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碳酸二甲酯对淀粉的甲基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碳酸二甲酯(DMC)为甲基化试剂与淀粉(St)进行了常压甲基化反应,实验确定了甲基化反应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碳酸钾/水为淀粉的活化试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为催化剂,按m(St)∶m(DMC)∶m(H2O)∶m(K2CO3)∶m(CTAB)=70∶90∶90∶10∶0.5,于78℃反应9h,淀粉甲基化产物的甲氧基质量分数w(—OCH3)=4.1%。  相似文献   

2.
碳酸二甲酯作甲基化试剂催化合成2-甲硫基苯并噻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四丁基溴化铵(Bu4NBr)与K2CO3催化下,2-巯基苯并噻唑(MBT)与碳酸二甲酯(DMC)合成标题化合物的反应。考察了反应的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碱试剂种类和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得出甲基化反应最佳配比为:n(MBT)∶n(DMC)∶n(K2CO3)∶n(Bu4NBr)=1∶18∶1.5∶0.2,90℃下反应3h,收率76.4%。副产物为N-甲基化物,讨论了生成副产物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3.
碳酸二甲酯(DMC)作为一种绿色化学试剂,因其分子中含有多种活泼的官能团,可取代卤代甲烷、硫酸二甲酯等甲基化试剂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综述了近年来DMC作为甲基化试剂与相应化合物发生甲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重点对甲基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反应机理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DMC作为甲基化试剂今后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周淑晶  姜荻秋 《化学世界》2013,54(8):490-492
以对苯二酚为原料,采用碳酸二甲酯(DMC)做甲基化试剂合成对羟基苯甲醚,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以及对苯二酚与DMC投料比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以聚乙二醇-400(PEG-400)为催化剂、DMSO为溶剂,n(对苯二酚):n(PEG-400):n(K2CO3):n(DMC)=1∶0.3∶0.6∶2,反应温度140℃,反应2h,收率达59.2%。产物经1H NMR、13C NMR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5.
碳酸二甲酯作甲基化试剂合成邻氯苯甲*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绿色化学原料碳酸二甲酯(DMC)代替传统的有毒有害试剂作为甲基化试剂,以邻氯苯酚(OCP)为原料,在碳酸钾(K2CO3)与相转移催化剂(PTC)的作用下,合成了邻氯苯甲醚(OCA)。考察了PTC种类、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反应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以四丁基氯化铵(TBAC)为PTC,n(OCP)∶n(DMC)∶n(TBAC)=1∶2∶0.1,K2CO3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5%,反应温度94~98℃,反应时间8 h,OCA的收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88.4%和99.1%。  相似文献   

6.
用绿色化学原料碳酸二甲酯(DMC)代替硫酸二甲酯(DMS)等传统有毒试剂作为甲基化试剂,以间氯苯酚为原料,在固体碱与相转移催化剂(PTC)的作用下,合成了间氯苯甲醚。考察了PTC种类、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碱性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以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PTC,K2CO3为碱性催化剂,n(间氯苯酚)∶n(DMC)∶n(TBAB)∶n(K2CO3)=1∶3.83∶1.07∶0.5,反应温度为98℃,反应时间为7 h,间氯苯甲醚的得率为98.3%,间氯苯酚的转化率为100%。  相似文献   

7.
采用碳酸二甲酯(DMC)代替传统的有毒有害试剂作甲基化试剂,以2,6-二氯苯酚(DCP)为原料,在固体碱与相转移催化剂(PTC)作用下,合成了2,6-二氯苯甲醚(DCA)。考察了PTC种类及用量、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碱性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以聚乙二醇400(PEG-400)为PTC,x(PEG-400)=0.2%,n(DMC)∶n(DCP)∶n(K2CO3)=0.1∶0.05∶0.003,温度150℃,时间5h,在该条件下,DCA的收率为87.3%,DCP的转化率为100%。优化条件下的重复实验表明,该反应易于控制,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8.
以邻氯苯酚(OCP)为原料,碳酸二甲酯(DMC)做甲基化试剂,在相转移催化剂聚乙二醇-400(PEG-400)的作用下合成邻氯苯甲醚(OCA)。探究DMC、PEG-400、K2CO3与OCP的摩尔比、反应温度、时间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n(PEG-400)∶n(OCP)∶n(DMC)∶n(K2CO3)=0.2∶1∶6∶0.001,反应温度为85~90℃,反应时间为10小时,邻氯苯甲醚的收率达到79%。因此,聚乙二醇-400是很好的合成邻氯苯甲醚的相转移催化剂。此工艺使用的试剂毒性低或无毒性,安全环保,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对设备无腐蚀,是一条利于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9.
采用碳酸二甲酯(DMC)代替传统的有毒有害试剂作甲基化试剂,以2,6-二氯苯酚(DCP)为原料,在固体碱与相转移催化剂(PTC)作用下,合成了2,6-二氯苯甲醚(DCA)。考察了PTC种类及用量、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碱性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以聚乙二醇400(PEG-400)为PTC,x(PEG-400)=0.2%,n(DMC)∶n(DCP)∶n(K2CO3)=0.1∶0.05∶0.003,温度150℃,时间5h,在该条件下,DCA的收率为87.3%,DCP的转化率为100%。优化条件下的重复实验表明,该反应易于控制,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0.
以去甲氨噻肟酸乙酯(DMAT)为原料,对影响反应收率的反应温度、物料配比、相转移催化剂及其用量、甲基化试剂、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了研究。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0℃,NaOH为碱性试剂,DMAT∶NaOH∶(CH3O)2SO3为1∶1.2∶1.2,四丁基碘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用量为底物摩尔数的7%,硫酸二甲酯为甲基化试剂,乙醇和四氢呋喃为溶剂,反应时间约为4 h,总收率为79%。  相似文献   

11.
高艺霞  闫理宾  辛忠 《化工学报》2013,64(2):683-688
对超临界条件下添加微量氢氧化钾催化碳酸二甲酯与棕榈油制备无甘油副产的生物柴油反应进行了研究,微碱的添加有效降低了苛刻的反应条件。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反应产物的组分进行了定性确证并建立了产物的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酯交换反应的产物组分为甘油碳酸酯、脂肪酸甲酯、甘油单酯、脂肪酸甘油碳酸酯、甘油二酯和甘油三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酯油摩尔比以及催化剂添加量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当反应温度280℃、反应时间20 min、KOH添加量为0.1%、酯油摩尔比20:1、反应压力3.5MPa时,脂肪酸甲酯的收率可达到83.11%。  相似文献   

12.
倪邦庆  贾国亮  范明明  王辉 《化工进展》2013,32(2):359-363,380
以葡萄糖为原料制备了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利用碳酸二甲酯(DMC)与正丙醇的酯交换反应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制备条件对碳基固体酸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化温度350 ℃、碳化时间2 h、磺化温度130 ℃、磺化时间10 h、浓硫酸与碳材料的质量比为100∶1的条件下,制备的固体酸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当n(丙醇)∶n(DMC)=2∶1、反应温度90 ℃、反应时间5 h、催化剂用量占原料总质量4%时,碳酸甲丙酯(MPC)选择性超过90%,收率达到40%左右。催化剂催化活性较稳定,连续催化反应4次活性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A kinetic experiment of dimethyl carbonate (DMC) synthesis by urea methanol over ZnO catalyst was carried out in an isothermal fixed-bed reactor. A kinetic model based on the mole fraction was proposed and the kinetic parameters were estima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model predic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fair agreements were found. The effects of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443–473 K), space time (0–4.7 h mol−1 kg cat ) and urea mass percent (5–9%) in feed on DMC mole fr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actions are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space time rather than urea mass percent in feed. The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action from MC to DMC was the rate-controlling step in the DMC synthesis process from urea and methanol. It is important to remove the DMC and byproduct ammonia to achieve a high selectivity of DMC. This implies that reactive distillation might be used in the DMC synthesis on an industrial scale to achieve a higher selectivity of DMC.  相似文献   

14.
以松节油-马来酸酐(TMA)、一缩乙二醇(DEG)、邻苯二甲酸酐(PA)、丙烯酸(AA)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涂料用紫外光固化(UV)萜烯聚酯丙烯酸酯(TPEA)预聚物。通过分子质量、酯化率及涂膜性能测试以及GPC,TG分析以考察了原料物质的量比、合成工艺、反应温度等对TPEA树脂合成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为:TPEA酯化反应温度125℃,n(TMA)∶n(DEG)∶n(PA)∶n(AA)=1∶2.2∶0.5∶2,采用两步法,制备出的TPEA树脂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在常用的傅克反应溶剂二氯甲烷中添加另一种傅克反应溶剂硝基苯,且酰基化试剂邻苯二甲酸酐(PA)与硝基苯的摩尔比为1时,可大大提高PA的转化率.研究发现,作为傅克酰基化反应的常用溶剂,二氯甲烷和硝基苯的作用是不同的,硝基苯可能参与了傅克酰基化反应的中间过程;研究还发现,硝基苯的加料方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与PA与硝基苯的摩尔比例有关.通过傅克酰基化反应制备了羧基化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16.
商宽祥  单国荣 《化工学报》2012,63(2):647-652
在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中进行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的双水相共聚。用分光光度计在线检测双水相聚合过程中体系透光率变化,确定了分相点并用改进溴化法测定了临界转化率,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临界转化率的影响。引发剂用量或温度变化对临界转化率影响不大;单体用量、PEG用量或PEG分子量增加,临界转化率下降;DMC比例增加时,临界转化率增大。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了临界分子量,发现引发剂用量增加、温度升高或DMC比例增加,均使临界分子量减小;总单体用量或PEG用量增加,临界分子量先增大后减小;而PEG分子量增大增加时,临界分子量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7.
以3,4,5-三氟苯胺和丙烯酰氯为原料,碳酸氢钠为缚酸剂,制得N-[(3,4,5-三氟)苯基]丙烯酰胺(TFPA).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碳谱对TFPA进行结构表征.探讨原料物质的量比、碳酸氢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TFPA收率的影响.获得适宜反应条件为:3,4,5-三氟苯胺和丙烯酰氯物质的量比为1:1...  相似文献   

18.
陆敏  刘媛  李树白  文艺  刘承先 《化工进展》2013,32(5):1070-1073
采用共沉淀法,在500 ℃烘干焙烧制备了类水滑石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BET分析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类水滑石催化剂应用于碳酸二甲酯(DMC)与正丙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丙酯(DPC)。研究结果表明:镁铝摩尔比为2∶1,在500 ℃焙烧后,类水滑石对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当丙醇∶DMC =3∶1(摩尔比)、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反应温度为90 ℃、反应时间为5 h时,DPC的收率为46.87%。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2萃取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测定了不同条件下碳酸二甲酯(DMC)、甲醇、乙二醇(EG)、碳酸乙烯酯(EC)在超临界相和液相中的分配系数,计算了DMC相对于其他组分的分离因子. DMC相对于甲醇的分离因子随EC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随DMC和EG含量增加而升高,随压力增加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变小. 这种变化规律表明利用超临界萃取与反应耦合提高酯交换反应转化率的前提是:(1) 反应体系中DMC的浓度要高,即进料中环氧乙烷(EO)的浓度要高,且EC转化率要高;(2) 低的反应温度和高的反应压力. 在160℃和5~20 MPa下,以环氧乙烷、甲醇和CO2为原料,考察了超临界CO2萃取与反应相耦合提高酯交换反应转化率的可行性. 研究结果表明,DMC与甲醇间的分离因子是影响超临界萃取反应操作过程中DMC收率的关键因素. 采用耦合技术可以提高DMC的单级收率约4%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