连续刊登六篇有关上海园林赏析的系列文章,以飨读者。这组文章的内容为:上海园林总述;松江诸园;嘉定诸园;青浦诸园:市区古园;豫园;市区诸公园赏析。  相似文献   

12.
1 概况 豫园九狮楼改建工程是豫园商城第一期改造项目,由九狮楼和湖滨楼两个单体组成(见题头图)。九狮楼位于豫园小花园景区东侧,原是一座2层建筑,底层是杂品店、皮鞋店和铁画轩,2层是居民住宅。原建筑为木结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2,(2)
<正>这两年所见到的现代园林,印象最深的来自于陈植先生设计的镇江伯先公园(设计建造于1926-1935),陈从周先生设计的上海豫园东园( 1956-1987)、宁波天一阁东园( 1963-1988)、如皋水绘园(1988-1991)、昆明楠园(1989-1991)。园林中有着对古典的延续,新形式的创新,也在空间中有着明确的新意。  相似文献   

14.
上海,一方面有着“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独特气质,世博会及其“遗产”—世博文化公园就是这样的产物;另一方面,上海在传统文化传承、地方文化挖掘方面也有着深刻的追求。在世博文化公园中要建设一处有江南传统园林特色的园中园,要求充分展现江南风韵并有机融入整个公园中,申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园以申园为名,“申”源自上海简称,意为传承上海的城市精神,与浦西豫园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15.
尊重传统文脉 创造现代文明──上海豫园确诚商厦方案覃力,王兴田,陈天豫园商业区是上海传统文化、民俗的集中之地,素有“上海市俗文化代表”之誉。经过几百年的文化沉积,现已发展成为一处集购物、餐饮、旅游、观光和娱乐于一体的“豫园文化环境圈”。近些年来,豫园...  相似文献   

16.
上海豫园旅游商城在股份有限公司地处上海中央商务和中心商业区内,商城与老城隍庙、沉香阁、清真寺等庙宇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豫园花园等名胜古迹、人文景观有机地融为一体,是上海著名的旅游胜地和购物中心,享誉海内外.公司的前身是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城隍市场,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城隍庙和明朝嘉靖年间的豫园,距今已有500~600年的历史.自1992年以来,公司开展了大规模的改扩建工程,拆除旧房1000多户,建造了2~6号基地共有7幢新商厦,总建筑面积达五万余平米.改  相似文献   

17.
段建强 《风景园林》2022,29(8):26-32
上海豫园东部重修是陈从周传统园林保护修复实践的重要案例,拟从“现场”“重修”“意匠”3个方面,对陈从周豫园东部重修意匠展开探究与讨论,具体分析陈从周提出的“质感存真”的保护原则、“接笔续笔”的造园意匠、“运我笔底”的文化自信,认为陈从周豫园东部重修为上海“豫园”地区的当代存续提供重要的历史遗产前提和空间文化基础,也开启了上海“豫园”地区的城市更新和属性转型。  相似文献   

18.
步行商业街是城市街道的一种特殊类型,它以人的活动为中心,推动商业的发展和景观布局,因此不论是它的功能特征还是空间特色都有其独特之处。从豫园步行商业街的规划建设,就可以看到一般步行商业街(区)所具备的共同特征。 豫园位于上海老城厢东北隅,建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豫园商业旅游区曾集中了以南翔小笼包为代表  相似文献   

19.
段建强  张桦 《风景园林》2021,28(6):38-43
上海近百年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类型城市空间逐渐转型成为公共园林。豫园、外滩公园和上海世博园区是公共园林转型驱动城市发展的典型案例,它们在发挥锚固作用、诱发更新动因、型塑空间文化3个方面共同构成“城园互动”的转型机制。以城市编年结合更新叙事的空间文化研究视角,就这3个城市公共园林在上海城市现代化的空间转型议题下加以“范式”的比较研究,总结并提出上海城市空间公共园林转型的“城园互动”机制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0.
王兴田 《建筑学报》2001,(11):35-36
位于上海豫园西侧的豫园大酒店和城隍庙商城是上海传统文化的代表地———豫园商业旅游区西大门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豫园商业旅游区经过几百年的文化沉积,形成了集民俗、饮食、购物、观光、娱乐为一体的传统文化区域。传统文化的复兴包括建筑在内的民俗、地域、饮食、购物诸多方面的传统文化的复兴,复兴不是复古,而是摄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并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建筑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反映着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类文明进程。在豫园大酒店和城隍庙商城的建筑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到与豫园花园、城隍庙等传统建筑共生共存,又能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