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应用植物乳杆菌JY-22细菌素粗提物对鲢鱼鱼丸中地衣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进行抑菌保鲜研究,以感官、理化和细菌学指标对鲢鱼鱼丸产品质量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添加JY-22细菌素粗提物可以改善鲢鱼鱼丸感官品质,能有效抑制鲢鱼鱼丸中芽孢杆菌的生长,第21天时,添加0.6 倍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JY-22细菌素粗提物处理组比单独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处理组的菌落数分别减少1.92(lg(CFU/g))和1.00(lg(CFU/g));添加JY-22细菌素粗提物可使鲢鱼鱼丸在贮藏过程中pH值下降速度变缓,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鱼丸白度,但对弹性影响不明显,添加0.6 MIC的JY-22细菌素粗提物能使产品保质期至少延长3 d。菌株JY-22细菌素粗提物可有效控制鲢鱼鱼丸中芽孢杆菌的生长繁殖,对产品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有害微生物对小麦粉的污染,本研究以不同筋度(低筋、中筋、高筋)小麦粉为原料,对其接种不同菌落数的大肠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分析LED蓝光光照处理(430~470 nm,36 W)对3 种筋度小麦粉的减菌效果及其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5 h LED蓝光处理可显著降低高接菌量小麦粉中的大肠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菌落数,分别减少4.9(lg(CFU/g))和4.7(lg(CFU/g)),且杀菌效果与光照时间呈正相关;LED光照处理使小麦粉水分质量分数和横向弛豫时间T21、T22均呈现降低趋势,但不会改变小麦粉中水分的主要存在形式;经LED蓝光处理后,小麦粉的亮度、湿面筋质量分数和蛋白质聚合体无显著变化;但绿度和黄度下降,且小麦粉中蛋白与淀粉之间结合更加紧密。因此,LED蓝光处理可有效抑制小麦粉品质劣变,并有利于增加小麦粉的稳定性,改善小麦粉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鲜湿面由于含水量较高,极易滋生微生物而腐败变质,迅速失去食用价值。以常见生物保鲜剂壳聚糖、乳酸链球菌素(Nisin)和茶多酚为材料,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优化组合,研究复合生物保鲜剂对鲜湿面货架期及贮藏品质中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25%壳聚糖、0.025% Nisin和0.012%茶多酚的组方可以延长鲜湿面的货架期达到48 h,在室温和相对湿度60%环境中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菌落总数小于5.0 lg(CFU/g),风味良好。对照组样品在相同条件下,12 h菌落总数超标,吸水率下降26.07%,失去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延长鲜湿米粉货架期,研究了微波处理对鲜湿米粉贮藏品质的影响,将鲜湿米粉经600 W微波功率处理73 s后,与未经微波处理的对照组一同于28 ℃贮藏。结果表明,鲜湿米粉在贮藏过程中感官、含水量、L*值、a*值和蒸煮吸水率总体呈下降趋势,b*值、蒸煮损失率、菌落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硬度、弹性、黏聚性和咀嚼性则先增大后减小。对照组贮藏36 h时,感官得分较差,仅为42.28,而处理组60 h时为63.57,仍保持较好感官品质;对照组24 h时,蒸煮吸水率和损失率分别为47.98%和2.43%,与处理组60 h时蒸煮品质类似,分别为43.88%和2.76%;对照组12h时菌落总数达到5.9×106 CFU/g,超过标准限量(8.0×104 CFU/g),而处理组在36 h时达到7.5×105 CFU/g,超过限量要求。综上所述,微波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延缓鲜湿米粉贮藏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5.
在对草莓的病源微生物污染调查中发现蜡样芽孢杆菌具有高的检出率。为比较不同温度和不同包装方式的草莓表面蜡样芽孢杆菌数量的变化情况,测定了7℃、15℃、25℃、30℃的温度条件下,采用保鲜盒包装和保鲜膜包装方式的草莓表面蜡样芽孢杆菌生长数据;选用Baranyi Roberts模型为初级模型,拟合不同温度和不同包装方式的草莓中蜡样芽孢杆菌生长曲线,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7℃冷藏的蜡样芽孢杆菌均增长缓慢而与包装方式无关;15℃低温贮藏过程中,膜装与盒装延滞期基本相同,但膜装比盒装降低了0.7 lg cfu/g的生长势,说明保鲜膜在此温度下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在25℃、30℃储藏下两种包装方式的比生长速率和延滞期基本相同,蜡样芽孢杆菌在42 h后分别增长了2.9 lg cfu/g、3.2 lg cfu/g,表明贮藏温度是影响蜡样芽孢杆菌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高温条件下蜡样芽孢杆菌会带来潜在的食用安全风险。本研究结果为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冷鲜牛肉保鲜的具有抗菌功能的可食性抗菌保鲜膜。将4 mg/mL的ε-聚赖氨酸(ε-PL)添加到壳聚糖-普鲁兰多糖溶液中,制备具抗菌功能的可食性复合抗菌保鲜膜,并验证该保鲜膜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和抗菌效果。冷鲜牛肉贮藏过程中优势致病菌(大肠O157:H7,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和菌落总数等指标检测结果表明,贮藏9天,对照组菌落总数就达到8.09 lg(CFU/g),而处理组增长较缓慢,第13天为5.94lg (CFU/g)。贮藏末期,处理组大肠O157:H7、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较对照组分别减少了5.12,4.47 lg(CFU/cm2)和5.54 lg(CFU/cm2)。通过比较分析冷鲜牛肉贮藏过程中感官、质地、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值、色度指标(a*/b*)等指标,表明该膜对于减缓冷鲜牛肉品质劣变具有显著效果。该保鲜膜对于控制牛肉品质劣变、延长货架期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一株蜡样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其产毒基因以及产毒类型通过ELISA以及PCR鉴定,而后将其接种到米饭中并混合均匀,置于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培养,温度分别设置为(10.0±0.2),(15.0±0.2),(20.0±0.2),(25.0±0.2),(30.0±0.2),(35.0±0.2)℃,研究其在米饭中生长以及产毒情况。采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构建初级生长模型,并在此基础进行产毒预测。结果表明,该株蜡样芽胞杆菌具有致泻型肠毒素基因,在15~35℃范围内该株菌在米饭中可产生肠毒素,随着培养温度的下降,开始产生毒素的时间也随之推迟;通过间隔取样检测到最初产毒素时的菌落总数范围为6.5~7.0 lg(CFU/g),采用插值计算校正后得到的实际开始产毒素时菌落总数范围为5.5~6.0 lg(CFU/g)。由于试验结果显示在15~35℃温度范围内蜡样芽胞杆菌是否产毒与其达到的浓度(菌落总数)有直接的相关性,因此从生长预测模型预测到的菌落数可用于判断产生毒素的风险程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基于QPCR的快速方法检测米饭中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首先采用煮沸法提取蜡样芽孢杆菌基因组DNA,并利用普通PCR方法验证引物特异性,然后通过在米饭样品中添加目标菌,模拟受污染的实际样本,用QPCR技术定量检测米饭中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的优点,能对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定量。不经过增菌培养,实际样品的检测限为9.8×101CFU/g;经过2 h的增菌培养,检测限能达到100CFU/g;并且米饭中添加其他杂菌后,不影响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建立的QPCR方法适用于米饭等相关淀粉类食品中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从而为监测该菌所致食品污染以及早期相关食物中毒提供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低聚半乳糖对植物乳杆菌发酵乳特性及抗菌活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单因素法考察影响发酵乳特性的主要因素,并以响应面法优化发酵乳最佳发酵条件;以产肠毒素蜡样芽孢杆菌HN001为指示菌,探究低聚半乳糖的添加对植物乳杆菌ZDY2013发酵乳抑菌活性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能有效利用低聚半乳糖进行体外代谢,并抑制蜡样芽孢杆菌生长;牛奶中添加适量低聚半乳糖能够增加植物乳杆菌发酵乳中的活菌数、降低发酵乳的pH,并提高其持水力;响应面分析发现低聚半乳糖发酵乳的最佳制备条件为:2.0%的植物乳杆菌接种量、1.0%的低聚半乳糖添加量、发酵时间为24 h及发酵温度为42 ℃;添加低聚半乳糖的发酵乳能有效控制产肠毒素蜡样芽孢杆菌浓度在106 CFU/mL以下。该研究结果为低聚半乳糖及植物乳杆菌ZDY2013在发酵乳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辅食中细菌总数及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平板菌落计算法和最大近似值(MPN)法检测市售婴儿辅食中细菌总数和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情况,并对MPN法得到的疑似蜡样芽胞杆菌进行基因间隔序列(ITS)插入性序列分析和形态鉴定。结果表明,101份样品中只有30份样品菌落总数达标,合格率仅为29.7%,部分超标产品的细菌总数达105CFU/g~106CFU/g。市售3种婴幼儿辅食-米粉、奶伴侣和面条中细菌总数及食源性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检出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4株优势芽孢杆菌对真空包装免泡豆杆致腐败能力差异及其产生物胺特性,通过分析接种优势芽孢杆菌免泡豆杆贮藏过程中豆杆样品菌落数量变化、产品感官品质、挥发性盐基氮(TVB-N)及生物胺含量变化,比较不同优势腐败菌对免泡豆杆品质的影响,分析样品菌落总数、感官评分及TVB-N值与生物胺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接种4株优势芽孢杆菌明显缩短了免泡豆杆货架期,25℃贮藏条件下货架期缩短至4天。在贮藏第8天,接种样品菌落总数高达10.82~10.95 lgCFU/g,TVB-N值为40.82~77.13 mg/100g。接种2株解淀粉芽孢杆菌样品总生物胺含量显著高于2株枯草芽孢杆菌,各接种样品中腐胺、尸胺含量高于其他生物胺,是腐败过程中的2种主要生物胺;其中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DY1b样品TVB-N产量因子YTVB-N/CFU、贮藏第8天总生物胺含量分别为2.49×10~(-9)mg/CFU和1 087.54 mg/kg,均显著高于其他3株腐败菌。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生物胺指标与感官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884~-0.996),与菌落总数、TVB-N值均呈正相关(r=0.514~0.991)。综上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DY1b是真空包装免泡豆杆致腐能力最强的菌株,总生物胺含量是免泡豆杆腐败进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食源性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在食品加工环境中菌膜形成能力,以玻璃、不锈钢、聚氯乙烯、聚丙烯为接触面,采用超声波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不同环境因素(温度、pH、氯化钠、葡萄糖、苯甲酸钠及山梨酸钾)、不同材料表面蜡样芽孢杆菌(B.cereus)菌膜形成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四种材质表面形成B.cereus菌膜能力的大小顺序为:玻璃 > 不锈钢 > 聚氯乙烯 > 聚丙烯。其中,30 ℃,pH7.0时菌膜形成量最大,添加低浓度葡萄糖(4.0%)或氯化钠(0.5%)对B.cereus菌膜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添加0.15%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的菌膜形成量显著高于添加0.10%的菌膜形成量(p<0.05)。本研究为蜡样芽孢杆菌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为食品工业蜡样芽孢杆菌菌膜的预防和控制奠定基础,为改进蜡样芽孢杆菌的清洗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真空包装即食鲍鱼的特定腐败菌及其致腐能力。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纯化出即食鲍鱼的特定腐败菌。通过16S rDNA技术结合细菌生化鉴定法来鉴定即食鲍鱼的特定腐败菌。将特定腐败菌接种于即食鲍鱼中,与自然腐败鲍鱼进行对比,分析即食鲍鱼的汁液流失率、TVB-N、pH值、菌落总数、PPO等理化及感官指标的变化,探讨即食鲍鱼黑变、流汁、软化、酸败等腐败的原因。结果表明:即食鲍鱼的特定腐败菌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接种蜡样芽孢杆菌的即食鲍鱼腐败特征明显。汁液流失率、TVB-N、pH值、菌落总数、PPO及感官指标等劣化程度均远超自然腐败鲍鱼。这说明蜡样芽孢杆菌的存在会加快即食鲍鱼的腐败变质,大大缩短即食鲍鱼的贮藏时间,有必要针对蜡样芽孢杆菌采取适当的杀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微酸性电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SAEW)对鲜米线杀菌工艺条件,探明其对米线储藏过程品质变化规律;以微酸性电解水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与料液比为自变量,鲜米线表面微生物杀灭对数值为响应值,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其最佳处理条件。以最佳处理参数处理鲜米线,以无菌水处理样品作为对照组(CK),两组样品均置于27℃恒温箱中储藏,定期测定其表面菌落总数、含水量、酸度、pH、色差等指标,探讨SAEW处理对鲜米线贮藏品质变化影响。得出其最佳处理条件为,温度21℃、时间15 min、料液比1:16(m:V)。在此工艺条件下计算所得菌落总数死亡数量级的理论值为3.09 lg CFU/g。进行3次验证实验实际平均菌落死亡数量级为(3.01±0.09) lg CFU/g。在此条件下,SAEW处理能有效控制样品表面微生物数量,同时可延缓褐变及总酸度的增加,减少水分含量的丧失,对pH无显著影响。处理后的鲜米线在贮藏储藏48 h后,表面菌落总数为7.46 lg CFU/g,总酸度为0.392 g/100 g,分别低于对照组的8.73lg CFU/g和0.49 g/100 g。色差值为39.73,水分含量0.69,高于对照组的35.57和0.65。pH为4.64。综合表明,SAEW处理野生菌不仅能控制其表面微生物增长量,还能减缓贮藏品质的劣变速度,该结果可为研究微酸性电解水在鲜湿米线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新型食品保鲜技术,研究了LED可见光与有机酸的协同抗菌效果,以期为食品工业提供新的保鲜贮藏方法。作者研究了LED可见光波长、有机酸种类、温度3个因素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抗菌效果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温度和菌种试验条件下,LED蓝光和乳酸分别有较好的抗菌效果。这两者相结合,可获得更好的抗菌效果。LED蓝光与质量分数为1 g/kg乳酸相结合,在12℃条件下,可使初始浓度为6 lg(CFU/mL)的大肠杆菌完全灭活,也能使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减小(3.88±0.17)lg(CFU/mL);在25℃下,与对照组相比,能够使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分别减小(4.99±0.07)lg(CFU/mL)、(3.12±0.09)lg(CFU/mL)。  相似文献   

16.
为延长鲜湿米粉货架期,研究了微波处理对鲜湿米粉储藏品质的影响,将鲜湿米粉经600 W微波功率处理73 s后,与未经微波处理的对照组一同于28℃储藏。结果表明,鲜湿米粉在储藏过程中感官、含水量、L*值、a*值和蒸煮吸水率总体呈下降趋势,b*值、蒸煮损失率、菌落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硬度、弹性、黏聚性和咀嚼性则先增大后减小。对照组储藏36 h时,感官得分较差,仅为42.28,而处理组60 h时为63.57,仍保持较好感官品质;对照组24 h时,蒸煮吸水率和损失率分别为47.98%和2.43%,与处理组60 h时蒸煮品质类似,分别为43.88%和2.76%;对照组12 h时菌落总数达到5.9×106CFU/g,超过标准限量(8.0×104CFU/g),而处理组在36 h时达到7.5×105CFU/g,超过限量要求。综上所述,微波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延缓鲜湿米粉储藏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17.
将气调包装凡纳滨对虾货架终点时筛选、分离、纯化得到的肉杆菌、希瓦氏菌和气单胞菌3种腐败菌,分别接种到杀菌后的新鲜凡纳滨对虾上,研究接菌对虾上的3种腐败菌在4℃气调包装(80%CO2/10%O2/10%N2)贮藏条件下的生长动力学参数及其对凡纳滨对虾的致腐败能力。结果表明,在4℃气调包装条件下,肉杆菌、希瓦氏菌和气单胞菌生长动力学参数延滞时间分别为20.64,128.8 h和106.1 h,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分别为0.02302,0.03002 h-1和0.02198 h-1,最大菌落数分别为7.49,6.87 lg(CFU/g)和6.91 lg(CFU/g)。接种肉杆菌、希瓦氏菌和气单胞菌的凡纳滨对虾感官品质货架期较空白对照组短,分别为176,164 h和167 h。凡纳滨对虾腐败菌致腐败能力的研究结果显示,肉杆菌、希瓦氏菌和气单胞菌的挥发性盐基氮产量因子(YTVB-N/CFU)分别为5.40×10-9,1.03×10-7mg/CFU和4.34×10-8 mg/CFU,三甲胺氮产量因子(YTMA-N/CFU)分别为2.37×10-10,3.95×10-9mg/CFU和1.52×10-9 mg/CFU,表明在冷藏气调包装凡纳滨对虾腐败过程中希瓦氏菌的作用最为明显,其次为气单胞菌,肉杆菌的致腐败能力稍弱。  相似文献   

18.
将感官、微生物和化学变化作为检测指标,对鲅鱼(Scomberomorus niphonius)在0℃、4℃、15℃、22℃和25℃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和货架期进行研究。通过化学分析研究,对菌落总数(TVC)、挥发性盐基氮(TVB-N)、三甲胺(TMA)与感官评价的一致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0℃、4℃、15℃、22℃和25℃贮藏过程中鲅鱼较好品质的时期分别为192h、144h、24h、18h和12h,货架期终点分别为240h、192h、48h、24h和20h。各个温度条件下,鲅鱼贮藏过程中较好品质期和货架期终点的TVB-N平均值分别为(22.88±1.98)mg/100g、(49.40±2.40)mg/100g;TMA均值为(11.67±1.88)mg/100g、(18.88±2.75)mg/100g;菌落总数分别为(4.01±0.49)lg(CFU/g)、(6.17±0.49)lg(CFU/g);产H2S菌数分别为(3.28±0.63)lg(CFU/g)、(5.78±0.65)lg(CFU/g),、假单胞菌数分别为(3.60±0.39)lg(CFU/g)、(6.12±0.50)lg(CFU/g)。可知TVB-N、TMA、菌落总数、产H2S菌、假单胞菌作为鲅鱼贮藏过程中的鲜度指标与感官评价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粮食与油脂》2017,(9):78-81
测定了不同储藏温度(5、10、15、20、25、30、35℃)下鲜湿米粉中蜡样芽孢杆菌的生长数据,利用Gompertz模型、Baranyi模型、Logistic模型、MMF模型构建鲜湿米粉中芽孢杆菌生长预测初级模型。结果表明,Baranyi模型与实际测试数据符合度最好,选用Baranyi作为初级预测模型。进一步利用Baranyi模型参数,选用Ratkowsky平方根方程建立了鲜湿米粉中芽孢杆菌生长预测次级模型。鲜湿米粉中芽孢杆菌生长预测模型表明,鲜湿米粉应在15℃以下储藏,芽孢杆菌在鲜湿米粉中的最低生长温度为5.0℃左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一种免疫磁珠技术分离富集熟制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方法 在一定量的蜡样芽孢杆菌体系中优化免疫磁珠与抗体用量以及最佳反应时间。在最佳实验条件下, 对免疫磁珠分离蜡样芽孢杆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实验, 并对实际熟制食品的蜡样芽孢杆菌进行分离。结果 最终确定了蜡样芽孢杆菌抗体添加量50 μg/mL、免疫磁珠添加量100 μL, 免疫磁珠与菌液最佳作用时间为15 min, 当菌液稀释度达到10?7, 免疫磁珠法仍然可以检出, 相应的细菌数为4 CFU/mL。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免疫磁珠技术灵敏性高, 特异性好, 节省了检测时间和费用, 适用于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