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等离子喷涂液相溶胶制备纳米ZrO2涂层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晖  陈礼洲 《纳米科技》2008,5(4):67-71
采用等离子喷涂液相溶胶制备了氧化锆纳米结构涂层。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观察了溶胶干燥粉末和涂层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溶胶自然干燥后为非晶态,通过加热可以得到晶体结构,等离子喷涂形成的涂层为单斜相与立方相的混合晶体结构。涂层由致密的熔化较好的颗粒和微裂纹组成。该方法能够得到晶粒很细的纳米结构涂层。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喷涂氧化锆纳米涂层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技术,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氧化锆纳米结构涂层.运用XRD、SEM与TEM等分析手段对喷涂用粉末原料和涂层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进行了观察和确定.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锆粉末经喷雾造粒后的颗粒粒径主要分布在15~40μm之间,流动性好,适合于等离子喷涂用.等离子喷涂氧化锆纳米涂层颗粒分布在60~120nm之间,晶粒发育良好.涂层物相由四方和立方相氧化锆所组成.氧化锆纳米涂层的气孔率约为7%,结合强度为45MPa。  相似文献   

3.
等离子喷涂纳米陶瓷涂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离子喷涂纳米陶瓷涂层是目前纳米涂层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国内外等离子喷涂纳米陶瓷涂层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纳米陶瓷涂层所面临的难题,展望了等离子喷涂技术在制备纳米陶瓷涂层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使用独特的雾化干燥结合固定床技术合成WC-12Co纳米复合粉体,利用等离子喷涂法制备纳米结构WC-12Co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对等离子喷涂纳米结构WC-12Co涂层进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涂层中除了WC相,不仅有W2C,W等非WC/Co相的产生,还出现了CoxWyCz(Co3W9C4,Co3W3C),Co3C等相及非晶和孪晶组织,在此基础上本工作将对等离子喷涂纳米结构WC-12Co涂层的形成机理作初步的研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微束等离子喷涂羟基磷灰石涂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微束等离子喷涂(MPS) 在Ti6Al4V基体上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涂层, 并以大气等离子喷涂(APS)为对照. 利用光学显微镜、SEM和XRD分析技术对MPS涂层形貌、相组成和结晶度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微束等离子喷涂过程中, HA 的分解程度比大气等离子喷涂有显著降低, 除了HA相, 仅形成β-TCP相和非晶相. MPS涂层的结晶度主要受喷涂距离的影响. 喷涂距离较短(<80mm)时, 涂层结晶度高于APS方法制备的涂层. 喷涂距离在130mm时, 涂层结晶度低. 大气等离子喷涂层含有β-TCP、α-TCP、TTCP、CaO和非晶. MPS涂层分解较APS少的主要原因是喷涂过程中HA粒子过热不严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用纳米粉制备热障涂层的组织及性能与工艺参数的影响关系,对涂层制备具有指导作用.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以二次造粒的纳米ZrO2为喂料制备了熔炼隔离热障涂层,并利用X衍射物相分析、SEM、TEM、金相等分析手段观测了涂层的物相构成、组织结构和孔隙率.结果表明,涂层主要以四方相和立方相构成,并含有少量的单斜相.在喷涂过程中粉末熔化状况良好,涂层含有网状微裂纹,涂层致密度可达96%,比普通二氧化锆等离子喷涂层高.  相似文献   

7.
等离子体喷涂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化学不均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离子喷涂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涂层,将涂层沿平行和垂直表面方向抛光试样表面,用电子探针微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研究了试样的显微组织、成分分布和相组成等. 结果表明, 等离子喷涂HA涂层中存在化学成分和相组成等的不均匀性,表现为显微组织中衬度的差别. 其中低磷、低氧区主要由非晶相、分解相和重结晶相组成. 等离子喷涂时,HA粉末颗粒内外熔融程度的差异导致涂层相组成的不均性. 热处理可消除涂层组分的不均匀性,但会导致涂层内部裂纹的产生或扩展.  相似文献   

8.
低压等离子喷涂316L等轴晶涂层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研究低压等离子喷涂等轴晶涂层组织性能和形成机理,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和低压等离子喷涂(LPPS),分别制备了316L不锈钢涂层.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显微硬度等方法,分析了2种涂层的金相组织、相结构、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结果表明:一定条件下制备的低压等离子喷涂SUS316L不锈钢涂层明显不同于传统大气等离...  相似文献   

9.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制备的热障涂层微观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纳米8wt.%Y2O3-ZrO2(YSZ)粉末为原料制备悬浮液,并将悬浮液喂料进行等离子喷涂制备热障涂层.采用XRD,SEM分析涂层的相组成与显微组织.结果表明:涂层中的晶粒保持在纳米尺度,涂层的相结构稳定.涂层表面覆盖着致密的扁平粒子组织,扁平粒子的平均等效直径为1.7 um,厚度均处在纳米尺寸.涂层内部为非层状结构,分布有大量的孔隙.这些组织和结构使得涂层具有优良的抗热震性能.  相似文献   

10.
郑广芝  王敏  袁建辉  王昕  张晨  江绍亮 《功能材料》2022,53(1):1128-1133
采用高焓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以纳米级ZnO、Al2O3和TiO2为原料,通过固相反应制得以ZnAl2O4为主相的陶瓷粉末,加入粘结剂聚乙烯醇(PVA),通过喷雾造粒的方法制备复合吸波陶瓷涂层(简称为AZT涂层).分析了AZT涂层的微观结构和相组成,探究了喷涂功率对AZT涂层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ZT涂层对比粉...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热镀纯锌板、锌铁合金板、锌铝镁板之间的相对耐蚀性,供后续切换锌铝镁板提供数据参考,采用SEM观察了 3种镀层截面微观形貌以及磷化后表面微观特征,通过中性盐雾试验对比了不同种类镀层钢板、同种镀层不同镀层质量钢板试验后的失重情况以及平均腐蚀速率.结果表明:磷化后的锌铁合金板耐蚀性与纯锌板相当,锌铝镁板具有最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2.
自粘接涂层具有绝缘强度高、耐腐蚀性好、冲片性好的特点.用带有自粘接涂层的电工钢制成的铁芯固定牢靠,电机效率高,振动小,噪音低.本文对电工钢自粘接涂层这一新颖的涂层进行了介绍,研究了国内外开发、生产这种新涂层最具实力的三家公司:德国蒂森公司、美国阿拉甘尼公司和日本川崎制铁公司各自的技术思路、实现方法和产品的性能结果,分析了自粘接涂层电工钢的发展状况和应用领域,指出这是一种富有前途的新产品,可应用于磁悬浮列车长定子铁芯、高能离子加速器铁芯和变压器铁芯等产品.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镀锌板的耐蚀性,以硝酸、氟化铵、氧氯化锆为辅助成分,配制了单宁酸钝化液,并用其对镀锌板进行钝化处理。通过浸泡试验确定了最佳钝化工艺,通过扫描电镜(SEM)、Tafel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研究了不同条件制备的钝化膜的形貌、耐蚀性。结果表明:镀锌层经1mol/L氢氧化钾溶液于65℃活化30s后再在含10g/L氧氯化锆的钝...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系统在叶片钢材料FV520B上依次制备镍基黏结层和NiCrBSi-Mo复合工作层,并对NiCrBSi-Mo粉末的沉积率、涂层孔隙率、结合强度及表面硬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NiCrBSi-Mo/Ni涂层中,厚度为180~220μm的黏结层在提高NiCrBSi-Mo粉末沉积率的同时可制备较低孔隙率、较高结合强度和硬度的表层涂层;黏结层厚度的增大导致工作层起始沉积位置的孔隙率增大,且加快了工作层在垂直方向上孔隙率的衰减过程。SEM分析发现,黏结层厚度的增大引起黏结层与工作层结合界面处熔滴沉积堆叠形貌的变化,黏结层中的缺陷对工作层产生"遗传性"的影响;胶结拉伸实验表明,黏结层厚度过大会导致拉伸过程中黏结层与工作层结合面处的断裂;在不同的抛磨面,一定黏结层厚度的试样块在垂直方向上的维氏硬度衰减较为缓慢,NiCrBSi-Mo/Ni涂层不仅保持了涂层表面高的硬度,且增大了涂层的厚度,以修复材料表面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吴小穗 《材料保护》2007,40(8):66-68
目前,汽车车身喷涂基本都采用机器人喷涂方式,为此,介绍了机器人喷涂的仿形流程,并对仿形过程中影响漆膜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锌表面混合稀土转化膜的阻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稀土转化能有效地改善镀锌层的耐蚀性能,某些条件下比低铬钝化效果更好,是代铬钝化的重要研究方向.为此,对镀锌件分别进行了低铬钝化和混合稀土转化处理.通过电化学测试,对比了镀锌层表面2种钝化膜的交流阻抗谱,比较分析了其腐蚀前后的交流阻抗谱及外观的变化,并考察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稀土转化膜阻抗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稀土能够在镀锌层表面形成耐蚀性优良的转化膜,此膜层受处理时间和温度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饱和聚酯辊涂工艺参数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提高金属罐漆膜质量,研究不同辊涂工艺参数对金属罐外涂膜性能的影响。方法探讨在饱和聚酯辊涂过程中的涂料黏度,取料辊与涂覆辊间距,芯轴速度与滚筒速度(周速比)等工艺参数对涂层性能影响,从而得出金属罐最佳辊涂工艺参数的设置范围。结果涂料黏度,取料辊与涂覆辊间距,芯轴速度与滚筒速度(周速比)等工艺参数对金属罐漆膜的附着力、硬度、耐热性均有影响。结论当涂料黏度为85 s(DIN6黏度杯),取料辊与涂覆辊间距为-4μm,芯轴速度与胶辊速度(周速比)为2∶1时,漆膜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直流磁控溅射镀膜在玻璃涂层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鹤岚 《真空》2001,(1):18-22
本文在探讨镀膜玻璃一些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磁控溅射在玻璃涂层技术中的应用机理、靶的结构靶材的选取、提高膜层质量以及镀膜玻璃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硅膜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两大类硅膜的制备方法: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其中包括物理方法中的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技术(EB-PVD),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应用比较少,所以对其工作原理、薄膜质量的影响因素等作了重点介绍.此外还介绍了磁控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硅膜制备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生物活性钛涂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真空等离子喷涂的钛涂层经 5.0mol/L NaOH溶液处理后,将其浸泡在含 Ca2+、HPO2-的模拟生理体液(FCS和SBF)中,考察涂层诱导羟基磷灰石生长过程,并评价其生物活性.用SEM观察碱处理前后和在模拟生理体液中浸泡后钛涂层的形貌,用AES分析了碱处理前后钛涂层的表面成分;用XRD、FT-IR和EDS表征浸泡后涂层表面生长物的结构和成分;并测量了处理后钛涂层在浸泡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浓度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处理的钛涂层在模拟生理体液中能诱导羟基磷灰石在其表面生长;在SBF和FCS分别形成碳酸羟基磷灰石层和含氧磷灰石的羟基磷灰石层.钛涂层的活性是由于碱处理后表面形成了网状和纤维状结构的Na-Ti-O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在模拟生理溶液中释放Na,吸收H;形成水化钛酸盐,诱导羟基磷灰石成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