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某型车载炮作战效能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某型车载炮的性能特点,充分考虑在传统评估中被忽视的指挥控制效能的影响,将该车载炮的作战效能分解为火力效能、运行效能、防护效能和指挥控制效能4部分。采用幂指数法建立其作战效能评估模型,以该车载炮为标准火炮,并选取3种典型火炮作为参评火炮,通过参评火炮与标准火炮的对比,得出4种火炮的作战效能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对该车载炮的优、劣势进行分析,为其作战使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以车载多管灭火炮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作战体系的特点和发射控制系统需求,提出了发射控制系统的功能及总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炮兵营的作战过程,给出了炮兵营系统的可用性向量、可信赖矩阵和系统作战能力的计算模型,利用ADC系统效能模型,建立了炮兵营的系统作战效能模型,并对5种典型的牵引火炮系统进行了作战效能评估.  相似文献   

4.
火炮发射时,部件的弹性会影响炮口扰动的幅度,从而影响火炮射击精度。通过分析全炮的拓扑结构,在一定的简化基础上,根据固定界面动态子结构和拉格朗日方程进行柔体建模理论,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车载火炮多柔体模型。在实际建模中,取身管、上架为柔体,其余部件仍取为刚体。考虑身管、上架的变形,对全炮进行了动力学仿真。研究了各个部件的弹性对火炮射击精度的影响程度。该动力学仿真可为车载火炮的总体设计和部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深入分析追击炮诸多战技性能,着眼于全武器系统实际作战效果,建立了简便、实用、物理意义明确的评价迫击炮系统基本作战效能的判据,不但适用于评价传统追击炮系列的性能,而且能指导新型迫击炮系统的研制。由于该判据基于火炮的综合实战效果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可推广、应用于其它地面火炮系统。  相似文献   

6.
基于动力学仿真的车载火炮射击稳定性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车载火炮系统射击稳定性,基于动力学仿真和优化方法进行后坐稳定性和复进稳定性优化研究。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理论和方法建立全炮系统动力学模型,结合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建立车载火炮射击稳定性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火炮系统的射击稳定性进行结构参数和动力学参数的优化。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车载火炮系统的射击稳定性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也验证了优化模型的正确性和优化算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毁伤概率和相对效费比指标作为射击效率评估指标,对3种情况(榴弹单炮对单个目标、榴弹炮兵营对集群目标和子母弹炮兵连对集群目标),6类目标(碉堡或暴露步兵、牵引火炮、自行火炮、步兵战车、T72坦克和M1坦克),分别对5种典型牵引火炮的系统效能进行了动态对比,并对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完善了静态对比分析的不足,更充分反映了各火炮的实际作战效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5.积极发展新型火炮弹药发展新型弹药、增加弹药品种是提高身管火炮作战效能的最关键因素。身管火炮的技术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是弹药技术的革命。每出现一种新型弹药,火炮的作战效能就提高一步。就火炮作战效能不断提高的演变过程分析,火炮弹药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发展主要常规弹种的同时,大力发展特种弹,扩大火炮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9.
车载炮发射动力学仿真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I-DEAS软件平台构建了122 mm车载炮实体模型,得出一系列动力学参数。运用多体动力学的Kane方法,结合计算机符号推导公式,建立了车载火炮发射系统的9个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总体结构动力学仿真。数值计算真实地描述了系统的受力状况及运动规律,并进行火炮射击稳定性分析,为火炮总体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车载炮系统的射击精度与其自身的结构动态特性密切相关。因而很有必要研究火炮结构的振动特性对火炮射击精度的影响。利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将车载炮系统处理成由多个刚体、集中质量、空间弹性梁并按一定的方式铰接而成的刚弹耦合系统。利用传递矩阵法并依据确定的传递方向,可将车载炮系统由下到上依次划分为:车轮、车体、除去起落部分的回转部分、除去后坐部分的起落部分、炮闩、身管和炮口制退器。每个部件可按照自然属性视为刚体、弹性梁和集中质量。建立了车载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编程计算并得到了某车载炮系统的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战斗机综合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战斗机智能航空综合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仿真技术在战斗机综合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研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拦阻射击下“金属风暴”武器系统的作战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金属风暴”武器在近程防御中的使命任务,通过接收目标指示,捕获、跟踪目标,拦阻射击的解相遇,射击校正,射击诸元解法,待机控制,控制“金属风暴”射击,转火和停火,分析该武器系统的作战使用条件和系统组成,设计了射击校正流程以及拦阻射击方式下“金属风暴”武器的作战使用特点和流程。为“金属风暴”武器将来的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空军战役训练的针对性和训练质量,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空军战役训练。从技术框架、软件组成,应用模式3个方面描述了空军战役训练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并概要介绍了战役战术指挥、飞机作战、地空导弹作战等典型仿真模型。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有效提高指挥班子的组织筹划能力、指挥控制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4.
编队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战斗使用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编队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不同的射击方式对其可靠性的影响,在单舰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编队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使用可靠性和编队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使用综合可靠性的概念并建立了基本模型,对多舰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以不同射击种类、作战方式使用时的战斗使用可靠度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可以在编队条件下选择不同的射击种类和火力分配方案提高战斗使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美航母编队舰载战斗机防空作战出动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研究美航母编队舰载战斗机防空作战出动能力,在分析其防空作战的特点及其防空作战空域划分的基础上,总结了舰载战斗机交战区的确定依据,建立了舰载战斗机防空作战出动能力的分析模型,并仿真计算了各主要因素对其出动能力的影响。该模型和仿真计算结果可为研究美航母舰载战斗机防空作战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区域防空任务作战想定为背景,将区域防空体系的作战任务划分为预警侦察、战斗机拦截、导弹拦截和高炮拦截4个阶段.针对各阶段任务,给出参战的装备作战单元类型,建立各阶段任务的保障性参数,包括反映平时训练的使用度和反映战时作战能力的任务完成率、战斗准备时间、再次出动率等.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防空导弹系统可靠性对射击效率的影响,将典型防空导弹系统处理成三级串并联系统,推证了导弹通道可靠性指标--发射准备程度和战斗准备程度等评估模型,提出了导弹通道故障时射击决策的优化方法,根据系统及导弹通道可靠性特点,建立了基于可靠性的射击效率评估模型.通过实例计算,得到了3个导弹通道配置6枚导弹、准备发射3枚导弹的概率及射击效率.研究表明,可靠性对射击效率的影响具有系统性、非线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邱志明  曹渊 《兵工学报》2022,43(Z2):2-6
末端反导小口径转管炮具有发射率高、可靠性好、作战能力强等特点,是反导作战体系的重要环节。总结了“密集阵”、“卡什坦”、“守门员”、6管30 mm舰炮、7管30 mm舰炮和11管30 mm舰炮等国内外小口径转管炮装备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特点,针对性地分析了末端反导作战面临的高超声速、变轨机动以及弹群协同饱和攻击等挑战,系统总结了未来末端小口径转管炮“打得更快”、“打得更准”、“毁伤威力更强”、“持续作战能力更强”的发展需求,从小口径转管炮极速发射技术、供弹-补弹-弹库一体化技术、末端多武器综合防御技术和“末端小口径转管炮+智能”技术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末端反导小口径转管炮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聂俊峰  陈行军  史红权 《兵工学报》2021,42(11):2513-2521
针对云作战新型作战模式,提出了基于作战任务域、逻辑功能域和资源实体域,以及情报侦察网、主动辅助决策网和火力打击网的海上编队云作战体系分析模型。抽象表征了海上编队云作战体系的功能节点、信息关系以及关联映射规则,建立了面向任务驱动的海上编队云作战体系动态超网络模型。面向超网络要素特征、超网络关联特征和超网络弹性特征构建了海上编队云作战体系动态超网络特征参数空间。通过海上编队防空典型作战任务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实现,并基于特征参数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海上编队云作战体系动态超网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网络弹性,云作战体系相比于传统作战体系具有更好的抗毁性和打击效率,该方法能够科学有效地对海上编队云作战体系进行动态建模。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战车快速定位定向的需求,设计一种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快速定位定向系统.采用单基线姿态测量法对载波相位姿态测量进行分析,制定系统研制目标和总体架构,分别对系统硬件及嵌入式软件进行设计,并进行静态调试及装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快速测量战车的位置和航向,满足战车的精度要求,有效缩短战车定位定向时间,提高武器系统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