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煤系硫铁矿的干-湿法生产不溶性硫磺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煤系硫铁矿为原料,在一定温度和还原气氛下进行干法热解处理。并对干法处理所得FeS渣,H2S和SO2气体进行湿法催化氧化生产不溶性硫磺,该工艺不溶性硫磺转化率可达50%,得到的产品不经CS2浸取提纯。其不溶性硫磺含量在90%以上,稳定性在90%以上,该工艺为煤系硫铁矿综合利用开辟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低品位硫铁矿采用二段硫化床与劣质高硫煤还原反应生产硫磺的工艺过程。用低品位硫铁矿中的硫与铁资源和高硫煤中的煤与硫资源生产硫磺和还原铁粉,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克服了品位在17%~20%(质量分数,下同)的硫铁矿,在原矿选矿生产硫精砂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尾矿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弥补了硫精砂生产过程中的缺陷。中间实验产品硫磺达到GB/T 2449-2006《工业硫磺》国家标准,副产品铁矿粉含量高于60%,是用于炼钢厂的优质铁原料。该研究工艺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符合循环经济的法则,是弥补中国硫、铁资源短缺,多方法寻求资源来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热解还原法对“低品位硫铁矿采用二段硫化床与劣质高硫煤还原反应生产硫磺的工艺”进行了改进.使用本改进工艺,可使吨磺煤耗比改进前降低50%,操作更加稳定.用低品位硫铁矿中的硫与铁资源和高硫煤中的煤与硫资源生产硫磺和还原铁粉,达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该研究工艺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符合循环经济的法则;为弥补我国硫、铁资源短缺,多方法寻求资源的来源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蔡晓峰 《佛山陶瓷》2010,20(10):9-11
本文探讨了用川南硫铁矿浮选尾渣制备陶瓷砖的可行性。实验表明,在陶瓷坯料中,硫铁矿浮选尾渣的使用比例可达40%。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硫酸装置粉尘和化工异味的主要来源、危害及采取的治理措施。建龙化工对硫铁矿粉尘、硫铁矿烧渣、氧化钙粉尘和硫磺粉尘采用洗涤、密闭式操作减轻粉尘逃逸;用液体硫磺代替固体硫磺减少粉尘产生;对含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化氢及硫酸蒸气的废气进行吸收和利用。治理方案实施后,硫铁矿制酸装置的粉尘明显减少,硫酸生产和装车环节无异味和冒烟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6.
吴斌 《磷肥与复肥》2009,24(3):39-40
为使硫铁矿制酸沸腾炉能够满足烧硫磺的要求,以降低制酸成本,介绍将硫磺与硫铁矿尾渣或与低品位硫铁矿粉按比例混合,再添加一定量的改性剂,经过加热、造粒、化工水冷钢带冷却,产生的颗粒具有足够的强度,可满足硫铁矿沸腾炉制酸的需要。40kt/a硫酸投资仅需100万元,并可根据市场原料行情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7.
煤系硫铁矿综合利用发展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煤系硫铁矿的采出与回收,生产硫酸,硫磺等利用途径,以及硫铁矿烧渣和综合利用的发展现状,并对我国煤系硫铁矿综合利用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硫酸产量超过50万t 截止9月3日,瓮福(集团)公司硫酸分厂已生产硫酸501628t,完成全年计划的56%,基本满足了瓮福磷铵生产需要。由于近年来国际市场硫磺价格不断攀升,为降低生产成本,瓮福硫酸分厂在硫磺制酸的同时,不断加大硫铁矿掺烧制酸力度,采取多项措施严把配矿关,使硫铁矿粒度等参数达到使用标准,保证了硫酸产品质量。今年又投资460万元,将硫酸装置渣系统渣链刮板机改为冷渣机,  相似文献   

9.
用硫铁矿烧渣生产液体三氯化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硫铁矿烧渣生产液体三氯化铁冯俊瑜(平泉县硫酸厂)焙烧硫铁矿接触法制硫酸过程中,每产It酸要副产It左右的烧渣。目前,我国对该烧渣尚未很好利用。因此,我厂对用硫铁矿烧渣生产液体三氯化铁进行了研究,用硫铁矿烧渣和盐酸反应,生成45%以上的液体三氯化铁。...  相似文献   

10.
硫铁矿烧渣湿法制备铁红的简易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硫铁矿烧渣全铁含量以及组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湿法工艺以硫铁矿烧渣为原料制备铁红,省去了利用专用还原剂还原的步骤.研究了高温硫酸还原的最佳条件,试验确定了制备铁红的简易工艺,节省了试剂与能源.采用该工艺制取的铁红纯度为92%~94%.  相似文献   

11.
铬刚玉浇注料是重要的危废焚烧炉炉衬材料之一,但危废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导致炉渣的成分存在差异,从而影响炉衬的使用寿命。本文以铝酸钙水泥结合铬刚玉浇注料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富含CaO、Fe2O3和SiO2的三种典型危废炉渣,研究了上述危废炉渣对铬刚玉浇注料烧成前后的侵蚀/渗透行为和Cr(Ⅵ)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抗渣侵蚀和渗透性能与渣的黏度、渣与材料的界面反应以及材料的孔隙结构有关。就渗透性而言,高SiO2渣和高Fe2O3渣与材料界面反应后形成了低熔点的霞石等物相,促进了渣渗透;高CaO渣与材料反应后形成了高熔点的六铝酸钙等物相,减缓了渣渗透,造成渣渗透深度顺序为高SiO2渣>高Fe2O3渣>高CaO渣。相比之下,将材料进行烧成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基质中CaO的反应活性,而且可以实现微孔化,渣的渗透行为受到抑制,尤其是高SiO2渣的渗透显著降低。静态坩埚抗渣侵蚀性与渣液的渗透行为有关,由于渣的显著渗透行为,反而降低了渣的侵蚀指数。高CaO渣与试样反应后渣液黏度上升,且生成高熔点的铝酸钙相减缓渣液渗透,渣作用在材料界面时间增长,导致高CaO渣的侵蚀指数略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考察含钛炉渣作为硫酸法钛白生产原料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了含钛炉渣的物相组成以及硫酸法钛白生产过程中杂质成分氧化钙、氧化镁、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全铁(TFe)、钒和铬等的去向,并对制得的钛白初品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钛炉渣中的杂质元素二氧化硅、钒、铬和氧化钙主要进入酸解残渣,氧化镁、三氧化二铝、全铁等主要进入偏钛酸过滤洗涤得到的废液中,进入最终钛白产品的杂质含量很低,不会影响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内墙涂料市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指出以电石水解后产生的电石渣代替灰钙粉作内墙涂料的填料可行,并对其市场前景进行展望。分析了电石渣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小试确定了电石渣的处理工艺,并进行了生产成本估算和对比以及经济效益评价。假设在PVC厂配套建一套10万t/a内墙涂料的生产装置,预计可处理电石渣近10万t/a,可实现经济效益5 270万元/a。该工艺使电石渣变废为宝,减轻了环保压力,具有十分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电石渣的处理及回收利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在采用电石-乙炔工艺生产PVC树脂的过程中,如何处理所产生的大量电石渣是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文中简单介绍了电石渣浆的前期处理方法,包括自然沉降法和机械分离法;扼要阐述了电石渣浆的加工回用方法:废水可经过二次处理循环用于电石反应生产乙炔及中和酸性废水,而干电石渣可制成石灰作为电石的生产原料、与煤渣等煅烧生产电石渣水泥或用作普通建筑材料及防水涂料。  相似文献   

15.
在硫铁矿制硫酸的生产过程中,同时伴生高温硫铁矿渣,含有大量余热。初步探讨了回收利用硫铁矿渣显热的途径,阐述了利用硫铁矿渣显热进行原料干燥的方案,并进行了热平衡计算,认为,采用该方案可回收利用硫铁矿渣显热约65%,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高炉渣余热回收协同转化生物质制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力  胡松涛  罗思义 《化工学报》2014,65(9):3634-3639
高炉渣是钢铁生产过程的主要副产品,是一种多元金属熔体,具有大量显热并能促进焦油及甲烷等低分子碳氢化合物的催化转化。鉴于此本文提出通过干法离心粒化技术将液态炉渣制备成液-固过渡态的高温炉渣颗粒,作为生物质气化热载体,利用炉渣中多种金属矿物对大分子的解构、断键和分解的催化作用,提高气化反应的选择性,实现对炉渣显热的回收和转换,将低品位的液态炉渣余热转换成高品位的氢能。通过气化实验,对影响气化产物分布及气体组成的主要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高炉渣在促进焦油分解和碳氢化合物重整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增加热载体炉渣颗粒温度,减小颗粒粒径能够减小炉渣表面积炭,降低气化产物中焦油产率和提升富氢气体品质,在最佳工况下(选用粒径小于2 mm,温度为1200℃的高炉渣颗粒作为热载体),气化产物中焦油含量仅为2.52%,气体产率达到1.65 m3·kg-1,富氢气体中H2含量可达53.22%。  相似文献   

17.
邹敏  沈玉  刘娟红 《硅酸盐通报》2021,40(9):2964-2977
目前,钢渣废弃物堆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钢渣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将钢渣粉应用于水泥基材料中,不仅可以提高固废资源利用率,还可以减少天然资源的消耗,替代水泥降低CO2的排放。本文介绍了钢渣的物理化学特性、胶凝性能和活性激发方式,综述了钢渣粉在混凝土复合胶凝材料、全固废胶凝材料、充填胶结材料、干混砂浆四个领域的资源化利用现状。从凝结时间、和易性、力学性能、耐久性和体积稳定性等方面分析了钢渣粉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掺入适量的钢渣粉,可有效改善水泥基材料的性能,特别是在调控拌合物和易性与提升耐久性方面有显著优势。最后,提出了将钢渣粉应用在水泥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采用电石渣、石灰渣和除尘灰等十余种废渣烧制水泥的新工艺,实现了大宗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然而这些废渣中均含有微量的SrO,对熟料性能有一定的影响。通过使用化学成分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Rietveld全谱拟合等对生料和烧制成的熟料进行分析,并测定熟料的机械强度。进一步通过热力学模拟,改变入窑生料中SrO掺入量,计算熟料中各主要矿物相和液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生料中掺入少量的SrO可以促进C3S、C4AF等有效矿物相的形成,并对熟料早期强度提升较大,而对后期强度作用却不明显。随着掺入SrO的增多,熟料中C3S的含量也在增加,有利于铁相矿物形成,然而游离氧化钙却在随之增加。因此需控制SrO的掺量,其掺入的含量在0.2%~1.0%(质量分数)之间时对提高熟料烧成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氰化提金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氰化渣,被视为是危险固体废物。氰化渣主要由黄铁矿、石英和硅酸盐等矿物组成。本实验采取静态吸附法,模拟了氰化渣中几种典型矿物及其复合矿物对氰的吸附。研究表明:矿物对氰的吸附呈线性特征,但吸附能力各不相同, 各矿物对氰的吸附量大小顺序是q黄铁矿>q模拟氰化渣>q硅酸盐矿>q石英;石英对氰几乎不产生吸附,黄铁矿、硅酸盐矿物混合物和模拟氰化渣对氰的饱和吸附量分别约为13.89、1.09和6.89 mg/g。开发了一种数学模型用来评估石英、硅酸盐矿物混合物和黄铁矿含量对氰化渣吸附氰总量的影响。红外分析表明,CN-吸附在矿物表面,改变了氧化产物,生成了新的物质,促进了矿物对CN-的吸附。  相似文献   

20.
The use of carbon dioxide (CO2) and calcium-containing by-products from industrial activities is receiving increasing interest as a route to valuable carbonate materials while reducing CO2 emissions and saving natural resources. In this work, wet-chemical experimental data was assessed, which involved the carbonation of three types of materials in aqueous solutions, namely, 1) wollastonite, a calcium silicate mineral, 2) steelmaking slag, a by-product of steel production, and 3) paper bottom ash (PBA) from waste paper incineration. Aims were to achieve either a high carbonation degree and/or a pure carbonate product with potential commercial value. Producing a pure precipitated calcium carbonate (PCC) material that may find use in paper industry products puts strong requirements on purity and brightness. The parameters investigated were particle size, CO2 pressure, temperature, solid/liquid ratio, and the use of additives that affect the solubilities of CO2 and/or calcium carbonate.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were varied up to 180°C and 4 Mpa. Data obtained with the wollastinite mineral allowed for a comparison between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industrial by-product materials, the latter typically being more reactive. With respect to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rends reported by others were largely confirmed, with temperatures above 150°C introducing thermodynamic limitations depending on CO2 pressure. The influence of additives showed some promise, although costs may make recycling and reuse of additives a necessity for a large-scale process. When using steelmaking slag, magnetic separation may remove some iron-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the process (although this is far from perfect), while the addition of bicarbonate supported the removal of phosphorous, aside from improving calcium extraction. The experiments with paper bottom ash (PBA) gave new data, showing that its reactivity resembles that of steelmaking slag, while its composition results in relatively pure carbonate product. Also, with PBA no additives were needed to achieve th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