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电力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传统粒子群算法进行比特功率分配存在陷入局部最优值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IPSO(improved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算法.新算法通过引入遗传算法的交叉和变异操作,克服了传统粒子群算法由早熟收敛而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加快了收敛速度.建立了IPSO算法的理论模型,给出了新算法在PLC—OFDM系统中进行比特功率分配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PLC—OFDM系统中应用IPSO算法进行比特功率分配与GA算法和传统粒子群算法相比.可以加快收敛速度.改善系统的信噪比特性.降低系统发射功率.  相似文献   

2.
OFDM系统中动态比特分配算法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提出传输速率和传输性能一定条件下的动态比特分配算法系统模型,研究其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分析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等比特分配方法相比,该动态比特分配算法可以显著地改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3.
多用户OFDM系统子载波比特分配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多用户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系统功率优化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的子载波、比特分配算法。该算法基于最小化-最大者(Min-Max)的原则逐个分配子载波使用户功率递减,采用注水原理分配比特使用户功率最小化,最后使用贪婪算法将分配比特取整,以实现系统功率最小化的目标。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有效降低系统发射功率,同时降低了运算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比特和功率分配的宽带MISO/OFDM传输系统,建立了宽带MISO/OFDM传输系统的模型,并对该系统的最大子载波信噪比性能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多径衰落信道下,与没有采用自适应比特和功率分配的传统发射分集OFDM传输系统相比,该系统的误比特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对于具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子载波的OFDM系统,基于每个子载波模式的自适应比特和功率分配,系统的信令负荷非常庞大,而基于子带的自适应比特和功率分配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以较小的性能增益的损失为代价,大大的降低系统的信令负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子带的比特和功率分配算法,并采用了IMT-2000 ve-hicular A信道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获得较好的BER性能;如果每个子带含有4个子载波,则系统的信令负荷减少75%,当BER为10-3时,信噪比损失小于1dB。  相似文献   

6.
低压电力线自适应OFDM系统比特功率分配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适应OFDM系统的比特功率分配能够提高频谱利用率,可以有效地克服低压电力线的多径干扰,在实际系统中,由于对传输比特数整数规划的要求,注水功率算法无法达到比特功率分配的优化结果,鉴于此考虑低压电力线信道的实际传输特性,提出具有变异特性的简化云粒子群优化算法(SCAPSO),对OFDM系统进行比特功率分配,从而解决在功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正交平分复用系统(MIMO—OFDM),提出矢量简化星座算法(VRCA)进行盲均衡。VRCA有效地对MIMO—OFDM系统进行均衡的同时,能够补偿信道造成的相位旋转。该算法解决了经典恒模算法(VCMA)无法解决的盲均衡相位旋转问题,且算法收敛快速,为MIMO—OFDM系统接收信号的正确判决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8.
多小区多用户OFDM系统中的最佳比特分配算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研究单小区多用户OFDM(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最佳或次最佳的子载波比特功率分配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满足所有用户QoS(服务质量)要求下多小区多用户OFDM-TDMA(正交频分复用-时分多址)系统的,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为目的的最佳功率比特分配算法.通过仿真验证,此算法在确保QoS条件下,能够最大化系统吞吐量并减轻同频干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最小化多用户OFDM系统的发射功率,提出利用文化算法搜索最优的子载波和比特分配方案.在传统的进化算法基础上引入了指导搜索的信仰空间,使搜索效率更高,同时使得优化目标与优化变量都比较容易数值定量化.对文化算法与遗传算法、多用户自适应OFDM算法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文化算法在迭代次数上小于遗传算法,收敛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将自适应技术应用于多用户正交频分复用系统,能够提高频谱利用率,降低系统发射功率,从而使系统的整体性能达到最优;针对多用户OFDM系统,将其信道分配和比特分配相结合,提出了更优的多用户OFDM自适应组合调制比特分配算法(MCABA).根据信道特性的瞬时估计值,自适应地为各用户分配子信道和比特,在给定误码率的条件下使总的发送功率最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简单,优化效率高,可以达到接近理论上的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11.
MIMO-OFDM系统的空时编码技术及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对窄带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和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的分析研究,发现二者具有相结合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通过建立二者结合的系统模型(MIMO-OFDM),给出该系统的空时编码方案。借助计算机仿真分析发现,结合后的MIMO-OFDM系统较传统的OFDM系统,可靠性获得提升。可见MIMO-OFDM系统的空时编码技术是一种提高通信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MIMO-OFDM协作系统的多中继混合选择合并算法。算法原理主要是采用地理位置信息得到一个性能最优的AF(放大转发中继)中继节点,根据瞬时信噪比门限值或相对最小BER门限值选择符合要求的多个DF(译码转发中继)中继,所选择出来的最优AF中继和多个DF中继将协作MIMO-OFDM系统完成信号的转发,最后在目的节点处对直传链路信号和中继链路信号进行最大比合并(MRC)。对该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研究了该算法对系统误比特率性能的影响,并在MATLAB上进行链路级仿真分析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中继混合选择合并算法能有效提高空间分集增益,从而降低系统误比特率。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RFID防碰撞算法中的二进制搜索算法及动态二进制搜索算法的原理,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方法,从阅读器和应答器两方面同时进行改进,提高了系统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14.
垂直分层空时码技术是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常采用的一种检测方法,但是其计算方法非常复杂.空频分组码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技术,可以提高数据在多道无线信道传输的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将空频分组码与垂直分层空时码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使用turbo码的迭代检测来改善信道估计性能.实验证明:该方法不仅可以简化系统的复杂度,还使得系统在快衰落信道中也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PUSH技术存在着以下缺陷:(1)信息服务商是主动角色,用户是单纯的接收者;(2)推送信息不足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要求;(3)未能跟踪用户活动,智能化程度不高。针对上述缺点,动态PUSH(DPS)的研究方兴未艾。Agent的自主性和学习性这两个特点使它非常适合于对WWW上分布式资源的管理工作,本文提出了基于类框架的Agent模型并介绍了其程序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6.
差速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定位导航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差速轮式移动机器人定位及导航算法中从圆弧路径切换到直线路径时车体晃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路径规划方法。首先介绍差速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定位算法和导航算法(直线导航、圆弧导航),然后分析从圆弧路径切换到直线路径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路径规划方法,最后建立Simulink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新的路径规划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海马内注射对大鼠脑内胆碱酯酶(CHE)和乙酰胆碱(Ach)的影响。方法: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42天造成亚急性衰老大鼠的基础上,双侧海马内注射Aβ后,观察脑内CHE和Ach的损伤情况。结果:海马内注射Aβ造成大鼠脑内CHE活力下降和Ach含量减少。结论:Aβ可造成大鼠脑内胆碱能系统损伤,因其被认为是造成痴呆的重要原因,所以Aβ在造成痴呆大鼠模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玉希莫勒盖隧道出口右侧高边坡崩塌落石及沟槽型雪崩治理采用SNS柔性被动防护系统(RX-050)拦截施工为例,介绍了SNS柔性被动防护网的施工技术.该防护系统的设置减少了边坡崩塌落石及雪崩的危险,保证了运营公路的安全,对同类工程的施工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VB6.0开发一套基于Windows平台的数控线切割绘图自动编程系统。该系统具有独立的交互式二维绘图平台,既可独立绘制用于数控线切割系统加工的零件轮廓曲线,也可打开其他CAD系统绘制的零件加工轮廓曲线;对绘制或打开的零件加工轮廓曲线可根据要求自动排序并自动计算生成适用于数控线切割系统的加工程序,极大地提高了编程的效率和编程精度。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数字图书馆海量信息存储系统架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数字图书馆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存在和服务方式,结合校园网络平台,实现用户对图书馆文献检索和数据共享网络化和图书馆办公自动化。本文结合主流的海量信息存储技术DAS (直接附加存储)、NAS (网络附加存储)、SAN (存储区域网络)和云存储,设计数据资源分级分布存储的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存储系统架构。满足了数字图书馆存储系统的高容量、易扩容和数据资源安全可靠性等方面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