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消除网络结构变化(特别是农网改造)对负荷预测的影响,提出并应用负荷转移补偿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以灰色预测法为基础,组合使用二阶自适应系数法进行预测,以提高配电网规划负荷预测准确性.在县级电力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开发了负荷预测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从面向规划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负荷预测的地区电网静态安全分析方法.根据面向规划的静态安全分析的特点,通过对最大负荷预测模型的建立及使用和静态安全分析的方法等进行分析,改进了年最大负荷的取值方法,并结合大量的负荷采样数据,生成了负荷特性曲线库,明确了在此基础上的软件实现方法、结构流程和功能.所开发的软件应用表明,该方法便于发现电力系统的预期网架结构在未来预测负荷水平下的安全隐患,并能辅助使用人员作出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城市负荷密度特性的研究, 结合新规划理念与方法, 设计了一套城区电网规划辅助系统.系统以负荷密度特性为主线, 形成预测、布局、组网和分析4个部分, 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城市配电网规划尤其是城市新区配电网规划的效率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中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电网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饱和负荷密度的城市远景空间负荷预测方法.基于粗糙集和元胞自动机理论模拟城市不同类型的用地动态变化过程,根据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地转换规则预测规划区域内未来的土地使用类型及面积变化;基于logistic饱和负荷预测模型预测出不同用地类型的饱和负荷密度曲线;最终根据不同用地类型的饱和负荷密度曲线及面积预测出城市远景空间负荷分布,并通过案例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为城市空间负荷预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AHP和TOPSIS法的空间负荷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电网空间负荷预测的核心问题是负荷密度指标的选取,目前选取负荷密度指标的方法一般难以满足实际工程中对精度的要求.引入AHP和TOPSIS法求取负荷密度指标,运用AHP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TOP-SIS法进行评价指标的规范化和排序计算,量化影响负荷密度指标的因素,选择负荷密度指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相似度方法进行负荷密度的修正.将该种算法和模型应用于大量实际的工程项目,证明了该模型和算法能够快速计算出负荷密度指标,并且能够保持一定的精度,适用于工程实践中的空间负荷预测.  相似文献   

6.
针对未考虑负荷时变性求取的配电网故障抢修和恢复策略不准确的问题,该文在考虑负荷时变性和故障抢修恢复持续时间较长的基础上,对配电网多故障抢修顺序和故障恢复后网架重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在故障抢修恢复阶段,以故障抢修完恢复负荷价值最大为目标;在故障恢复后网架重构阶段,以电压偏移量和网络损耗加权和最小为目标,采用二进制粒子群算法来求解模型。通过抢修与恢复的交替、协同,循环往复求解,得到故障抢修顺序和对应恢复策略。以改进的IEEE69节点配电网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配电网故障抢修恢复应结合故障发生后负荷实际需要求解目标值,进而确定抢修顺序;抢修故障恢复后,利用故障抢修完所处时段的负荷值来网络重构优化,更符合实际、更准确。  相似文献   

7.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配电网无功优化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年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建立了考虑系统多负荷水平的配电网无功优化规划数学模型;提出了在灵敏度分析的基础上以负荷功率阻抗矩法确定补偿节点,利用灵敏度分析和灾变思想改进遗传算法的配电网无功规划优化方法;该方法加强了遗传交叉、变异操作的针对性,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算例结果表明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于负荷的预测制定了鹤岗市松鹤生态新区松鹤生态新区10千伏配电网的规划方案。首先要了解配电网的规划步骤,了解具体的规划原则,按照这些条件以及,负荷预测状况相结合进行具体的短期规划,由于本规划只对10千伏配电网进行了短期的规划。只是简单地阐述了长期规划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城区配电网实用规划方案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城区配电网内容及方法的研究,在进行精确负荷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变电站的优化选址定容,进而选取合适的配电网接线模式,研制出城区配电网实用规划方案.该方案对城区配电网的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负荷预测的多级性及负荷密度指标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负荷密度指标求取模型,引入了灰色关联度理论对配电网多级负荷进行预测及对负荷密度指标的分类求取,并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用户和配电网设备的历史负荷数据,研究了用户装接容量与需用系数之间的关系,基于点、线、面的负荷预测思路,运用需用系数法、业扩工询法等预测方法,更准确地对负荷进行预测,并应用于实际电网规划和设备负荷控制.  相似文献   

12.
新建住宅区配电网规划实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介绍新建住宅区配电网规划的实用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预测总体负荷以及地理分布负荷,确定35kV变电站的容量和站址,规划中低压配电网络,为新建住宅区建设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经济性的配电网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比例的提高,其对节点负荷预测的影响变大,传统的负荷预测方法已难以满足预测精度要求。因此,针对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负荷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的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避免了结构设计上的盲目性,具有结构简单、收敛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建立考虑天气类型指数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并应用小波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将训练结果与实际发电负荷进行对比可知,该模型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可预测光伏实际出力情况。根据各节点的实际用电负荷及由接入的分布式光伏所提供的用电负荷,可得出具有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节点预测负荷。最后,以实际地区的光伏发电数据和负荷数据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避免分布式光伏电源开放接入的住宅配电网出现电压越限问题,确定其光伏准入容量成为了重要的规划问题。文中通过建立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逐时估算模型来对住宅配电网的光伏准入容量进行研究。首先提出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配电网光伏接入场景分析方法,然后建立结合了电压控制策略的逐时估算模型来计算系统的光伏准入容量,最后使用逐时估算模型并结合马尔科夫链预测方法对住宅配电网进行光伏准入容量逐年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精度分析。文中使用MATLAB软件,以某地区历史负荷数据为基础,对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对于系统光伏准入容量的估算和预测均满足一定的精确度要求,对开放式配电网分布式电源的规划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对电力系统电长期、中期、短期(超短期)负荷预测基本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范围进行分析后,结合一中型城市城市电网2009—2010年的电力负荷实际需求特征数据,结合负荷密度法对该城市电网2011—2012年2年内的近期电力负荷需求数据进行了预测,并与该地区国民经济基本增长发展速率所需电力容量相比,证明了负荷密度法在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方面的准确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在对鹿城配电网现状进行科学准确评估的基础上,采用趋势外推法进行逐年负荷预测,根据鹿城城市及电网建设的特点确立配电网规划改造的基本思路,进而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逐年配电网规划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与传统的配电网检修计划优化相比,考虑了配电网检修计划安排中涉及的负荷变化曲线、设备故障率和检修资源规划等因素,并结合了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和检修计划优化,建立起多目标的短期配电网检修计划优化二层规划模型.上层规划决策检修方案,下层规划以期最少开关动作次数和线损增量转移或恢复因检修失电的负荷.针对模型特点,提出融合粒子群算法、搜索法和禁忌表的混合智能优化方法.IEEE RBTS bus4算例仿真显示,优化结果不仅能确定设备检修计划和检修资源安排,还给出了检修期间系统和负荷的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压配电网电缆接线方式的分析,提出大型产业转移固区中压配电网在负荷发展的各个时期应谊采用的接线方式和目标年网架接线方式的确定;探讨了现状电网应如何顺利地过渡到目标年网架并对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可再生能源、储能在配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亟需开展计及源端、荷端不确定性的配电网扩展规划研究.在此背景下,提出包含三级层次的配电网扩展规划流程和配电网扩展规划随机期望值模型.首先建立以综合新建成本为优化目标,连通性、可靠性、潮流限制等为约束条件的网架扩展规划模型,确定规划新建站点的接入方案和储能配置容量;其次构建运行优化模型,计算正常运行方式下合理的开关组合;最后采取针对性的局部补强措施,结合实际算例系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可再生能源、储能在配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亟需开展计及源端、荷端不确定性的配电网扩展规划研究.在此背景下,提出包含三级层次的配电网扩展规划流程和配电网扩展规划随机期望值模型.首先建立以综合新建成本为优化目标,连通性、可靠性、潮流限制等为约束条件的网架扩展规划模型,确定规划新建站点的接入方案和储能配置容量;其次构建运行优化模型,计算正常运行方式下合理的开关组合;最后采取针对性的局部补强措施,结合实际算例系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