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了既能实现电源输入功率因数为1,又能实现异步电机定子电流的转矩分量和励磁分量的解耦控制,研究将矩阵变换器的预测控制与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相结合的组合控制策略。结合转子磁场定向技术,采用转速和磁链的双闭环结构,并对异步电机定子电流和无功功率进行多目标预测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既保留了传统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的优点,又发挥了预测控制的长处。实现了输入功率因数为1,改善了电源质量;实现了异步电机定子电流转矩分量和励磁分量的解耦控制,改善了调速系统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2.
根据多相电机缺相运行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载波型SVPWM的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策略,并应用到六相电机缺相运行状态下。推导出电机不对称运行时的解耦变换矩阵,实现了定子电流的转矩分量和励磁分量的解耦,在Matlab环境下,建立六相电机缺相的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感应电动机的电磁转矩表达式中转子电流与气隙磁通的强耦合问题,采用αβ0变换和MT0变换的混合坐标变换法,使得感应电动机的电磁转矩表达式解耦。推导了混合坐标变换,并给出了感应电动机混合坐标变换数学模型。在混合坐标系和ABC坐标系下分别建立了感应电动机的仿真模型,通过对比仿真结果,验证了感应电动机混合坐标变换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在混合坐标变换的应用中,以磁链开环、转速闭环的间接矢量控制仿真系统为例,仿真结果表明感应电动机的定子电流经过混合坐标变换解耦为产生磁场的定子电流分量和产生转矩的定子电流分量,验证了混合坐标变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转子磁场定向下的异步电机定子电压方程中存在着励磁电流和转矩电流分量的交叉耦合,使得转矩电流的调节受到励磁电流的影响,提出了异步电机定子电流的内模自适应控制及其在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中的实现方法.根据内模控制(IMC)原理设计异步电机电流调节器,用矩阵奇异值分析了IMC电流调节器的鲁棒性;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将其应用于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中.通过对电流调节器传递矩阵函数的仿真及用DSP实现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验证了自适应IMC电流调节器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双馈电机在定子磁场同步旋转的dq轴和电压矢量定向下的电压、电流、力矩、功率等数学模型,提出了计算无功极限的方法。对双馈电机有功和无功解耦控制进行探讨,给出了具体控制无功发生能力的控制策略,并通过算例探讨了双馈机组在无功和有功分别单一发生改变时转子电压电流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控制转子电流无功分量可以控制定子无功的发出或吸收,从而充分发挥风电机组无功调节的能力,改善系统电压水平。  相似文献   

6.
直接转矩控制中一种磁链估计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把直接转矩控制(DTC)与定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SFOVC)相结合,利用DTC中电压矢量的空间位置角推导出SFOVC中的磁链定向角,然后根据旋转坐标系中的d轴和q轴电流分量建立定子磁链估计的数学模型。这样可使DTC中磁链的估计更简便易行也更精确。文章给出了一个7.5KW交流电机DTC的实验结果,它证明理论分析是正确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带有电流内环控制电压型逆变器输出的异步电机转子磁链定向闭环矢量调速系统可省去电压前馈解耦环节的观点,理论上作了证明,实验上验证了该系统的转矩电流分量和励磁电流分量有良好的解耦控制特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新型矢量变换控制的交流变频调速系统,设计了以80C196单片机为主控制器的系统结构.本系统采用最新发展的电流跟踪型PWM逆变器,即采用两个三级磁滞比较器作为电流控制器,用来控制定子电流矢量直流(磁场定向)分量,实现了高性能的恒转矩调速和恒功率调速.  相似文献   

9.
转子磁场定向控制中,磁通矢量的估计精度受电机参数的影响很大,基于此问题,本文给出了一种对异步电机的定子磁场定向的控制策略.根据异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对定子磁链和转子速度进行独立控制,这样可使定子磁链和转子速度动态解耦.此外,文中用到一种新型的积分器,此积分器可以解决纯积分环节中初值影响和直流漂移问题.这种控制方案在DSP2812的控制平台得到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定子磁通和转子速度可实现解耦控制,其可达到令人满意的动态响应和稳态响应.  相似文献   

10.
针对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只实现了磁链和转速子系统的稳态部分解耦和矢量控制易受转子参数摄动影响的问题,研究了应用时域H∞鲁棒控制方法来处理感应电动机参数摄动和干扰抑制问题.运用在转子磁场定向下引入非线性解耦补偿分量获得的动态输入输出解耦模型,研究感应电动机的状态反馈H∞鲁棒控制方法,仿真表明这种方法对抑制感应电机参数摄动和外界扰动影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实施鲁棒参数控制的过程模型中存在的观测不确定性和模型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谨慎控制律的设计方法.通过概率统计计算,将噪声因素观测误差和回归模型系数估计误差引入控制模型,明确考虑在误差对系统影响的情况下如何对过程参数进行控制.谨慎控制律会根据误差大小确定参数的在线调节幅度,使系统性能在不确定性环境中表现得更一致和健壮.拓展了谨慎控制理论的应用范围,改善了鲁棒参数控制方法在过程存在不确定因素情况下的性能.实例分析表明,上述方法是有效且实用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位置控制的液压操纵负荷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理论上分析了基于位置控制的液压操纵负荷系统的力感模拟原理,阐明了力感模拟效果的影响因素为位置控制回路的带宽、综合刚度及操纵力引起的位置扰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仿真方法,阐述了根据模拟对象的特性和仿真精度确定位置控制回路的带宽和综合刚度的方法,并提出了设计原则。指出位置控制回路的带宽应等于10倍仿真模型的转折频率,在满足二自由度系统模拟单自由度系统的模拟精度要求下,综合刚度应取3~10倍的液压弹簧刚度。通过时域和频域的计算机仿真证明了本文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仿真结果也证明了理论分析的结果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模糊滑模监督控制的速度控制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带监督控制器的模糊滑模控制方法,利用监督控制器来保证当系统状态误差远离滑模面时,能迫使系统加速向滑模面运动.先用试错法和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设计模糊控制器,然后用改进的滑模函数调整模糊控制器参数以减小系统的抖振,用监督控制器来增强系统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的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网络出现后,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系统在过程控制中的问题和缺点;同时也指出了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在实际中的应用和特点;最后介绍分散控制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用Fuzzy-Smith控制策略实现单元机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元机组协调控制对象的非线性、时变和纯迟延的特点,在Smith预测控制的基础上引入了模糊自整定方案,提出了一种单元机组协调控制设计的方法。对某500MW单元机组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的控制方案不仅具有满意的控制性能,而且具有较强鲁棒性和抗干扰性能,它显著提高了协调控制系统在机组负荷工况变化时的适应性和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16.
模糊控制技术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模糊集理论在应用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分支——模糊控制理论和应用的发展,阐述了模糊控制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并且指出了目前模糊控制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协调控制系统的非线性、耦合、燃料大惯性特性,首先建立协调控制系统非线性模型,然后对此模型在3个工况点下进行线性化,设计了与之对应的多变量动态解耦PID控制器,并进行了现场投运。实际调试结果证明了这种新型协调控制系统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工控组态软件温度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要介绍了基于工控组态软件Genie2.0C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功能 ,展示了Genie软件包的在线调试、实时显示、实时控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大气层外拦截器开关式姿态控制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气层外拦截器为背景,为了提高姿态控制系统对干扰力矩的鲁棒性,基于预测控制方法设计了开关式姿态控制律.将导引头视场约束和姿态角速度约束以输出约束的形式添加到预测控制的优化问题中,保证了目标不脱离视场.针对线性化后的姿态运动模型,采用约束"紧缩"的方法,通过适当的调整约束集,保证了算法的鲁棒性.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带有开关输入的姿态控制对应的优化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设计方法即使在存在较大干扰力矩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满足姿态控制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智能微电网也成了研究热点.首先介绍了微电网概念提出的背景,及其基本结构和应用.而后对于微电网常见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